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地質災害防治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提高防控能力,著力化解重大風險”等重要指示,落實好自然資源部“2020年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精神,為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預防和減少尤其汛期地質災害的發生,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黑龍江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中的有關規定,按照省政府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相關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編制本預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鶴崗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 頒布時間:2020年5月29日
  • 實施時間:2020年5月29日
  • 發布單位:鶴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

全文

一、鶴崗市地質災害概況
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小興安嶺與三江平原的過渡地帶。東北部以黑龍江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西部和北部與伊春市接壤;南部和東南部以松花江與佳木斯市相鄰。境內河流較發育。嘉蔭河、鴨蛋河為黑龍江水系一級支流,其它較大的河流包括梧桐河、鶴立河、嘟嚕河、細鱗河、阿陵達河等流經境內。鶴崗市地處佳木斯地台鶴崗隆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區為小興安嶺余脈,主要地貌大致分為山區、丘陵漫崗、平原三種類型。西、北部主要由華力西期、燕山期酸性侵入岩和遠古代、中生代沉積岩系組成,風化帶厚度15—30m,岩體相對穩定,東、南部為第四系蓋層,在地貌形態上表現為平緩的準平原。由於我市所處地理位置、構造發育程度、發育岩性特點,決定了我市地質災害的發育程度,近年來未發現大的自然地質災害,在歷史上也沒有滑坡、土石流等大型地質災害發生的記載。我市地質災害類型主要表現在因採礦活動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縫,露天開採礦造成的岩體不穩定、岩體滑動和採礦固體廢料堆積不穩定,其中以地面塌陷為主要表現形式,且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採煤沉陷區面積大。目前全市採煤沉陷區面積60平方公里,占整個礦區開發範圍的 65%,而且存在不同程度下沉現象;二是塌陷程度嚴重。由於鶴崗煤田煤層特厚,採礦後如出現塌陷往往深不見底;三是危害大,我市礦山開發與人民生產生活區域交織,一旦出現地災現象發生,產生的影響巨大,並且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在汛期由於降水量的增加,發生災害的可能性增大。
二、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區域、災種
根據我市地質災害的分布規律、發育特徵,同時結合我市年降水分布、特點和強度,我市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區域為:一是鶴崗礦區南起峻德礦、北至興山礦長26公里,寬3.5公里的煤炭開採區;二是在城市周邊丘陵低山區的露天採礦區;三是蘿北石墨礦區,因開發利用形成的尾礦庫;四是城市周邊山區因岩性變化、降水形成地質災害隱患的臨近村屯、道路、人員密集區域。上述區域發生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是煤炭開採採空區形成的地面塌陷、地裂;露天採礦造成的岩體不穩定及岩體滑動;採礦形成的固體廢料(包括採煤矸石堆、露天採礦剝離廢料堆積物)因汛期飽水誘發固體堆積物塌落、滑動;尾礦庫因凍融、降水形成的溢流、潰壩等地質災害;山區岩性變化受風乾、降水等影響形成的崩塌、土石流等地質災害。根據我市地質災害的分布特點,發生特大型的滑坡、土石流的幾率較小,但局部發生崩塌、地裂、坍塌、潰壩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防範。
三、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及防範期
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範期為汛期的6至9月份,同時也要加強凍融、冷凍期等時段的日常監測、防範工作。根據黑龍江省環境總站歷年調查及監測結果,總結近期發生有關地質災害事故的經驗教訓,結合我市實際,確定我市地質災害的防範重點為:
(一)鶴礦集團8大煤礦採煤沉陷區(地面塌陷高易發區)和鶴礦集團嶺北露天礦不穩定邊坡。
(二)各類非金屬礦山採礦活動產生不穩定邊坡造成的地質災害隱患。
(三)礦區尾礦庫因凍融、降水等因素產生的溢流、潰壩等相關地質災害。
(四)河流、水庫等汛期重點防範區域因降水等因素引起的地質災害。
(五)臨近山體村屯等因削坡建房、人為活動產生的地質災害。
(六)19處重大隱患點(詳見附屬檔案)。
四、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主體
各級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的責任主體,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做到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根據我市地質災害分布特點、地災隱患點分布、防範重點,按區域、按管理範圍落實責任主體。
(一)縣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好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年度預案、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等的編制、組織實施工作。蘿北縣重點加強尾礦庫及山體滑坡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綏濱縣重點加強沿江堤壩汛期洪峰產生地質災害防範工作;
(二)寶泉嶺分公司(管理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好地質災害防範的監測、預防、應急等相關工作;
(三)區政府負責所轄範圍內地質災害點的監測、防範工作,指定專人負責。同時組織對本區域內的未設為地災點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預防,組織轄區鄉級政府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出現的險情無法確定及時上報市自然資源部門。負責組織區屬地方煤礦因採礦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監測、防治,並落實地方煤礦責任主體;
(四)鄉(鎮)政府負責所轄範圍內地質災害點的監測、防範工作,指定專人負責。同時對本區域內的未設為地災點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預防,組織轄區內村委會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防範因近山體的削坡建房、坡頂建房等人為活動產生的地質災害,對出現的險情無法確定及時上報所屬區政府;
(五)村委會負責本村屯所轄範圍內地質災害點的觀察、防範工作,指定專人負責。同時對本區域內的未設為地災點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預防,重點防範因近山體的削坡建房、坡頂建房等人為活動產生的地質災害,對出現的險情無法確定及時上報所屬鄉(鎮)政府;
(六)龍煤鶴礦公司負責組織所屬10戶大中型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所屬10戶大中型礦山具體負責各自礦區地質災害的監測、防治工作。重點防治為採煤沉陷區、地裂縫、露天邊坡不穩定體等;
(七)交通部門負責我市域內國、省幹線公路沿線、公路附屬設施、公路建設等涉及交通運輸相關範圍內的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
(八)水務部門負責我市域內水利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範圍內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
(九)鐵路部門負責鐵路沿線、鐵路附屬設施等鐵路運輸相關範圍內地質災害監測、信息反饋及應急搶險工作。同時,加強佳鶴高鐵項目建設期間施工活動產生地質災害的監測、防治工作;
(十)住建部門負責管轄範疇內的房產開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施工工可能造成的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防治工作;
(十一)林業和草原部門負責所轄林區、草原的道路、附屬設施等相關範圍內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
