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

老君山

老君山,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以及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等縣市的交界處。金沙江環其左,瀾滄江繞其右,山脊走向圍成半環,為滇西北三江併流區和橫斷山系雲嶺主脈,被歷代史家稱為“滇省眾山之祖”。老君山東西寬約33千米,南北長約55千米,面積1700平方千米,主峰太上峰海拔4247.2米,南部次主峰太乙峰海拔4212.8米,山麓(金坪)海拔2500米,山脈主脊線海拔4000米左右,呈半環形。山勢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有縱橫交錯的高山、山間峽谷、山間森林草原和草甸。地處東經99°42'~100°26',北緯26°30'~26°52'。據《劍川州志》:“今山頂丹灶猶存”,於是附會太上老君煉丹故事,因“羅均”與“老君”諧音,遂稱為老君山。

老君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豐富的高山植被,珍稀動植物,眾多的冰蝕湖,奇異的丹霞地貌和納西族白族傈僳族普米族彝族等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構成老君山景區極具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的獨特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君山
  • 外文名:Laojun Mountains
  • 所屬山系:橫斷山系雲嶺主脈
  • 地理位置: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怒江州蘭坪縣、麗江市玉龍縣、迪慶州維西縣境內
  • 走向:南北走向
  • 長度:33 km
  • 寬度:55 km
  • 主峰:太上峰
  • 古稱:羅均山、喇均山
  • 地理坐標:東經99°42'~100°26'、北緯26°30'~26°52'
  • 面積:1700 km
  • 最高海拔:4247.2米
形成演變,位置境域,地質地貌,地理環境,氣候,植被,資源狀況,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古蹟,文人詩賦,開發保護,環境保護,旅遊開發,

形成演變

在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中,老君山形成錯綜複雜的地質景觀。其中,高山丹霞地貌發育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距今7000萬年至300萬年前),這次地質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形成舒緩褶曲,在流水、風和冰雪長期侵蝕風化作用下,形成集中連片分布的紅色砂岩陡崖、峭壁、石峰、巷谷、石柱群等;冰蝕地貌則形成於第四紀古冰川期(距今200~300萬年前),冰雪堆積形成冰川,冰川流動侵燭,形成冰燭窪地、冰斗湖,後來隨著氣候變暖,高海拔的角峰露出崢嶸,形成老君山山頂和金絲廠頂峰附近的峰群景觀。

位置境域

老君山位於雲南省劍川縣西北部,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縣、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麗江市玉龍縣等縣的結合部。西北角為蘭坪、維西兩縣地界,北部和東北角為麗江市地界。山體主要部分居劍川地界。
老君山山勢巍峨,峰巒層疊,乾脈盤亘,主峰海拔高達4247.2米。劍川縣境內山勢起伏之山巒,大都為老君山支峰支脈,山體面積約1700平方千米,占劍川縣總面積的70%以上。老君山東西寬約33千米,南北長約55千米,面積1700平方千米。山勢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地處東經99°42'~100°26',北緯26°30'~26°52'。
老君山
老君山地理位置

地質地貌

老君山不僅是古特提斯海閉合、橫斷山造山運動、青藏高原隆升等地質活動大事件發生的關鍵性區域,也是高山地貌類型和演化過程的傑出代表地區之一。
老君山為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時隆升起來的褶皺形山體,地形地貌巍峨壯麗。有壁立直插天際的山峰和崖壁,幽深縱橫切割的箐谷,高山帶火山岩堆砌和千姿百態的溶洞;有方圓數百里之丹霞地貌帶,數千畝的杜鵑花花海,數十近百大小龍潭,十數萬畝的原始森林帶。老君山是赤紅的丹霞岩,面積超過240平方千米,是我國丹霞地貌最典型、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
老君山
老君山地質地貌

地理環境

氣候

從金沙江河谷到山頂,老君山的氣候類型從亞熱帶乾暖河谷到溫帶再過渡至高山寒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氣候分帶及相應的垂直帶譜自然景觀,由高山峽谷、泉水溪流、高山丹霞、冰蝕湖群、森林灌叢、高山草甸和夢幻雲海等共同構成。
老君山在低緯度、高海拔的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受季風氣候制約,形成了四季溫差小、乾濕季分明、垂直差異顯著的低緯山地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整個乾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占全年的10%~20%,而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90%。年平均溫度在3°C左右,最冷月為1月,平均溫度一5℃左右,最熱月為7月,平均溫度10℃左右。

