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平八景位於河南省通許縣。
通許縣地處豫東平原,東接杞縣、西連尉氏,南鄰扶溝、太康,北交開封縣,是黃河南泛衝擊而成的黃淮平原之一部分。
通許為黃河古文化發祥地之一隅,據出土文物記載,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此結群聚居、繁衍生息、漁獵農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鹹平八景
- 地理位置:河南省通許縣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占地面積:766.22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曹植墓、上倉故址、龐涓墓等
- 方言:中原官話-豫東片-開封話
鹹平八景位於河南省通許縣。
通許縣地處豫東平原,東接杞縣、西連尉氏,南鄰扶溝、太康,北交開封縣,是黃河南泛衝擊而成的黃淮平原之一部分。
通許為黃河古文化發祥地之一隅,據出土文物記載,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此結群聚居、繁衍生息、漁獵農耕。
鹹平八景位於河南省通許縣。通許縣地處豫東平原,東接杞縣、西連尉氏,南鄰扶溝、太康,北交開封縣,是黃河南泛衝擊而成的黃淮平原之一部分。通許為黃河古文化發祥地之一隅,據出土文物記載,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此結群聚居、繁衍生...
北宋(真宗趙恆)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邢州刺史柳開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飾,遂使達活泉成為一郡之勝。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泉水驟伏,時隔六年,泉水復出,故又名“再來泉”。民國八年,王懷慶在泉水之南修建公園。解放後,人民政府數次投資,疏通河道,修築池塘,建造亭台,開挖人工湖,堆造假...
宋真宗於鹹平四年(1001年)詔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歷時55年。因建於開元寺內,故通稱“開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來珍藏舍利和經卷。北宋時,定州地處邊陲,軍事地位十分重要。開元寺塔“扼賊沖,為國門戶”,登之可瞭望契丹,以料敵情,故又稱“料敵塔”。現俗稱定州塔。開元寺塔挺拔聳立,造型威武...
宋鹹平五年縣令邊秀於塔旁建寺院,毛士龍在《西塔院記》中寫:“雙巒插空,翠阜中峰,修竹籠煙,茂林卷霧”。登其巔,下瞰井陌歷歷分明,令人心境清幽。山半腰舊建有“三高亭”,為紀念晉王羲之、謝靈運、唐孟浩然三高人遊蹤而建。惜早已毀廢,僅留有基址。稍西有“勺泉”,水甘而冽。西塔院已廢,今改名...
風景幽雅,遊人不絕。焦贊不見正史,是傳說故事中楊延昭(六郎)收編的一名部將。宋時焦姓武官有焦繼勛,宋初為武衛上將軍。其子焦守節,宋真宗鹹平年間任兵馬督監,後遷神武大將軍。屯兵駐軍防守,在無戰事時,士兵種田自給叫軍屯,或叫屯田。這種養兵辦法,始於西漢,歷代沿用。宋時在焦寨屯兵是可能的。
始創於宋代鹹平二年(999年),紹興三年(1133年)遷於今址。整座文廟氣勢恢宏,占地面積三千多平方米,規模之大殊不多見。雙陰塔 臥龍山下有兩座極為獨特罕見的“陰塔”,一在縣學東邊,名“八卦龍泉”;一在府學東邊“題名第”之後,名“府學陰塔”。兩塔相距約200米。八卦龍泉建於唐代開元年間。用石條每層...
關於“神峰積雪”,可見的記載有兩種:其一,《臨沂縣誌》載“山東面白石皚皚,望之如雪,故府志以神峰積雪為八景之一雲”;其二,《沂州志》載“山陰積雪,四時不消,八景積雪即此”。這是“神峰積雪”的得名原因,也是文峰山所獨有的奇妙之處。元代所立季文子墓碑,大宋鹹平二年建造卻已毫無痕跡的龍王樓,泉水...
《玉田八景》是北宋詩人李堪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品原文 何處棲真遠世紛,五華高頂絕人氛。仙翁自有餐霞法,謾使人間望彩雲。作者簡介 李堪(九六五~?)字仲任,號平坡,常州(今屬江蘇)人。據《烏目山五題》詩序當生於太祖乾德三年。真宗鹹平二年(九九九)進士(《吳郡志》卷二八,《古田縣誌》作太宗...
