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分布
寄主
為害症狀
起絨草莖線蟲通常稱為“莖和球莖線蟲”,是最具破壞性的植物寄生線蟲之一,尤其是在溫帶地區。起絨草莖線蟲能侵染危害450多種不同的植物。被侵染的植物莖腫脹,矮化扭曲,葉子有時畸形。燕麥和黑麥常在基部產生多餘的
分櫱並腫脹成典型的“鬱金香根”。三葉草和苜蓿的節間隨矮化舯大生長而縮短,嚴重侵染的植株最終死亡,特別是第二、三年,出現作物絕收的地塊。被侵染的洋蔥舯大,葉子扭曲變形。許多植株死亡,球莖腐爛,有時在收穫後腐爛。水仙葉子扭曲,常有特徵性的灰白色舯起叫“Spikkels”,嚴重侵染的洋蔥鱗莖被切成片時有褐色環紋。甜菜的幼苗矮化,扭曲,生長點被殺死,有多餘的根莖產生,在秋季成熟植株造成侵染嚴重的莖腐病,與在胡蘿蔔和蕓薹造成的症狀相同。被侵染的起絨草種子由於畸形不能用於紡織業。侵染可發生於一些植物的花序上,菜豆(V.faba)、三葉草、苜蓿、洋蔥、起絨草等上可生成的已被侵染的種子,這些種子導致了這種線蟲廣泛分布。早期人們注意的是對馬鈴薯的為害,為害馬鈴薯的塊莖和莖。在我國過去一直認為起絨草莖線蟲可為害甘薯。
為害甘薯的症狀:
苗期症狀:苗期主要為害薯苗基部白色部分,被害部表皮上呈藍紫色塊狀或條狀暈斑,剖開來看,可見內部亦有褐色或灰褐色斑紋。嚴重受害的則呈乾腐狀。
薯蔓症狀:線蟲主要發生在地上0.67㎝左右的拐子上。初期髓部呈白色乾腐狀,後變褐色,然後透過木質部擴展到韌皮部,使表皮發生龜裂,並形成黑褐色條斑。嚴重的拐子變粗,翻蔓時病蔓易折斷。
薯塊症狀:受害輕的在薯塊表面產生褐色圓斑,病斑邊緣稍凸出可擴展至髓內部,剖面呈黑褐色的腐爛症狀。
形態描述
測量數據
(據Thome,1945年的測量數據,標本采自模式寄主起絨草Dipsacus fullonum L.):雌蟲:熱力殺死時蟲體近直線形,角質層有明顯環紋,寬1μm;側區有4條側線,占蟲體寬的1/6-1/8。唇區低平,無環紋,幾乎不縊縮。頭區框架中度發育,口針約10-12μm長,有明顯的基部球。食道前體部圓筒狀,與梭形中食道球連線時略窄。食道狹部窄,從神經環包圍處開始向後膨大為棒狀的後食道腺體基部。尾錐形,尾長是肛門處蟲體寬的4-5倍,末端銳尖。陰門清晰明顯,前
卵巢向前延伸,卵母細胞通常單行排列,偶有雙行排列,有時延伸至食道區。後陰子宮囊向肛門處伸展,約是陰門至肛門距離的一半。
雌蟲:蟲體前部與雌蟲相似。熱力殺死時蟲體直線形。尾部與雌蟲相似,末端銳尖。有交合傘,交合傘開始於交合刺的前部末端部位,交合傘長度約是尾長的3/4。交合刺向腹部彎曲,並向前延伸,引帶短,簡單。
生活史
鱗球莖莖線蟲的每條雌蟲可產卵200~500粒。產卵的起始溫度為1~5℃,最適溫度為13~18℃,36℃以上則停止產卵,在10~20℃時,活動性和侵染力最強,在寄主植物體內的生活周期為20~30天,因此在寄主植物生長季節,此線蟲能連續發育數代。除卵之外,該線蟲的各個蟲態和齡期均能侵染植物。4齡幼蟲是最重要的侵染階段,其具有很強的抗乾燥和低濕休眠能力,在作物收穫季節其停止發育,聚集於成熟的和即將死亡的植物組織中,在乾燥條件下形成"蟲絨",進入休眠狀態,這樣在無寄主的情況下可存活數年。
生物學特性
鱗球莖莖線蟲是一種遷徙性內
寄生線蟲,
兩性生殖,可在植物體內產卵發育。生活史的長短和發育程度受溫度影響,1~5℃就可產卵,最適溫度以上停止產卵,在洋蔥和紅三葉草上13~22℃,經過17~23天就可完成生活史。Sturhan(1969)發現正常線蟲染色體數目為2n=24,但在從V.faba(菜豆)分離的“巨大小種”和從鹽生三葉草(Plantago maritina)獲得的種群中染色體的數目超過50,他認為這兩者為四倍體。鱗球莖莖線蟲以4齡幼蟲在乾旱條件下在不同的寄主植物組織內可存活幾年。Fielding (1951)從保持乾燥23年的鱗球莖中活化了該種線蟲。4齡幼蟲喜群集在被嚴重浸染的組織表面上或下形成“線蟲毛”(莖線蟲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休眠結構),有時“線蟲毛”粘附於寄主植物種子上。Dewez(1940)發現鱗球莖莖線蟲在荷蘭黑麥上的發生與土壤類型有關,Seinhorst(1956)發現為害洋蔥的種群雖然可在粘土中存活,但在土壤中卻急劇衰退。涼濕的條件易使植物被浸染。Wallace(1962)發現D.dipsaci在雨後能遷移至土壤表面。