植被

老君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被植物學家稱為“地球原貌的再現”,森林資源豐富,品種多樣,蓄積量大,包括原始冷杉林、杜鵑林、闊葉林等約18個植被類型,植物和菌類達2100多種。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核心景區內,原始森林保存完整。
老君山
老君山的高山草甸
老君山的垂直帶劃分依海拔高度、植被等從下至上,可分為四個帶:
  1. 耕作區及松林帶:海拔2500~3000米,海拔2600米以上植被主要種類有雲南松、華山松、山柳(Salix sp.)、箭竹(Sinarundinria nitida)等。
  2. 灌叢箭竹帶:海拔3000~3500米,帶內3000~3400米以矮刺櫟(Queecus monimotricha)為主,次為箭竹等;3400~3500米分布有牡鵑(Rhododentron sp.)、長苞冷杉(Abisgeorgei)及紅毛花楸(Sorbus rufopilosa)等。
  3. 亞高山針葉林帶:海拔3500~4000米,植被以長苞冷杉為主。
  4. 高山草甸灌叢帶:海拔4000~4247米,以杜鵑及刺紅珠(Berberis diciyophylla)為主。

資源狀況

生物資源

老君山生物種類繁多,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被生物學家譽為世界級的“生物基因庫”。其森林覆蓋面積占山體總面積的70%以上,主要的珍稀樹種有雲冷杉、紫金杉、紅豆杉、鐵杉、木、藏木蓮、木、山楸、馬尾松、銅錢松、雲南松、馬鼻櫻花、杜鵑花等。其中杜鵑花品種繁多,有“杜鵑花王國”之稱,歐洲英、法、德等國園林中的杜鵑花,其母本大多采自老君山。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專家稱:“老君山是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方”“是歐洲林園之母”,說“老君山可以建成世界一流的國家森林公園”。
在老君山區內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包括原始冷杉林、杜鵑林以及闊葉林等約20個植被類型。區內擁有1000多種種子植物、苔蘚植物62種,地衣58種,菌類110種、43種哺乳動物、194種鳥類、30種爬行動物、24種兩棲動物,當中包括了紅豆杉、白點噪鶥、小熊貓、亞洲黑熊、赤麂、中華鬣羚、林麝、黑頸長尾雉等珍稀瀕危動植物。
歷史上老君山就是古代醫家採藥的山,山中藥材不僅種類繁多,而且藥性好,有很好的療效。主要中藥材有貝母、冬蟲夏草、茯苓、獨定子、重樓、雪上一枝蒿、岩白菜、三分三、佛掌參、黨參、丹參、珠子參、黃芩、黃柏、黃精、遠志、骨碎補等上百種草藥,以及燕窩、猴結等珍貴藥材。
老君山野生動物種類較多,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曾發現過1隻麋鹿的屍體,1952年曾有人獵到過1隻老虎,抬到縣城民主廣場展覽,以後麋鹿和老虎已不見蹤跡。能見蹤跡的走獸主要有熊、野豬、小熊貓、狐狸、鼠、狼、麂、獐、黃狸、刺蝟、穿山甲、獼猴、岩羊等約50種。能見到蹤影的飛禽較多,主要有白鵬、藏馬雞、雉、錦雞、鷹、燕、畫眉、布穀、藍雉等約100種。
老君山有金絲廠和大坪子2群滇金絲猴,種群數量為約300隻。占滇金絲猴種群數量約10%,同時也是滇金絲猴三大基因庫之一。
老君山中的野生花卉以蘭、綠絨蒿、黃杜鵑、龍女花、野百合等為主。食用菌則以松茸、黃木耳、黑木耳、牛肝菌、北風菌等為主。
老君山內最具特色的便是存在於大片原始杜鵑矮林、亞高山杜鵑灌叢和寒溫性針葉林及林下的喬木狀杜鵑層,它們構成了大自然連續性的杜鵑花景觀,並占有雲南杜鵑花屬的各亞屬、種、亞種的代表和大部分種類,形成了少見的巨型喬木杜鵑和大面積連片的杜鵑灌叢。此外,這裡也是數十種杜鵑花模式標本的產地。