古鹹平八景之一 子羽墓位於通許縣城東1.5公里之金園村東。墓高14米,面積60平方米。墓上遍植松柏,景色宜人。舊時,"羽墓春雲"被稱為通許八景之一。子羽名公孫暉,鄭國行人(官名),曾助公孫僑(子產)相鄭,是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於墓北建子羽祠,知縣李為憲撰文勒於石。後知縣...
按宋興國、鹹平(太宗年號太平興國、真宗年號鹹平)間,北邊以瓦橋關(在河北雄縣南易河上)與契丹分界,楊延昭安得至此,無稽之談,不可徵信。”實際這些佛像都是元代所鑿,居庸關是大都、上都間孔道,皇帝巡幸,官軍商旅,往來絡繹,蒙古人篤信佛教,鑿此祈求行路人旅途吉祥如意。元袁桷《居庸關·竹枝詞》,“鑿...
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仁宗至和二年(1055)建成。據記載,此塔是開元寺僧人會能去天竺(今印度)取回舍利子,經皇帝召見後降旨興建的。宋王朝為防禦契丹,曾利用此塔瞭望敵情,因此開元寺塔又名料敵塔。在900多年的歷史中,經歷了10餘次地震,清光緒十年(1884)六月,塔的東北面自上至下塌落。中華人民共和...
北宋(真宗趙恆)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邢州刺史柳開浚,曾在此建亭植柳,加工修飾,遂使達活泉成為一郡之勝。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泉水驟伏,時隔六年,泉水復出,故又名“再來泉”。元代大科學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築渠,以通舟楫,灌田園。元至正年間,於泉北龍神祠址建廣源廟,明代順德府知府張延廷...
宋鹹平五年(一00二年)公7歲初學詩禮儒學,功悉兵書武藝,文武全才。第二年恰逢契丹遼國隆緒(遼聖宗耶律隆緒)率兵大舉入侵大宋邊境,楊業之子楊𨒂昭鎮守遂城用汲水澆城牆結冰戰法拒退遼兵。宋景德元年(宋真宗年號:1004年)契丹入侵遂城,族人王旦發兵抗擊斬敵首二萬級並驅敵出國境到瀋州議和。公深受楊家...
北宋鹹平、嘉祐年間(公元998年一1063年),邑人為紀念劉成在此為侯,在台的一側修建了宜春侯祠。後來散文家李覯在袁州州學講學時,登台寫下了這樣的詩句:“謫官誰住小蓬萊,惟有宜春最古台”。從此,古往今來的名人賢士,凡有來宜春的,莫不以登臨宜春台為快事。他們憑欄遠眺,賦詩寄情,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
宋鹹平二年(999),陳堯佐左遷潮州通判。他效法韓愈發展潮州文教,於金山南麓新建孔廟,倡議在孔廟正室東廂闢建“韓吏部祠”,開啟了潮州崇韓重教興文之風氣。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知軍州事王漢大規模開闢金山,聘請能工巧匠,在金山繁茂的竹林、荔枝叢中,在高低錯落的石崖、山腰上,分別建造荔枝亭、鳳凰亭、...
據記載:石橋是在宋鹹平三年被淹沒的。東平湖中的小島叫“聚義島”,島呈橢圓形,據說歷史上曾是九省御道,設有重兵把守,歷代都是軍事要塞,更是水滸傳中水滸英雄出沒之地,傳說“智取生辰綱”之後,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七個水滸頭領為了躲避官府緝拿,便來到此島寺院聚義,所以也稱“聚義島”。...
潮州市韓愈紀念館位於潮州市橋東東興北路韓文公祠內,占地面積134畝,總面積9368平方米,是一處以紀念韓愈為主的名人專題紀念館。北宋鹹平二年(999年),韓文公祠始建;1984年,胡耀邦總書記蒞潮視察,對修復韓文公祠做出重要指示,按原址原貌修復;1985年12月竣工;1986年1月1日,全面對外開放,並成立潮州市韓愈...