(十二)教育部門負責幼稚園和學校周邊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強校園周邊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在校園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做好應急疏散等預案;
(十三)文化旅遊部門負責轄區內A級旅遊景區、文化旅遊設施、文化旅遊項目等相關範圍內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預防工作;
(十四)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轄區內與農業農村生產、附屬設施等有關範圍內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預防工作;
(十五)應急部門負責組織地質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和救援工作,包括搶險救援、物資保障等相關事宜;
(十六)氣象部門負責提供長期、短時和歷史氣象信息,尤其在易發生地質災害的汛期氣象變化、極端天氣期間的氣象預報,加強地災預防提醒預報;
(十七)廣播、電台、報社等宣傳部門負責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公益宣傳;
(十八)自然資源部門負責組織本域內地質災害預案編制、責任主體落實、協調、指導工作;
(十九)因其他生產活動等建設工程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的,由建設單位加強地質災害監測,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五、地質災害防災領導小組
組 長:王秋實 市政府市長
副組長:李 旭 市政府副市長
成 員:陳 剛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應急局局長
朱海洲 黑龍江龍煤鶴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
理、總工程師
蒼 雲 寶泉嶺分公司(管理局)黨委副書記、總
經理
孫 平 市教育局局長
李樹明 市財政局局長
孟祥全 市自然資源局局長
佟 楊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藺大新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張光日 市水務局局長
汪 洋 市農村農業局局長
孫 巍 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
武玉滋 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徐 陽 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
孫連昌 綏濱縣政府縣長
孫 坤 蘿北縣政府縣長
王肇才 東山區政府區長
姜福臣 興安區政府區長
高德軍 向陽區政府區長
宋彥俊 工農區政府區長
李忠輝 南山區政府區長
陳華明 興山區政府區長
劉 剛 市氣象局副局長(主持工作)
易 強 黑龍江龍煤鶴崗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地質測
量部部長
地質災害防災辦公室設在市自然資源局
辦公室主任:孟祥全(兼)
辦公室副主任:欒喜江
聯繫人:張祖亮
六、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措施
為加強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工業農業生產及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我市地質災害特點,確定防治管理措施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站位。地質災害防治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各礦山企業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精神,提高對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地質環境重要性認識,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領導責任制,落實好黨委的領導責任、政府的主體責任、部門的具體責任和企業的法律責任。各重點礦山企業及地質災害重點發生區,都要建立以主要領導為總負責的地質災害防治機構,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加強領導,認認真真抓好此項工作。
(二)確定重點,加強防範。除上述我市確定的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外,各級政府、政府相關單位,大型礦山企業要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地質災害發生實際情況,按照各自防區展開拉網式排查,做好巡查排查記錄。劃定可能具有較嚴重危害和影響的地質災害隱患區,儘快開展對地質災害隱患區現場調查,查明可能的致災因素,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建立群測群防監測、預警、應急體系,把地質災害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
(三)堅持原則,防治結合。堅決貫徹執行“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利用誰補償”的原則,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資治理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地質災害的防範與治理工作中,做到防治結合,從災害源頭抓起,建立群專結合的群測群防的監測體系,把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四)多方合作,密切配合。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密切聯繫,加強合作,各負其責,及時溝通情況,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各礦山企業要加強制度建設,要加強井上井下開採情況的對照工作,要結合本礦山實際儘快制定完善有關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五)重點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為切實將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抓好、抓實,各有關部門和礦山企業主管部門重點加強汛期對所轄區域可能出現地質災害隱患地段進行組織檢查、監測防治。落實汛期值班值宿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複查的“三查”工作制度,層層壓實責任,落實好各項防災措施,要將危險性大、穩定性差、成災機率高、災情嚴重的鄉鎮、村屯、工礦及重要居民點、可能威脅公路、鐵路、重大基礎建設工程等區域確定為重點監測地段。將突發性強、危害和潛在危害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點,確定為監測預警點。要真正做到方案、資金、責任三落實,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六)實施地質災害防治格線化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以鄉(鎮)為單元,加強區、鄉、村三級群測群防制度建設,落實責任人,實施格線化管理,區域全覆蓋。加強地災防治數據化管理,格線化管理單元及各責任主體對出現的地質災害及可能出現地質災害苗頭,要將相關數據及時報送地質災害防災辦公室。
各有關單位及礦山企業要按本預案要求,發現新的地質災害隱患應及時上報,抓緊落實,對由於領導不力導致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不落實釀成重大後果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根據“預案”,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將突發性強、危害和潛在危害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點,定為監測預警點,鶴崗市所確定的地質災害預警點即為重大地質災害點,詳見地質災害預警明白卡。

印發的通知

鶴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鶴崗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關單位,駐鶴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鶴崗市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鶴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5月2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