礦產資源

老君山的礦產資源亦豐富,金、銀、銅、鐵、鉛、鋅、煤,以及稀有金屬鈾、鍶等均有儲藏。其中金與銀歷史上曾開採過,現代衛星遙感也有反映,因未進行詳細勘察,近年只在山麓各處有煤與鉛、鋅等礦少量開採。

水資源

老君山山體面積廣闊,山水匯積成江河,主要有石菜江、金場河、永豐河、羊岑河、栗坪河、麻栗箐河、白石江等。在石菜江、永豐河、羊岑河3條河流流域建有雙河、永豐壩、大幹場3個水庫。石菜江過去曾產大頭魚類娃娃魚和石花菜(類似紫菜),金場河與栗坪河則淘過金,麻栗箐與白石江則開過鐵礦。

旅遊資源

老君山的主要地質遺蹟是高山丹霞地質地貌景觀、第四紀多期冰川遺蹟和現代冰川、高山峽谷景觀。地質景觀主要有侵蝕高山、侵蝕中山、夷平面、峽谷、寬谷、山間盆地、邊灘、心灘、階地、斷層崖、魚峰、刃脊、冰斗、側磧堤、石環、石河、凍土、滑坡、倒石錐、丹霞峰叢、丹霞谷、丹霞柱、丹霞赤壁、丹霞千龜像形石、岩漿岩節理等。
黎明每年冬至前後兩個月時間裡,可以看到太陽在丹霞山峰之中三次日出和日落的奇觀,在老君山主脊線北東側海拔3800米以上的山坳里。有一片高山冰蝕湖泊群,稱為“九十九龍潭”和”七十七仙湖”。這些冰蝕湖泊,形狀各異,湖水幽深,在陽光和花木的映照下呈現出藍、橙、黃、綠的絢麗色彩,這類特殊的高原濕地在濕地生態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保護價值。冰蝕湖群周圍,冷杉林和杜鵑花叢環抱,每到春夏之際,百里杜鵑次第怒放,滿山遍野紅紫黃白各色花團錦簇,湖沼水溢,草旬花滿,使湖泊變成“花湖”,溪流變成“花溪”。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老君山,古稱“羅均山”或“喇均山”,直至明代前期。到明代中期,道教在劍川白族地區興起,人老君山採藥者發現古代有人在山上煉銀的爐灶,附會於太上老君煉丹故事,“羅均”與“老君”諧音,遂稱為老君山。
清康熙《劍川州志》有載云:“老君山,在州西北五十里,高六七十里,綿亘數百里。金沙江環其左,瀾滄江環其右。層巒疊嶂,摩霄插漢,林樹蒙茸,忽萬狀,人跡罕至。世傳老君修煉於此,會山頂丹灶尚存。太史李元陽記‘老君晴望’為一勝境。又有梓潼遺筆,在岩上,大十圍,乃化書‘春光泄柳條’之句。山上龍潭凡九十九,犯之風雷立至。為南乾眾山之祖。”
由於老君山矗立於滇西北“三江併流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區域的金沙江與瀾滄江之間,是兩江之間的分水嶺。雲南大部分地區處於金、瀾兩江之間,故老君山又有“滇山之祖”的說法。

