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風景區(江蘇省鎮江市金山風景區)

金山風景區(江蘇省鎮江市金山風景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山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於鎮江市區西北部,北回歸線以北。有44米高, 520米周長,原是揚子江中的唯一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宋朝沈括的"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南江北鏡里天"的詩句,就是對當年金山的寫照。金山佛寺建築風格獨特,依山而造,殿宇廳堂,亭台樓閣,椽木棟接,相比相銜,丹輝碧映,加上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使整個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山風景區
  • 地理位置:鎮江市區西北部
  • 主要景點:法海洞、妙高台
  • 開放時間:6:00—18:00
  •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60元/人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環境,主要景點,金山寺,法海洞,中泠泉,慈壽塔,旅遊特色,

歷史沿革

金山上的主要寺廟金山寺建於東晉至今已有1600 多年歷史。原名澤心寺,南朝唐朝時稱金山寺。宋真宗時,因皇帝夢遊金山,而賜名"龍游寺",後復名金山寺。宋徽宗好道,改為神霄玉清萬壽宮,徽欽二帝又復名龍游寺,自元代以後仍名金山寺。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親筆題"江天寺"名並賜“江天寺”匾。自唐以來,人們皆稱金山寺,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金山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台相連遍山布滿金碧輝煌的建築,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說。金山寺宇規模宏大,全盛時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參禪的僧侶達數萬人。在佛教禪宗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是中國有名的古剎。金山寺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
金山風景區
我國寺廟的山門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門卻是朝西的。據"神話"傳說,金山寺的大門原是朝南的,因為朝著南天門,得罪了玉皇大帝,使金山門口經常轟轟作響,屢遭火焚,以後就將山門改朝西開。其實這是因為金山原聳立於江心,大江由西向東奔流,遊人在寺門瞭望,才能充分地觀賞到"大江東去,群山西來"的壯麗景色。這與歷史水文地理有關,同時這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師別具匠心的精美設計藝術。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金山風景區位於東經119度42分、北緯 32度22分,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於鎮江市區西北部。有44米高, 520米周長,原是揚子江中的唯一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

氣候環境

金山風景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夏無酷暑,時間長達6個月。年平均氣溫為23.3℃,最高氣溫為31.3℃,最低氣溫為0.3℃。鎮江的氣候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盛行偏東南風,高溫多雨,每年4~3月為雨季,年降雨量3366.1毫米;其餘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燥。鎮江平均年日照時數為306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1331兆焦耳/年平方米,擁有較好的日照條件。

主要景點

金山寺

金山寺,始建於東晉時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原名澤心寺。南朝時始稱金山寺。清康熙皇帝於康熙二十五年題“江天寺”名並賜“江天寺”匾。康熙御賜“江天寺”匾毀於太平天國戰火,現金山寺山門牌坊上懸掛的“康熙御筆之寶 江天禪寺”匾是1982--1985年間偽造的。金山寺規模宏大,全盛時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參禪的僧侶達數萬人。在佛教禪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是中國有名的古剎。清代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為中國的四大名寺。我國的寺廟布局,大多是在中軸線上前後排列著天王殿,大雄寶殿,方丈室和藏經樓等。而金山寺的建築則具有獨特的風格,寺廟依山而造,殿宇廳堂,幢幢相銜,亭台樓閣,層層相接。從山麓到山頂,一層層殿閣,一座座樓台,將金山密密地包裹起來,山與寺渾然一體,構成一組椽摩棟接,丹輝碧映的古建築群,形成一種“寺裹山”的奇特風貌。這種奇異的建築,集中體現了唐,宋,元,清各朝建築的藝術精華和主要特徵。為此,北京萬壽山的“佛香閣”,承德避暑山莊“天宇鹹暢”的金山亭,揚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築特點。

