鳧氏為鐘

鳧氏為鐘,古代關於如何製造編鐘的記載。見於春秋末年齊人所記的宮書《考工記》。其中先講了編鐘(甬鐘)各部分的比例:鼓間之寬度相當於舞部之長度;又將舞部之長度定為三分,去一分,留二分即為舞部之寬度。鉦部的長度相當於甬的長度,又將甬長分為三分,去一分便是衡的圍長;再將甬長分為三段、“二在上,一在下,以設其旋。”此外,“鳧氏為鐘”一節還分析了鐘的厚度、鐘口的廣度對聲音的影響。厚薄不當,會造成鐘聲或“石”或“播”的毛病,“已厚則石”,“以薄則播”;鐘口寬狹不當,會造成鐘聲或“柞”或“郁”的毛病,“侈則柞、弇則郁”;鐘甬過長,又會懸鐘不當,使聲音不正,即“長甬則震”。在當時,能在聲學物理方面取得這樣的成就,是非常不簡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