文物古蹟

老君山山體雄偉險峻,其腹地無常住居民,偶有狩獵、採藥或好事之文人攀緣。山體腹地有“九十九龍潭”和“蝙蝠洞”“燕窩洞”等溶洞。而老君山大量的文物古蹟,主要分布在山體東南西三面山麓金華、羊岑、馬登、上蘭等壩子邊緣的支峰支脈箐谷間。主要有古代石刻造像、摩崖案大字題刻、古城遺址、寺院廟宇、寶塔墓土丘等內容。
毗沙門天王崖岩造像,俗稱“石將軍”,雕琢矗立在金華山半腰的一塊高10.5米、寬12.5米的巨岩上,共造像3尊,中為毗沙門天王,高約8.5米,頭戴寶冠,身披甲冑,左手托一塔,右手拄三叉戟,左右雕兩侍從像,稍差小。此摩崖造像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原附於石鐘山石窟作文物保護,1987年,被雲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毗沙門天王造像被當地老百姓尊為戰神。
天生“睡佛”。在金華古寺下不遠處之崖壁上,石面凸凹不平之褶皺,經後人稍點綴而酷似一沉睡之老人。
1953年,蘇永安造像石龕出土於金華山麓神登村古靈帝廟遺址中,高0.81米,寬0.93米,厚0.13米,為明成化六年(1470年)蘇永安與妻子段氏冬梅花為祈嗣改造,共造像6尊,皆為浮雕。右邊主像高0.63米,容貌慈祥,左手托缽置腹前,右手結降摩印曲舉至胸前,座前有一犬,雕像為“南無建國梵僧觀世音菩薩”,為男觀音像。左邊主像高0.56米,頭戴寶冠,容貌慈祥,身穿錦袍,袖手置於腹前,結跌坐於須彌座上,左右立二侍女,座前立一馬童,為“大聖威靖邊塵衛國聖母”像。
摩崖案大字題詞大多為清代至民國初年,滿賢林景區內居多,主要有高為阜的“一竅通靈”,屈爾泰的“峭壁千尋”,李根源的“買閒林”3字並跋,楊瓊的“磊石可英名”,董芳的“兩岩競翠”,何振基的“天然畫圖”,李培林的“龍津勝域”,王松的“滿賢林”“碧雲坊”,李根源的“長劍倚天”,以及民國元老於右任的“五雲樓”等。
古柏庵在上科山左麓,創自康熙初,1進3院,寺宇宏偉,風景極佳,大殿並排供釋迦如來、太上老君和孔子,是多元崇拜、三教合一的典型寺宇。知州劉榮鋪輔題贈“萬象洪鈞”匾一方,以及“儒釋道三教,教教不同究其同,莫外理之一致;天地人一心,心心何異得無異,所能成乎三才”楹聯1副。惜今已不存。
地藏寺在下科山右麓,今存。
德峰寺在德峰山南麓,文稱斗姆閣,俗稱打板寺,建於清初,原為雲門宗傳燈法寺。鹹豐年間毀於兵,光緒間重建,今存。
景風公園古建築群屬金華山左麓,包括文廟之啟聖祠、大成殿、根星門、武廟之關岳廟、財神殿、古戲台、景風閣、靈寶塔以及新建革命烈士紀念碑、“四二”武裝暴動紀念碑等,為雲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州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滿賢林古建築群在金華山北坡與滿賢林之間的箐谷中,有佛教賢林禪寺之大雄寶殿、天王殿、太子殿、接迎亭;道教三清殿、雷祖閣和儒家騷人聚會之五雲樓等,都已毀,20世紀80年代後以民辦公助的形式恢復重建。其中,賢林禪寺被批准為佛教活動寺宇。
金華山古建築群居金華山雙峰接合處,有金華古寺之老君殿、彌勒殿、觀音閣、望海樓等,原已毀,20世紀80年代後,以民辦公助的形式重建,其中老君殿被批准為道教活動觀宇。
靈帝廟在金華山麓,康熙《劍川州志》載“唐蒙氏建”,已廢,有“蘇永安造像龕”出土。
雙龍寺位於丁卯城村後雞飛嶺麓,清前已建,今存。
石龍寺居鐘賢嶺麓坡陀上,有一列巨石橫陳約500米,清前建有3座寺院,龍門邑村所屬之石龍寺居北頭,最為古老,為臨濟宗傳燈法寺,寺僧宏燦為最後一任僧正司僧正。朱卷場村所建之石龍寺最為宏大,居中,兩寺由民辦重建,西莊村所建之寺居最南。清代在劍川設協鎮,在石龍寺前設演武廳、旗台、教場壩,於霜降節令集各塘、汛、哨及駐治營盤之步騎兵馬進行操練演習。民間則在每年八月騾馬物資交流會期,也在教場壩舉行賽馬活動,直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舊址猶存。
