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津豆沙關

鹽津豆沙關

鹽津豆沙關省級風景名勝區距縣城20公里。鹽津是秦漢以來中原通往雲南的通道之一。壁立千仞的石岩,被關河一劈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門,鎖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進雲南的第一道關。關上有個唐碑亭,亭內岩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岩。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書法家。這塊摩岩,是袁滋於公元794年(唐貞元10年)出使雲南,路過石門關時刻下的,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與摩岩對峙的東岩石壁上可以觀看神秘的古代“人懸棺”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鹽津豆沙關
  • 地理位置:鹽津縣
  • 著名景點:秦代五尺道等
  • 適宜時間:6月
景區看點,美食,

景區看點

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鹽津豆沙關古道上的許多先人的遺蹟,向人們講述著歷史的真實。其中有幾處不得不看的地方:
一是秦代五尺道,保存完整的長約350米,道寬1.7米,路面留存的凹陷馬蹄印痕39處,有的深達3、4寸,要在硬石上踩成這樣的蹄印,非千年萬次難成,不知有多少馬蹄的磨蝕,才留下了這深重的歷史印記。
二是鹽津豆沙關的古城堡,又叫關樓,它是五尺道上“鎖鑰南滇,扼守西蜀”的重要關隘。關樓始建於隋唐年間,總高15米,寬4.5米,條石砌成,古道就從關樓門洞中穿過。關樓在50年代毀損以後,於1982年和1994年兩次重修復原。
三是僰人懸棺,它位於關樓直線150米外的對岸絕壁的岩縫中,現存棺木6具。用望遠鏡頭攝下來看,懸棺都是整木鑿成,用木槓擱在避雨的岩縫當中,雖經2006年7月兩次地震,懸棺並未受損。懸棺懸在關河水面以上百米的絕壁岩縫當中,盜棺者都無力攀達,而安放懸棺如今更是一個迷。
四是更為寶貴的史跡是關樓邊岩壁上古代題字,其中唐代的“唐袁滋題記摩崖”最為寶貴,已成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題字講的公元749年唐代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冊蒙異牟尋南詔”,受唐朝皇帝之命去南詔(現雲南大理一帶)冊封南詔國王“異牟尋”的事。袁滋經過鹽津豆沙關時,為該處的險要和自己赴南詔的重大使命而感慨,便作摩岩題字。題字全文8行,122字。正文7行為直書,自左而右,首尾可讀。末行“袁滋題”3字為小篆。該題字雖文字不多,卻是研究唐史和南詔史的重要實物資料,被專家稱為“維國家之統、定疆域之界、鑒民族之睦、補唐書之缺、正在籍之誤”的寶典。該題字對研究當時書法也頗具價值。

美食

【桐子粑】,是由大米經過浸泡、打漿、發酵、加入糖、豬板油,用端午節前後的桐子葉包裹蒸製而成,2塊錢一個,有米的米香,有桐子葉的清香,還有豬板油的醇香,淡淡的甜,好吃!~
【油炸土豆條】,是把土豆條先在油鍋里炸熟,然後拌上切碎的折耳根、鹽、海椒麵、味素、花椒麵,小蔥和香菜。折耳根尤其提味兒!,有米的米香,有桐子葉的清香,還有豬板油的醇香,淡淡的甜,好吃!~~
著名的【雲南火腿】,除了製作工藝好外,豬肉也是關鍵,要那種完全可以“一米高的豬欄一跳就過”,平時和大自然打成一團泥豬。層次分明,紅白相間,肉質緊緻,有著大理石般的美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