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位於金山塔西下側的懸崖上,相傳是法海和尚裴頭陀苦修之處。據說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篤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
法海洞法海洞
他尊重父意,立志嚮往佛學,先在江西廬山學道修禪,後從廬山順江東下,來到鎮江金山,那時山上寺宇荒廢,荊棘叢生,還有蟒蛇為害。後來,他把原來盤踞岩洞中的一條白蟒鬥敗,驅蟒入海後便住在洞中。法海在此苦修,並開山種田、艱苦振寺,為創建金山寺歷經了千辛萬苦。法海是開山祖師,為了創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然而,在《白蛇傳》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話故事中,卻把法海說成是阻礙破壞一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和美滿婚姻的罪魁禍首,深遭世人譴責。當然,千秋功罪,歷史自有評論。正如宋朝張商英詩云:“半間石室安禪地,蓋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龍歸海去,岩中留下老頭陀。”寺僧將這首詩做成楹聯,懸掛在洞門兩邊,以表寸心。同時在洞中塑有法海像一尊,以示紀念。

中泠泉

金山寺西500米處有中泠泉,被唐代陸羽評為天下第一,石欄的南壁上刻著清末狀元、鎮江知府王仁堪寫的“天下第一泉”五字。歷代文人雅士對中泠泉頗為嚮往,所留名詩佳作甚多。
“中泠泉”又名“天下第一泉”,原在揚子江心,是萬里長江中獨一無二泉眼。中泠泉水宛如一條戲水白龍,自池底洶湧而出。“綠如翡翠,濃似瓊漿”,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陸羽品評天下泉水時,中泠泉名列全國第七,稍陸羽之後的唐代名士劉伯芻品嘗了全國各地沏茶的水質後,將水分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為第一等,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中泠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盈杯不溢出。南宋名將文天祥暢飲後,豪情奔放賦詩一首:“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詩,閒品茶經拜祠仙。”
用中泠泉沏茶,清香甘冽。相傳有“盈杯之溢”之說,貯泉水於杯中,水雖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不見沉底。

慈壽塔

慈壽塔矗立於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齊梁,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在金山寺超薦其母,在南北半山各建一塔,一名“薦慈塔”、另一名“薦壽塔”。明初,雙塔倒坍。雙塔倒坍後,在光緒年間重建現塔,適逢慈禧60壽辰,取名慈壽塔。此塔玲瓏、秀麗、挺拔。塔為磚木結構,八面七級,內有旋式木梯,外有欄桿相倚,面面有景,層層風光各異。若遊人登塔憑欄眺望,江天市廛,盡收眼底。有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詩為證:
數重樓枕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
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

旅遊特色

進入山門是天王殿,這是一座單檐歇山的宮殿式建築,當中供著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兩側是四大天王,亦稱四大金剛。天王殿後是重檐歇山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大殿正中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3尊金身佛像,西壁是十八羅漢,左右閣樓上坐著56天尊。3尊大佛的背麵塑有海島。海島的上下四周,分布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善財童子參拜53位菩薩的塑像。
大殿兩側的廂房,是方丈室和接待施主之處。
從大殿後側登山進入夕照閣,閣內保存著7塊乾隆御碑,由夕照閣上行至觀音閣,內有四寶室,陳列著金山的鎮山四寶——周鼎、銅鼓、玉帶和金山圖。
觀音閣南與妙高台、楞伽台,北與慈壽塔、法海洞椽接棟連,碧映丹輝。由楞伽台循級北登,可至金山的頂峰留雲亭,亭內有康熙帝御筆“江天一覽”石碑,故此亭亦稱江天一覽亭。留雲亭西北,有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七峰亭,在此亭之北的金鰲山下有一個古仙人洞,這是道教的遺蹟。
由觀音閣往北,可登慈壽塔,此塔初建於齊梁,距今已1400餘年。金山過去曾有雙塔,已廢,現存此塔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塔身為木結構,七級,有梯可上下,每層均圍以走廊和護欄。
從慈壽塔往北至法海洞,這是金山寺開山祖師裴頭陀——法海禪師的苦修之處,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帶橋旁有一白龍洞,根據神話傳說,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沿白龍洞向右上行不遠至朝陽洞,此洞又名日照岩。洞頂的懸岩上鐫有“日照岩”三字。每當日出之際,這一帶石壁迎著朝陽金光四射,水天盡赤,蔚為奇觀,是金山觀日出的最佳去處。岩壁上所刻“朝陽洞”三個大字系明代滕謐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