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麥(禾本科植物)

黑麥(禾本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黑麥(學名:Secale cereale L.)是禾本科,黑麥屬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稈叢生,高可達100厘米,葉鞘常無毛或被白粉;葉舌頂具細裂齒;葉片下面平滑,上面邊緣粗糙。穗狀花序具柔毛;含2小花,小花近對生均可育,外稃頂具芒,沿背部兩側脈上具細刺毛,內稃與外稃近等長。穎果長圓形,淡褐色。

北歐、北非是黑麥的主要產區。中國栽培於北方山區或在較寒冷地區。黑麥耐寒能力很強,較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

黑麥葉量大,莖稈柔軟,營養豐富,草質柔嫩,適口性好,是動物喜食牧草。黑麥亦可增肥地力。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或越年生。稈叢生,高約100厘米,具5-6節,於花序下部密生細毛。
葉鞘常無毛或被白粉;葉舌長約1.5毫米,頂具細裂齒;葉片長10-20厘米,寬5-10毫米,下面平滑,上面邊緣粗糙。
穗狀花序長5-10厘米,寬約1厘米;穗軸節間長2-4毫米,具柔毛;小穗長約15毫米(除芒外),含2小花,此2小花近對生均可育,另1極退化的小花位於延伸的小穗軸上,兩穎幾相等,長約1厘米,寬約1.5毫米,具膜質邊,背部沿中脈成脊,常具細刺毛;外稃長12-15毫米,頂具3-5厘米長的芒,具5條脈紋,沿背部兩側脈上具細刺毛,並具內褶膜質邊緣;內稃與外稃近等長。
穎果長圓形,淡褐色,長約8毫米,頂端具毛。

生長環境

溫度:黑麥耐寒能力很強,種子在0.5-2℃,幼苗能忍受(-35)-(-37)℃的嚴寒,拔節至抽穗適宜的溫度為15-16℃,灌漿期為16-20℃,當溫度高於25℃時則影響灌漿。
黑麥黑麥
水分:較耐旱,蒸騰係數為420。種子吸水水分為種子重量的56%即可發芽。拔節與抽水需要較多的水分,乾旱妨礙子房和花葯發育,降低結實率。
光照:光照階段需要長日照和較高的溫度。在每天12小時的光照下,不抽穗,在14小時的光照較16小時的光照下,延遲抽穗30-35天。
土壤:對土壤要求不嚴,可耐瘠薄瘦地。適宜的土壤酸鹼度為pH4-8。

分布範圍

北歐、北非是黑麥的主要產區,如德國、波蘭、俄羅斯、土耳其、埃及等國都有相當大的種植面積,在中國黑麥零星分布在雲南、貴州、內蒙、甘肅、新疆等高寒或乾旱地區。 

栽培技術

整地:黑麥可以連作,根系發達,可防止土壤流失,並有效地吸收水肥。分櫱強,可抑制雜草,為其他作物的好前作。要求深耕,有利根系發育,在前作收穫後立即耕翻,平整土地。
黑麥黑麥
播種:播種時間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種方式為條播,行距為20厘米。播量為4-5千克,覆土深度為3-4厘米。
苗期管理:查苗補種,疏苗補缺,破除板結。耙壓保墒防寒。返青管理一般已澆凍水的麥田,不宜澆返青水,待墒情適宜時,進行鋤劃,缺肥黃苗可趁春季解凍之機開溝中期管理拔節期每畝追加5-10公斤的氮肥。孕穗期水分需求不僅大,而且要求及時。
後期管理:澆好灌漿水,能夠提高子粒的飽滿度。在黃熟末到完熟初進行收割。作青貯飼料在拔節期收割,品質較好。

主要價值

黑麥易生易長、葉片寬大、產草量高。黑麥草秋季播種,冬春季割草利用,它的苗期生長非常旺盛,播種4-6周后就可刈割或放牧利用,以後每隔20-30天收割一次。在南方整個冬閒期(4-5個月),可割草4-5次,畝產鮮草7000-12000千克,顯著地高於其它2倍體品種,適合冬閒田輪作。
草質柔嫩,適口性好,是牛、羊、兔、豬、鵝、魚等喜食牧草,採食率達100%。營養價值高、飼養效果顯著幼嫩的黑麥草蛋白含量可高達20%以上,與紫花苜蓿接近,且粗纖維含量較低,因而消化率和能量含量明顯高於紫花苜蓿。黑麥草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家畜家禽餵食這種草,不但增加了日增重,還節約了精飼料,降低了養殖成本。
黑麥增肥地力,促進後作生長黑麥草具龐大而淺的鬚根系,腐爛後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下茬作物的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