香積寺在羊岑新文村,始建於明代,今存,被批准為佛教活動寺宇。
松泉寺在羊岑新松村,始建於明代,為曹洞宗傳燈法寺,今存。
聖泉寺在老君山南部今羊岑鄉大佛地村後,創建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皇極壇教寺宇,已廢。
龍巖寺在彌沙鄉大邑村後山,始建於清初,今存,被批准為佛教活動寺宇。三聖宮。在彌沙鄉彌井村後山坡,始建於清初,今存,被批准為道教活動寺宇。
覺民庵在馬登鎮新華村東山腳,始建於明末,是1進4院之古建築群,寺內有棵銀杏樹,樹齡達700多年。寺院部分建築今存,被批准為佛教活動寺宇。
靈寶塔在金華山北麓岩場水右岸景風公園內。為方形密檐式9級實心石塔,高15米,為縣內第一大佛塔。塔身每級間為7層疊澀結構出檐四角作飛角,第2~9級的四面塔龕內雕有高浮雕佛像,第2層塔龕內雕四大天王,第3層之塔龕內雕四大金剛,第4~7層的塔龕內雕十六應真,第8~9兩層塔龕內雕天龍八部,正南一龕內佛像已失。塔龕下沿均有一藏文題記,塔頂為攢尖形,塔剎作寶葫蘆狀。從塔龕下所存之藏文題記查勘考證,其造像時間不遲於大理國時代,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曾重修,今存。
滿賢林存多種類型之佛塔,有線刻於崖壁之多級方形塔和藏式塔,有石條橫豎砌成之空心塔,有石雕之壽星普同塔。還有一座造在金剛門闕橫層的石岩上,稱延青塔,為四方形密檐式4級實心塔,高5.3米。始建於康熙九年(1670年),今存。
金華山塔在金華古寺山門外左側山岩上,為七級四方形密檐式實心石塔,高13米。始建不知何時,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修,今存。
元沖霄王墓傳為忽必烈南征時在劍川病故的一王子墓。康熙《劍川州志》載:“在治南七里,有斷碑。”今跡尚存。
明土官千戶趙氏火葬墓群在中科山,葬有明劍川州土官千戶趙寶一家七代50餘人的古墓群。1978年,由州文物保護管理所發掘,出土文物存州博物館。
明段高選墓葬於金華山左岡半山腰。段高選,字讓予,白族,劍川人,明萬曆己未進士,任巴縣,有循聲。明天啟元年(1621年)奢酋集兵反叛,段高選一家9口遇難,唯子段暄及其乳母因外出遊玩免幸。至崇禎初,段長成,進京叩閻成功,謚恭節,敕建昭忠祠,享春秋二祭,賜御葬,大墓屋碑皆大理石。翁仲及獅象鹿馬皆勒石,墓今存。
明楊棟朝墓葬鐘賢嶺山麓,楊棟朝,字夢蒼,劍川人,明萬曆癸丑科進士,仕至南京禮科給事中,剛直不阿。時奸相魏忠賢(璫)弄權,稱九千歲,生祠幾遍天下,楊棟朝不避斧鉞,不僅遇魏忠賢(璫)生祠不進不揖,屢疏彈劾,大義凜然,一腔正氣,文辭犀利,擲地有聲,其《首參魏璫疏》一文,載入《明史》。魏忠賢既除,補吏科給事,掌大計,巡視九庫,管理天下黃冊,陛光祿寺卿。
清趙藩墓葬於金華山左岡。趙藩,字樾村,又字仙,號介庵,晚號石禪,清末著名詩人、楹聯大家、書法家。其題四川武侯祠“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一聯,深受毛澤東、胡耀邦、江澤民等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讚譽,稱為“治世名聯”。趙藩著述甚豐,僅詩計達1萬首。其書法深得顏真卿風骨,今存孫髯翁大觀樓長聯,即其手書。晚年任省圖書館館長,輯刻《雲南叢書》100多種,還有近百種待刻,對雲南歷史文化典籍的蒐集整理貢獻極大。其墓誌為著名學者金天羽所撰,對趙評價甚高。
革命烈士陵園址在金華山左岡,內葬革命烈士陵墓39冢,1978年8月修建,占地1087平方米,有專人管理。園內松柏蒼翠,林木蔥鬱,環境清靜幽美。