鹹平四年(1001年),設長武縣,治長武寨(在今涇明鄉長務城村)。鹹平五年(1002年),又降為長武寨。慶曆元年(1041年),分陝西沿邊為四路,涇州屬慶原路。熙寧五年(1072年),屬秦鳳路。大觀二年(1108年),復升長武為縣,屬涇州,今縣境屬保定、長武2縣。北宋後期,涇州領保定、靈台、良原、長武4...
此為宋九老之一的鄧希恕所繪所刻。他在《游道岩二首》的序言中說:“鹹平辛未,偕里人 方雪甫、鄱陽胡濟可趙惟學來游。講《太極圖說》,因以詩紀歲月雲。”詩二首錄一:石敲新火煮雲腴,細講濂溪太極圖。此去不知千載後,有人來講此圖無。按鹹平為宋度宗年號,辛未即鹹平七年,公元1271年。《太極圖...
韓文公祠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城東筆架山麓,韓文公祠始建於北宋鹹平二年(999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宇。韓文公祠背靠韓山,面臨韓江。主體建築分前後二進,祠內梁間遍掛名家題寫匾額,祠前甬道盡端處之五十一級筆直石蹬道,祠體正面牆壁近90厘米高工整的石裙板上砌築平整、堅實的淡綠色砍磨磚...
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潮州通判陳堯佐於金山麓闢建“韓吏部祠”。元祜五年(公元1090年),知州王滌徙到州南七里,蘇軾為此寫下了著名的《潮州韓文公廟碑記》,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遂成天下定論。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太守丁允元因“東山為韓公登臨之地,手植橡木尤存”,故將韓...
至道元年(99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鹹平四年(1001年)完工。宋太宗、宋英宗、宋徽宗先後為寺院題額或制贊,寺院各院住持的任命和辭歸均由君王詔旨允準。高僧、達官、文人、使節、百姓出入其間;佛事、巡幸、文娛、參訪、商貿匯集其中。至宋神宗時,寺院占地達540畝,分455區,轄64禪律院,以慧杯、智海為東西兩...
宋太宗鹹平二年(999),李允則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繼續擴建書院的規模,增設了藏書樓、“禮殿”(又稱“孔子堂”),並“塑先師十哲之像,畫七十二賢”;一方面積極取得了朝廷對嶽麓興學的支持,以促進書院的更大發展。鹹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賜書嶽麓書院,其中有《釋文》、《義疏》、《史記》、《玉篇》...
在一號窯火膛附近還出土了7枚北宋的銅錢,其中1枚為“鹹平通寶”,其餘6枚為元豐、元祐的年號,證明了中和窯燒造的年代應始於北宋中後期,盛至南宋時期。中和窯瓷器配飾花紋多以纏枝菊、牡丹、海水游魚、孩嬰嬉水、流雲飛禽等為主,印花模具則花紋繁縟細膩,布局嚴謹。中和窯址年代 中和窯可為宋代瓷窯。在調查過程...
1、泗洲塔又稱泗水塔,位於唐河縣城東南隅菩提寺舊址內。宋紹聖二年(1095年)建,高47.33米。底層坐落在台基上,南面辟一拱形門,第二至十層每層各闢1門。泗洲塔,又名泗水塔,是宋代唐州菩提寺內著名建築,古為八景之一——“古塔凌煙”,始建於宋紹聖二年(1095年)。2、武夷沖佑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
宋太宗太平興國九年(公元983年),翰林院大學士王禹偁修《太祖實錄》,因直書史事,遭宰相指責,於真宗鹹平元年(公元998年)貶職黃州。當時的黃州治所雖已東遷江濱,王禹偁作為副史,駐故城齊安(今邾城)。他到齊安的心情是憂鬱憤懣的,他在其詩作《詩碑》中就直言不諱地感嘆“儒服假郡印,踐更若公郵”。就...
繁(po,二聲)塔位於古城開封東南古繁台,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繁塔位於河南省開封市東南,原名興慈塔,是開封興建的第一座佛塔。因建築在繁台之上,得“繁塔”名。據北宋王瑾《北道勘誤志》記載,此塔於北宋開寶七年(974)開始創建,直到淳化元年(990),甚至到了鹹平年間還有人在捐獻財物建塔。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