麥積山石窟(人文紀錄片《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人文紀錄片《麥積山石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麥積山石窟》由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和中共甘肅省委外宣辦、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聯合製作的五集歷史人文紀錄片《麥積山石窟》於2015年7月13日至8月10日期間,每周一晚12點半檔在央視綜合頻道《中華民族》欄目播出,每集30分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積山石窟》
  • 拍攝地點天水市麥積山
  • 首播時間:2015年7月13日至8月10日
  • 集數:5
  • 每集長度:30分鐘
  • 線上播放平台cctv 
簡介,系列,分集劇情,第一集 麥積山往事,第二集 佛陀的世容,第三集 空中的佛閣,第四集 不朽的秘密,第五集 東方的微笑,

簡介

紀錄片《麥積山石窟》首次對麥積山的十五個特窟進行了系統的拍攝。也是首次近距離多視角對石窟進行航拍。在敘事過程中採用了情景式的虛擬化的再現手法,加上動畫合成的手法,用生動的畫面視聽效果講述了一千六百多年來發生在麥積山的真實故事,生動地表述了佛教在中國的融合、演變,揭示了帝王名士的心路歷程,以及普通人在歷史洪流中的生活軌跡。通過全景式的石窟佛像壁畫的展示,印證了麥積山石窟在中國歷史上獨具研究價值的重要地位。

系列

系列片《麥積山石窟》以《麥積山往事》、《佛陀的世容》、《空中的佛閣》、《不朽的秘密》、《東方的微笑》這五集的篇幅,從考古學佛學美學文學等多角度、多領域、全方位地詮釋麥積山石窟不僅是絲綢之路上的大型石窟,更是歷史的縮影和東方文明的見證者。
麥積山石窟

分集劇情

第一集 麥積山往事

甘肅天水,連綿的秦嶺山脈之中,一座鬼斧神工的佛教石窟,神秘、優美地獨立在深山的懷抱之中。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被人們譽為“東方雕塑館”。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佛教石窟之一,最高處離地面近百米。密如蜂房的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連線,驚險陡峻極為罕見。風雨飄搖的歷史時空中,麥積山隱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公元405年,十六國後秦皇帝姚興費盡心思,將高僧鳩摩羅什請到常安,要在後秦的土地上建造一座規模巨大的石窟。位於秦州東南的麥積山,很快成了後秦皇帝姚興在秦州的開窟目標。麥積山的初期石窟佛像歷經數年,終於建成。佛教的信眾們紛至沓來,瞻仰心目中的佛陀,在心靈上受到感動震撼之後,信仰上也有了皈依的實體。
姚興在麥積山開鑿了中原北方地區最早的皇家石窟,但這僅僅是個開始,當歷史更迭,時代變遷之後,佛教將會與中國本土的信仰發生何種衝突?麥積山接下來又會遭遇怎樣的命運?

第二集 佛陀的世容

絲綢之路自漢代以來,不僅有駝隊的腳印,商人的僕僕風塵,也有西域僧侶頻繁往來的步履,麥積山石窟的這些生動的佛像便是絲綢之路上不朽的見證。
麥積山石窟現有編號洞窟221個,保存了歷史上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特點的雕塑7800餘尊。在北魏是麥積山造像的高峰。其中一尊身高不足一米的小沙彌,它甜甜的微笑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要把我們帶到一個美妙無比的佛國世界。小沙彌經歷千年時空的變幻,它的微笑仍能深深打動人們的心靈。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正在臨摹小沙彌的這位雕塑家叫段一鳴,他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雕塑系。大學畢業後,段一鳴在麥積山石窟已經工作了28年。
歲月在這裡沉澱了千年的光陰,流淌在時間的長河裡。驀然回首,無論是古代的畫家與工匠,還是今天的雕塑家和修復者們,他們都滿懷創作的激情,永不停歇地用一雙手或超凡脫俗的信仰,用一支畫筆或最質樸的情懷,不斷創造麥積山石窟藝術的神話,刻畫著麥積山那些靜靜流淌的,永恆微笑的佛陀的世容。