文人詩賦

題景風閣(民國)趙式銘
景行維賢,當立最高處;風勵薄俗,所爭英世名。
題景風閣(民國)趙藩
十步之內有芳草;百世而下聞清風。
題金華山(清)佚名
邀來明月同觀海;鎖住閒雲不下山。
題滿賢林(清)州牧左肇南
是誰彈指憑虛空,疊現淡墨瓊樓,無粘無掛;客我賞心乘幽興,好偕清風明月,獨往獨來。
題滿賢林(清)何立言
莫忙,陡上完且小息;試想,浮生極樂幾多時。
題滿賢林(民國)趙式銘
初地遠超囂塵外;諸天近在翠微中。
送楊子大年老君山採藥(明)李元陽
劍川西有老君山,世傳為太上仙跡。西四系麗、蘭、雲龍之界,其東為流沙河。古德詩云:“七雄天下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老氏亦尋西竺去,故將徐甲渡流沙。”豈是其耶?君今採藥其處,當一訊之。
知君興在煙霞表,儒服岩君事幽討。辭予北去老君山,千崖萬壑桃花曉。環山七十二龍潭,一一潭邊要身繞。丹梯翠壁剩經過,靈洞花源閒窈窕;我憐君子風骨奇,蟠胸星斗人不知。廿年嚄落甘茅茨,筆下風雲有餘思。自我得君猶恨遲,神閒氣靜凌雲姿;相看把秧但長笑,世上紛紛徒爾為。君今採藥復幾時,深倘是仙人期。我聞洞天三十六,近在人間人莫窺。金匱仙書秘靈訣,石田雲谷生瓊芝;君有仙才應自遇,一杯石髓甘如怡。斧枯木爛尋歸路,須知日劫滄桑移;清都太乙思長往,甚矣吾衰增慨慷。安得天風吹我衣,相從騎鶴上崑崙。
老君山歌(清)佚名
奇哉:萬古崢嶸老君山,蔥忽欝欝四面環。不識青天當幾許,雄心如到翠微間。天開仙界鎮乾坤,眾峰羅列莫與尊,大小龍潭九十九,實為南乾接崑嵛。肇致蔥嶺行又行,吐蕃哈木許多程,傳聞老子函關出,棲身於此以是名。羅均之奇奇在石,光怪谽谺欲變千百,如樻如倉如筍形,有凸有凹有孔隙。羅均之奇又在水,碧映溪畔珊瑚紫,寄語行人無喧譁,恐驚毒龍雷雨起。有昔白鶴空中唳,朝游雲里暮松際,秋夏之交廠屋居,燕語呢喃數萬計。有昔蒼鹿游林圃,薛荔虬蟠草木枯,俄鷺颯風忽吹來,谷應山鳴訝吼虎。蠻有陳公終養處,不知仙跡容人踞,空空無樹亦無台,但見白雲自去來。層巒疊嶂相連貫,奇花異草香一段,即此仿佛入武夷,我將白骨從前換。或在五丁用斧鑿,由來造化自然削,振衣一覽造雲巔,六詔點點豁雙目。君不見,麗水瀾滄左右分,中流砥柱號為君,滇南萬山俱祖此,崔巍磅礴氣氤氳。又不見,雪峰昂首迥龍顧,點蒼來脈由此布。下及神駿與靈儀,一氣呵成降雲霧。
金華山(民國)歐陽霧
金華山卓文筆峰,獨出冠絕群九中。人誰鐘得江山秀,一支妙筆奪天工,蔥蔥鬱郁籠城廓,日夕結氣森磅礴。人文蔚起讀書聲,書聲千家聚山腳。書聲深處是吾廬,窗堆山色樓望湖。城市別開陶令宅,坐臥湖山興不孤。春來春色相向笑,笑問然何總相忘?終日吟詩山色里,絕無一言拜君貺。詩思陣陣塗附塗,數典志祖信非謙。疾書一紙聊補過,不然筆妙如山無。
游老君山(清)羅燦然
逍遙何處問高峰,惟是君山雲氣封。竹密林幽泉不俗,岩摧徑窄石堆重。天空洞裡能棲燕,頂絕池中有伏龍。左右金滄遙近夾,於斯焉得覓仙蹤。
詠老君山(清)張現
峻岭崇岡悉子孫,萬山維護一山尊。芙蓉列嶂開方輿,兜率成宮見古根。漠湧萬潭與乳洞,支分四裔小崑崙。坡仙但肯通家世,寄在西南也位坤。
游滿賢林登絕頂(清)陳典
山深處石玲瓏,覽勝悠悠繞澗峰。磴道千盤登絕壁,碧霄有路又重通。
游滿賢林(清)朱文煥
揚鞭直上過山坳,一徑崎嶇且憚勞。舉目懸崖高萬仞,凌空滴翠筆難描。
游滿賢林有作(清)張洞
