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潮州金城山)

金山(潮州金城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山(又名金城山),坐落於潮州古城北面,瀕臨韓江,自古便是登臨勝地。

光緒《海陽縣誌·輿地略》載,“金山,一名金城山,在郡城北,高四十丈,周圍四里,形如覆釜,多巨石,為郡城後扆。前有小湖(今塞),東北臨鱷溪。相傳舊為金姓所居,故名。

隋唐宋元時期,一直是州、郡、路之治所。北宋大中祥符間,知州王漢大規模開闢金山,遂成一方登覽勝境。

(概述圖:金山航拍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山
  • 別名:金城山
金山簡介,著名景點,馬發墓,金山古井,金山古松,摩崖石刻,金山人文,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位置境域,

金山簡介

金山古稱“金城山”,自宋知州王漢始辟至今已逾千年,山間古木森郁,怪石嵯峨,摩崖石刻薈萃。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潮陽縣主薄李孜於金山南麓摩崖題詩云:“藏幽復隱靈,難得處州城。”極言金山之靈秀。金山北面遙對著粵東最高峰“鳳鳥髻”,古時金山上有洞曰“仙遊”,有台“曰鳳台”,有亭曰“鳳凰亭”,正所謂“仙所宜游、鳳所宜集”,為秀甲一方之形勝。(圖片來源:潮州市金山實驗學校)

著名景點

宋之韓吏部祠、周濂溪祠,元之馬公祠、馬公墓,明之玉華書院、北山精舍,清之金山書院、金山藏書樓,當代之選堂書廊等,相繼為金山增勝。

馬發墓

金山之巔,至今矗立著一座塋墓,墓主正是南宋潮州摧鋒寨正將、攝軍州事馬發。碑石現已殘缺,《潮州志補編》錄其碑文為:“宋安撫使、摧鋒寨正將、知潮州事馬公暨闔門全節之墓。中華民國元年元月光複本郡之二月後,粵省第四軍司令部副長孫丹崖重修。”
金山
馬發墓墓碑

金山古井

明末清初,金山烽火再起。其時,南明大學士兼禮、兵二部尚書郭之奇策動全潮反正,郝尚久舉旗歸明,勒令紳富助餉,築壘於金山巔,鑿井百餘尺,可飲萬人,積粟儲械,為長久之計。
郝尚久因叛附無常為後人詬病,即使殉難金山亦遑論英雄。而其開鑿的金山古井,則有“廣東第一井”之譽,至今仍保存於北閣佛燈景區。

金山古松

金山古松,原名馬丘松翠,潮州八景之一。
清鄭昌時《韓江聞見錄》記其與讀畫者論《八景》詩入畫各季節之所宜,有《馬丘松翠》詩,序曰:“夾北金城山,為宋攝知軍州事馬公發殉難處。井上立墓,巒石森奇,入畫宜冬。舊雲‘金山古松’,今余翠黛,有東南第一山華表。”
《韓江聞見錄》成書於道光間,當時“金山古松”已不復存在。

摩崖石刻

如今,信步金山,舉目皆景。留存於岩壁奇石上的摩崖石刻有北宋王漢《始開金城山記》、鄭伸《築城記》、海陽縣令錢冶《和金城山詩》、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南宋朱熹“拙窩”、潮州知州沈杞題名,元潮州路總管王翰“清輝同趣”、潮州路學教授林仕猷紀事,明巡道鄭岳“鳳台壁立”,清金山書院匾額、租業碑……
金山
金山摩崖石刻

金山人文

金山是潮州文教名山,其豐富的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積澱、獨特的教育功能,使“第一山”之美名傳揚領表海外。回望悠悠歷史,金山——以其跨越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蘊,成為潮州人的文化搖籃和精神家園,潤澤著歷代潮州士人,陶冶了無數金山學子。

唐代

據舊志記載,唐大曆十四年(779)九月,宰相常袞被貶任潮州刺史,興學教士,曾登金山,於東面山巔題寫了“初陽頂”三字,開書贊金山形勝之始,繼而于山上建鳳山樓。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於唐元和十四年(819)被貶刺潮,推行德禮教化,開立潮州文教傳統,又於鳳山樓邊添建“款涼”“延光”二亭。

宋代

宋鹹平二年(999),陳堯佐左遷潮州通判。他效法韓愈發展潮州文教,於金山南麓新建孔廟,倡議在孔廟正室東廂闢建“韓吏部祠”,開啟了潮州崇韓重教興文之風氣。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知軍州事王漢大規模開闢金山,聘請能工巧匠,在金山繁茂的竹林、荔枝叢中,在高低錯落的石崖、山腰上,分別建造荔枝亭、鳳凰亭、初陽亭和西暉亭;此外,還為諸多奇峰異石和山崗山洞命名,如獨秀峰、初陽頂、望賢石、顯石崗、隱石、西暉岩、仙遊洞、鳳台等,於崖石之上刊刻清詞麗句。一如李孜詩中所言,“舊隘鋤鋤改,新奇戶戶驚”“匠為諸郡最,開作一方榮”,金山形勝,為之煥然一新。
熙寧十年(1077),廣南東路轉運副使許彥先按視沿海城池至潮,與郡守黃稹一同主持築建潮州城城門、城牆、團敵樓等,並於金山見遠亭上繪圖以聞。其題見遠亭詩云:“七年三度登臨處,共掃青苔寫石坳。”傾訴了對金山的眷戀之情。
南宋紹興間(1131-1161年),知州翁子禮在金山上又築建了“一覽亭”“披雲亭”“凝遠亭”“成趣亭”等涼亭。
慶元四年(1198)潮州通判廖德明於金山修建周濂溪祠,並刻周子《拙賦》和朱熹手書“拙窩”於金山崖壁,致力踐行理學教化。
南宋末年,潮州摧鋒寨正將、攝知軍州事馬發於華夏將傾之際,力挽狂瀾,以潮州一城之力抗擊強元,事有不濟,收殘部百餘人固守金山子城,城破,闔門壯烈殉節,成就了精忠報國、不畏強暴的金山精神。

元代

潮州路總管王用文又於金山南麓題刻“清輝同趣”四字,並讓路學教授林仕猷刻下“三陽兵亂”紀事,為潮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元代摩崖石刻

明代

天順間,知府陳暄於金山建玉華、北山書院,延邑人陳明德講學,培養出禮部尚書盛端明等優秀學子。
嘉靖年間(1522-1566年),福建總兵戚繼光提兵過潮,登山攬勝,勒朱子墨跡“溪山第一”於金山崖壁;而潮州通判翁夢鯉則在金山上留下了“鳳凰山俯鳳凰城,棲鳳高台近太清……”的詩刻佳句,成為潮州城古稱“鳳凰城”的又一佐證。
萬曆年間(1572-1620年),知府徐一唯在金山南麓建“第一山坊”及“東南最勝坊”,又一次凸顯了金山“第一山”的崇高地位。

清代

潮州總兵方耀以周濂溪祠舊址建金山書院,成為潮郡九縣的最高學府。
金山(潮州金城山)
“金山書院”牌匾

位置境域

潮州市境內,潮州古城北面,瀕臨韓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