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北平原區

魯北平原區

魯北平原區,位於黃河與小清河以北,西及北側與河南、河北省接壤,東臨渤海,全區略呈北東走向的長方形。總體上,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由40米下降到0米,地面坡降為1/5000~1/10000。平原上歷史時期黃河多次改道、泛淤,形成了崗、坡、窪交錯分布的地形。除黃河三角洲以外,地表起伏表現為南、北兩側高,中間凹下呈槽狀分布的特徵。據此,將本區進一步劃分為4個三級地貌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北平原區
  • 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
  • 走向:北東走向
  • 地理位置:黃河與小清河以北
地貌分區
馬頰河北河道高地區
位於馬頰河以北、冠縣至寧津一帶。為一東北-西南向的帶狀平原。地貌成因為黃河古道沉積。公元前602年,黃河在河南汲縣東北決口,經山東冠縣、臨清、夏津、德州和河北吳橋,向東北入海。河道寬約100~150米,高出平地3~5米,構成馬頰河以北、運河以東的高地,奠定了區內河道高地的基礎。公元前109年後不久,黃河在館陶沙印堰決口改道,東北流經臨清、高唐、夏津一帶,形成新的河道高地,今在館陶、冠縣一帶有明顯殘跡。
徒馬河間坡窪地區
位於魯北平原中部莘縣、聊城、高唐、禹城、商河一帶,大部介於馬頰河與徒駭河之間。地貌成因上系黃河泛濫沉積的河間坡窪地。區內除一條明顯的古河道(堂邑古河道)高地外,其餘均為坡地與窪地。坡窪地大體沿古河道南北兩側呈對稱性分布。堂邑古河道高地以南的串珠狀窪地有莘縣南窪地,聊城窪地,臨邑窪地,商河窪地
等。堂邑古河道以北有高唐窪地、蘇集窪地、平原窪地、於家集窪地、樂陵窪地等。以上窪地為黃河歷次改道的靜水沉積區,一般較平地低1~2米,面積大小不一,往往為窪地群。如商河縣有萬畝以上窪地21個,萬畝以下的窪地幾十個,素有“商河七十二窪”之稱。
黃河聯合扇形高地區
位於魯北平原南部東阿、齊河、高青、濱州、博興一帶。本區介於徒駭河與小清河之間。地貌成因上系黃河現行河道及歷次決口沖積扇堆積而成的平原。黃河自1855年以後改道北流以來,河床已高出平地10米左右,兩岸決口扇形地彼此連線成片,組成聯合扇形高地平原。南岸決口扇形地,計有遙牆、曹家碼頭、青城、喬莊等,組成黃河南岸帶狀聯合扇形高地。此扇形高地頻寬10~20公里,海拔10~23米,地表向南傾斜。北岸決口扇形地計有東阿、齊河、濼口等,組成黃河北岸帶狀聯合扇形高地。此扇形高地頻寬30公里,海拔22~42米,地表向北傾斜。
黃河三角洲區
位於魯北平原的東部,以墾利寧海為頂點,西北至套兒河口,東南至小清河口,面積5450平方公里,為黃河入海的三角洲平原。自1855年至今130多年間,三角洲上的黃河尾閭改道達11次之多。以黃河河道和許多故道河床為軸,形成指狀高地。起伏高差一般3~5米。在現今黃河的北岸和南岸都有故道高地和河間窪地相間分布,並有決口扇、緩崗、古河槽等小型地貌。三角洲前緣海岸灘涂地面低平,高程在3.5米以下,坡降一般在1/10000~1/6000,一般寬6~10公里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