憶昔日勞勞,徒為塵累搏。息影向蓬廬,久負山靈約。今朝集同人,忽爾遊興作。攀藤若猿,涉險憑雙腳。蒼翠半沾衣,峭壁聳如削。石歷層層,快登玉皇閣。清泉雲際飛,依欄日色薄。松風鳴嗽嗽,濤聲滿虛壑。須臾一月來,照見梅花萼。詩心一線明,孤坐頻斟酌。浩浩大乾坤,高山鄰碧落。安得子胥笙,吹罷控白鶴。
華頂朝陽(清)何基盛
華岳儲靈秀,秋宵間出奇;金光浮木石,曙色辨鬚眉。霄漢事相映,旁峰讓獨熹;攬衣剛夜半,旭氣到山岐。
滿賢林(明)趙炳龍
平川紅日盡,嵐氣薄南皋。煙中孤島沒,林外一峰高。
宿五雲樓(清)王元英
危樓鎮長眠,夢醒雲深處。咳唾驚潭龍,風雷下山去。
游老君山記(清)羅燦然
夫所謂老君山者,當劍湖之西,金江之南,古滇之第一高峰也。雪山、文筆、金華、石寶、蒼山、雞足諸山,皆由此而發。山之巔有一龍池,波石層層,居然若砌,其中珊瑚一株,光芒閃爍,恆不易見。岩突兀,松柏參差,怪石嵯峨,靈泉迭出,濛洄而下聚者九十餘潭。枯葉零落,禽卸而拾之,碧浪連天,青光透石,一色漣漪,涌人云際。夏陰則雨,冬陰則雪。中秋之夕登其巔,可以觀月出之光,冠壓群峰,藏興五寶。以礦產言之則有金、銀、鉛、銅、鐵等;以樹言之則有松、竹、柏、杉、樟等;以藥物言之,則有貝母、大黃、茜草、黃連、佛掌參之屬。山之東面特產銀汞,昔時木土司曾開採之,爐影寂寞,廠洞蕭條。人言洞中埋銀九十九馱,燃點萬年油燈。牧豎偶逢,見燈中潤乾,急添而還,獲一銀,上有“漆油價”三字。從銀廠而下二十里許,地名郭家箐。老者曰:此郭氏淘金之所,今仍淘之,曹朽腐,其利漸少。由東而南日峭坪,清初銀汞發見,官紳合股采之,無效。復由南而西,則見峭壁之間,石洞昭然,岩燕紛紛棲歇其中。里人常采其窩,為戌者日:此綠衣童子攸君之神洞也。極西者日碓春山,恰有古開之銀廠,林壑幽深,樹木叢雜,石徑崎嶇,飛鳥上下。忽聽唻而鳴者,鶯聲也;丁丁而響者,伐木也。泉潺潺而凜冽,竹猗猗以蕭森,余謂友日,可以止也,於是宿焉。次早復登高遠眺,四顧徘徊,探石曹洞之老空,采殘零之汞土載之而歸。開爐以試,銀色亦佳,不知何時而發耶。
重修金華山滿賢林募引(清)陳時憲
劍城之西,有金華山焉。高峙千仞,其巔則劍海澄泓,如明鏡之照其前也;雪山高岑,如玉屏之蔽其左也。縱目遐矚,一郡城池,田疇、村落,瞭如指掌。柳子厚所謂曠如者,其中斯乎。金華山之背有滿賢林,由金華山左麓迤而北而西而南,然巨石,空其中而為門焉。清流潺,冷浸肌發,漱滌塵,拔除俗狀。豌蜓而進,石徑纖徐,道高低,攀藤附葛,約四五里許,東西石壁屹立,仰視如天一線,然柳子厚所謂奧如者,其在斯乎。石壁之奇,蒼翠詭怪,不可名狀:如駿伏,如虎豹躍,如鷲鳥立,如風鸞翔;如幢幡,如寶蓋,如鐘、如劍戟;如睡道士,如人定僧,如奇鬼森然欲轉人。高者直插雲漢,連者橫成鐵壁。岩之半,鑿空為樓,如西洋圖畫。石壁千尋,直如刀截,而危樓橫插其腰,遠而望之,疑為神工鬼斧所開劈,非飛仙不能上者。山則層巒疊嶂,樹則蔽日千雲。聞禽鳥聲,恍聆天樂;觀花草態,如舒錦繡,宜晴宜雨,宜月宜云、宜煙宜雪。四時異候而景多佳,朝暮致觀而游情盡適。其蓬萊之左股,抑西竺之飛來耶。且天下名山勝景不為少也,大洞天十,小洞三十六,福地七十二,或在中州,或在夷狄,如環,如盧阜,如羅浮,如勾曲,一經騷人士登臨,遂乃地以人傳。劍邑彈丸,有此名勝,前人觸景生情,因地制宜,亭台樓閣,寺山相稱。兵藜之後,化為灰,昔則輝煌金碧,今成蔓草荒煙。盛衰之間,葛勝憑弔,伏祈大功德主,布金滿地,使佛殿、神龕、宮觀頓復,則芳名陰德將與此山俱永矣。