傳播途徑:由於鱗球莖莖線蟲可以侵染寄主植物的不同部位,因此可隨寄主植物的種子、
鱗莖、
塊莖、根以及任何被侵染的植物材料、組織碎片傳播,在田間還可以藉助流水、土壤和農具等傳播。
檢疫方法
1.受檢對象
甘薯、馬鈴薯的塊根、塊莖或其他植物的塊莖或球莖及可攜帶線蟲的部位。
2.檢驗方法
發病較輕的塊莖或球莖可以採用組織切碎-浸泡-貝曼漏鬥法;發病較重的塊莖或球莖可以採用組織解剖法直接在解剖鏡下檢查。
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
由於鱗球莖莖線蟲主要以種苗、塊莖傳播。因此,嚴格執行檢疫措施禁止病原物的傳入和傳出,對於防治該病害極其重要。
2.建立合理的留種制度
(1)培育無病秧苗:收穫前染病的甘薯和馬鈴薯應予以拔除銷毀。
(2)建立菜苗圃,用早收的種薯繁殖,在一兩年內可以得到健康的種苗。
(3)建立留種地,留種田,提倡遲種、早收。晚種適逢土壤濕度低線蟲不能大量侵入。而早收則可能使線蟲得不到大量繁殖的足夠時間。在低溫、乾燥條件下貯藏,也可以免除病害,因為這種條件能限制線蟲在塊莖內繁殖,也能限制病害在塊莖之間傳播蔓延。
3.溫湯處理法
(1)球莖 特別是水仙球莖的消毒,休眠的球莖侵於44~45℃水中3h,最好在熱水浴時加入潤滑劑預浸,再加入一種殺真菌劑。準確地控制時間和控制溫度是十分必要的,以免對隨後的開花作物造成危害,熱水處理法也可用於蒜三葉草、洋蔥球莖和冬蔥。熱水處理會對大部分的鬱金香品種造成傷害,對於這些品種來說,冷水加治線磷時最好加入合適的殺真菌劑如福馬林,這種處理方法也能套用預輕度侵染僅種植一年的水仙球莖,這樣對水仙花造成的損害較小。雖然熱水處理已經成功的用來防治鳶尾鱗莖上的腐爛莖線蟲(D.destructor)但用於處理馬鈴薯薯塊並未收到同樣的效果。福馬林浸泡和低溫貯藏在前蘇聯進行過試驗,但種前種薯的肉眼檢查,似乎仍然是主要的實用方法。
(2)種子處理 溴甲烷可用於熏蒸被浸染的三葉草、苜蓿、洋蔥、冬蔥、起絨草種子,但種子含水量不能超過12%,否則種子萌芽受到影響。
4.輪種非寄主植物
輪種年限一般為3~4年,但在很大程度上卻決定於土壤類型、有無適宜的雜草寄主和相關鱗球莖莖線蟲(D.dipsaci)的生理小種。由於這種線蟲有廣泛的寄主範圍,作物輪作在一些地區可能無效。
5.抗性品種的培育
在美國和南美已育出幾個具有抗性的
苜蓿品種,這些品種能適應當地的條件,但在歐洲卻不適合。匈牙利的“My Nemato”和瑞典“AlfaⅡ”已育成。在斯堪的納維亞和
荷蘭幾個適於當地生長條件的紅花三葉草抗性品種經長期的培育也已選育出來,在英國“Dorset Marl”的幾個選系具有較好的抗性。英國抗性冬燕麥品種“Maris Quest”和“Peniarth”和春燕麥品種“Manod”和“Early Miller”,是優良的品種(Anon,1971);在比利時“Greta”比較成功。抗性黑麥“Hertvelder”已經在歐洲種植了一段時間,但在非感染地區,其產量卻不如其他品種。玉米品種“Inrakom”和“Inrafruh”在西德的感病地區產量超過其他幾個品種。人們曾經嘗試培育抗莖線蟲的馬鈴薯品種,但未能成功,發現供試的現有品種都是感染的。野生馬鈴薯和雜種馬鈴薯對鱗球莖莖線蟲由抗性,廣泛地去尋求抗原,或許是很有益的。
6.化學防治
土壤熏蒸用於防治鱗球莖莖線蟲是不經濟的,污染環境,有的藥劑對植物有一定的毒害,應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