第三集 空中的佛閣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一位年邁的老人來到麥積山下的瑞應寺,被麥積山秀美的山光景色和千年古佛深深打動,這個老人正是康熙年間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瞭望。小住幾日之後,他揮筆寫下“是無等等”,被後人製作成牌匾掛在了麥積山上七佛閣棧道的散花樓里。
麥積山有三座七佛閣,“上七佛閣”是其中最宏偉的。在上七佛閣的壁畫中,飛天有著非常獨特的樣貌,她們的臉部和肌體部分卻是薄薄一層細泥,被專家稱為“薄肉塑”飛天。這種運用雕塑和繪畫、平面和立體相結合的方法製作出來的立體壁畫,在我國古代壁畫中極為罕見。
楊曉東是一位當代的油畫家,從大學美術系一畢業,23歲的楊曉東便來到麥積山,進行壁畫臨摹。2012年,楊曉東臨摹的麥積山石窟127窟的壁畫作品《西方淨土變》在英國利物浦國際雙年展展出,引起轟動。當西方國家的觀眾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壁畫時,驚嘆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不僅有敦煌莫高窟那樣的佛教藝術,還有麥積山這樣精美的佛教洞窟壁畫。
自然的造化與人類的創造竟碰撞出如此的奇蹟,令人感動和震撼。淹沒在時間沙塵之中的麥積山,沉睡在一道永恆的山崖中,逃開世俗的騷擾與破壞,等待著人們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第四集 不朽的秘密

後秦開創以來,麥積山石窟在南北朝度過了它最輝煌的時期,但宋代以後,麥積山漸漸地消隱於歷史的舞台。1941年深秋,天水市東南五十公里的秦嶺山脈中,一群人神秘地在樹叢中若隱若現,他們在尋找的就是麥積山,而其中一位探尋者就是出生在天水的馮國瑞。通過歷史文獻,馮國瑞對麥積山產生了極大興趣,就是這種探索精神,更多的人開始探索麥積山,尋覓不朽的秘密。
麥積山石窟(人文紀錄片《麥積山石窟》)

第五集 東方的微笑

雕塑,追求的是凝固不朽的美。佛教,探索的是流動變化的永恆。在千年的塵埃之下,麥積山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們傳承著這些佛像的生命力,醞釀出流動的永恆,雕琢著飽經滄桑的——東方的微笑。
位於麥積山東崖的三尊大佛始建於隋代,佛祖的目光穿過麥積山濃濃的秋色,在人間的上空低垂。1982年的春天,麥積山石窟研究所正在對東崖大佛進行修復,一名工匠的手突然在佛祖臉上碰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東西,這名工匠小心翼翼地取了出來,卻驚喜地發現這是一個寫滿文字的碗,這個碗的出現揭開了麥積山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接下來,專家們很快又在碗的底部發現了三個有點模糊的名字“高振同”。
這三個字把我們帶到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南宋紹興年間,一個叫高振同的甘谷縣工匠在維修大佛的時候不經意地將一個宋代耀州白釉瓷碗遺落在了大佛的“白毫相”中。他不曾想到這只用來調色的瓷碗使他流芳百世,而成為麥積山石窟史上最著名的工匠。
麥積山腳下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村莊。這裡的人們大多數都是農民。牟常有師傅的家離麥積山石窟十幾里地,用牟常有的話說他從村莊裡抬頭就能看得見這座神奇秀美的神山。他不同於一般的農民,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的修復師。每天,牟常有都頻繁地往返於村莊和麥積山石窟之間,這一來一去便走了人生的二十八個春秋。這些生活在麥積山周圍的人們,似乎天性般的被這座孤峰山所吸引,他們用自己的行為默默地回饋這片生養他們的土地。
走過了歷史的輝煌,麥積山隱藏在千年的歲月中。穿越歷史的晨鐘暮鼓,這些微笑的佛像在麥積煙雨中時隱時現。那些來自於麥積山腳下的人們,那些世俗的微笑,佛陀的微笑,帶著人們對平凡美好生活的嚮往,永遠地定格在了秦嶺深處麥積山的石窟里,它們沉澱著歷史的韻味,向世界展現著這來自東方的微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