開發保護

環境保護

老君山的保護工作,除金華山之毗沙門天王摩崖造像作為文物受到保護外,主要是森林保護工作,這都一直受到黨和政府以及人民民眾的重視。白族稱村寨後面的山為“靠山”,也稱“面山”,白族傳統就有保護“靠山”,不輕易砍伐“靠山”林木的優良習俗。在“左”傾思潮泛濫、亂砍濫伐成風時期,森工單位只管伐木,不管種樹,砍得越多越先進,縣有關單位和人民民眾千方百計和森工單位的錯誤做法進行多種方式的阻止,保住了數千公頃的原始森林。
老君山
老君山動植物保護工作
1978~2005年,森工部門進行改革,停止森林採伐,大量精減人員,只留下少部分人做護林造林工作;逐步劃定山林權,增強民眾保護山林的責任心;大力提倡用電、用煤、用沼氣,逐步改變民眾大量燒柴的生活習慣。
老君山的文物古蹟不像石寶山集中,給保護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君山文物古蹟的現狀,除山體腹部的文物古蹟未受破壞外,山體周邊的寺院廟宇,多數作為國小校舍或生產隊糧食倉庫用房,只有少數離村社較遠處於山坡上或箐谷中的寺宇保存下來,因無專人管理,自然毀損比較嚴重。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民眾紛紛自發組織修復寺院。至2008年,老君山周邊各村本主廟大多已經修復近百座,部分佛教寺院、道教宮觀也得到修復。
2003年,老君山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八大片區之一和重點展示示範區。2004年,國土資源部(現為自然資源部)批准設立雲南玉龍黎明—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2015年,老君山國家公園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22年,老君山黎明景區被列入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名單。

旅遊開發

旅遊作為新興產業開發後,劍川縣委、縣政府提出“以石寶山風景名勝區為龍頭,以金華山、滿賢林為輔助,以老君山為後續”的旅遊產業開發計畫。先後在老君山東北麓雙河村新建7天一街的農村市場,在撤鄉建鎮時將老君山西麓的原上蘭鄉報請省政府批准,改建為老君山鎮;老君山東麓之金華山、滿賢林亦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旅遊區。這些措施為老君山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金華山的開發建設,主要是以民辦公助的形式進行。重建原已毀壞的老君殿、彌勒殿、觀音殿、玉皇閣、望海樓等古寺院廟宇,對原金華山文風塔和“去天尺五”石牌坊進行維修,架通生活用電,僱請專人守護管理。
滿賢林的開發建設,寺院廟宇亭台樓閣的恢復重建,亦以民辦公助的形式進行,而交通、通訊、水電以及聞名中外的千獅山雕刻,則以公辦為主。經過10多年的努力,恢復重建原有的舊制,擴建天王殿、大雄寶殿,新建怡心樓、德義樓、愛晚亭等樓閣,供遊人休息、品茗、住宿。原計畫將縣文化館收藏的一百多頭石獅子移存到滿賢林山間陳列,擬建一座千獅山。後來在劍川縣旅遊局精心組織下,在滿賢林風景區共雕琢1274頭石獅,以紀念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劍川建縣。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老君山的開發,至2006年末,在滿賢林景區內共有神態各異的石獅子2600多頭。其中“獅王”高25米、長15米、寬12米,當為中國第一大石獅。“千獅山”的修建和開發受到廣大遊客的讚揚,也受到新聞媒體的極大關注,頻頻見於影視和報刊,譽為“雙絕工程”。為適應日益增多的遊客的需要,由縣城經岩場溝直到萬松岡下修築一條柏油路面的旅遊公路專線和停車場,建起若干餐飲購物服務鋪面和別具特色的“農家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