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進步,文教科技,人民生活,村莊建設,集體福利,組織建設,基層行政組織建設,人物簡介,張登平,丁沛保,岳立佩,韓金祥,張登台,韓成道,張永新,張佩芳,岳公鎮,岳雷,
概況
全村地處魯北平原與魯中山區交界處的丘陵地帶,兩面依山,屬山間開闊地,地下水資源豐富,有山泉滲穴,1000餘畝山地是發展林業的優厚條件。因村中耕地較少,農業不作為主要產業,作物有小麥、玉米。另外,地下有豐富的煤炭資源。
公路由村南穿過,並設有終點站。淄(博)沂(源)省級幹線由村西經過。是投資建廠的理想地段。
2000年底,全村共有740戶,總人口266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現有岳、韓、張、丁、孫、李、解、王等8個姓氏,均為漢族。
建國初期, 全村國民生產總值10萬餘元,1978年860萬元,2000年6850萬元。第一、二、三產業所占比重分別為4∶90∶6。至2000年底,全村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473萬元,全村人均收入達到4824元。
該村是淄博市經濟強村之一。1988年被國家輕工部授予“金龍騰飛創匯先進單位”稱號。2000年在鄉鎮企業上交利稅排行中,居博山區第二位。1989~2000年,連續11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稱號,被市政府評為“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
大事記
1927年,岳立鰲、韓立仁、韓立義參加礦區黨小組,岳立鰲任組長。
1958年,成立生產大隊。
1961年,成立蘇家溝黨支部,張永新任黨支部書記。是年,建成第一個村辦煤井紅土嶺煤井。
1968年,建成第一座水庫。是年,黑山煤礦搬遷60戶村民形成北山新村。
1969年,投資15萬元建起翻砂廠,占地6000平方米,後更名為農機配件廠。
1974年,投資30萬元建起蘇家溝磚廠,占地9600平方米。
1975年,投資100萬元建起八陡玻璃廠,占地1.3萬平方米。
1983年,投資10萬元在村西建起村委辦公樓。當年建立勝利煤井。
是年,成立全國第一家工貿聯營企業--八陡工貿聯營玻璃器皿廠。
1985年,黨支部改建為黨總支,岳雷任總支書記。
1986年,鋪設了村級第一條柏油路。是年,為修建博山福門橋捐資10萬元。
1987年,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蘇家溝為市級“文明村”稱號。
1989年,該村被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
是年,開始統一規劃建設小康樓。
1992年1月,該村被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明星村”。
4月,博山東方玻璃製品廠在工貿玻璃廠老廠區組建。
1993年,該村被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小康先進村”稱號。
是年,山東博山環球玻璃製品總公司成立。
1994年,原李家鄉廉家峪村併入蘇家溝村。
1995年,在村北建齊城居民小區。
7月, 山東博山環球玻璃製品總公司被國家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 農業部授予“出口創匯先進鄉鎮企業”稱號。
10月,黨總支改建為黨委,岳雷任黨委書記。
11月,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趙志浩來村視察勞動力轉移工作。
是年,村委會被淄博市政府評為“模範村民委員會”。
1996年,淄博顏晶玻璃製品有限公司獲企業自營進出口權。
7月,山東博山環球玻璃製品總公司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中型I鄉鎮企業。
1997年7月, 山東博山環球玻璃製品總公司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全國大型II鄉鎮企業。
1998年12月,蘇家溝村委會被淄博市政府評為全市“模範村民委員會”。
是年,山東博山環球玻璃製品總公司再獲全國“出口創匯先進鄉鎮企業稱號”。
1999年7月,蘇家溝村黨委被中共淄博市委評為全市“五好村黨支部”。
2000年12月,該村被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發展鄉鎮企業明星村”。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新中國成立前,全村幾乎沒有象樣的耕地,村民經常外出逃荒。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農村生產合作社的建立,不斷造林整地,實現了人人有口糧,集體有餘糧。60年代初,回響黨中央的號召開始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1963年成立治山造林專業隊,1964年開始封山造林。經過幾年的改造,原來村北的1000餘畝荒地得到了有效治理, 造柏樹風景林300畝,木材林200畝,經濟林100畝,年產果量20萬公斤。1968年開始對農田進行改造,把原來的斜坡地改造成保水、保肥、保土的水平良田, 並利用山嶺造梯田,擴大了耕地面積,使全村耕地擴大到768畝。1976年畝產達440公斤,並受到市的表彰。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兩委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積極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年年提高。全村把耕地劃分為三個等級,一、二級仍按人口分給各戶履行聯產承包契約,三級耕地以承租的形式由村民自願發展經濟作物,實現了最佳化組合。
1987年引進科技星火項目建起了八陡種雞場。養殖場從法國引進優良伊莎褐雞品種,用國內最先進的技術進行飼養,現擁有種雞3萬隻,年產蛋量2.1萬公斤。
第二產業
工業:蘇家溝村工業發起於煤炭開採,1961年建成了全村第一口煤井--紅土嶺井,年產煤量不過幾百噸,由於技術設備落後,經濟效益低,難以維持。1967年, 通過改進開採技術,使煤井起死回生,年產煤量在5000噸以上。1969年投資15萬元建成了第一個村辦企業--翻砂廠。 1973年新上了車、鉗、刨、矽、空氣錘等全套設備, 形成了較大規模,生產的C624車床質量享譽全國。1971年投資30萬元建起18門磚窯一座,後發展為24門磚窯,上自動制磚機,年產紅磚200多萬塊。1976年投資100萬元建起了八陡玻璃廠, 主要生產玻璃器皿,成為全村的支柱行業。1977年,第一件出口產品八磅方瓶問世,經過改進,1978年創出了“珍珠”名牌,獲得“外貿免檢產品”資格,直接出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西歐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村先後建成了石料廠、香菇廠、鋼瓦廠等共7個村辦企業,從業人員達670人,實現產值810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蘇家溝村加快村辦企業發展步伐,工作重心完全轉向第二產業。 1983年,在打水井的過程中發現了高3.2米的煤層,建成岳陽河煤礦下屬的勝利煤井, 以精湛的開採技術,取得年產煤量4萬噸的佳績,1985年被山東省煤炭局授於“全省文明礦井” 稱號。1984年新紅土領井正式投產,全村煤炭年產量突破6萬噸。同時作為支柱產業,1985年在原玻璃廠基礎上與國家輕工部進出口總公司聯營建成工貿聯營玻璃廠, 擁有固定資產1000萬元,職工850名,年產值4000萬元,成為全村龍頭企業。1988年,“珍珠”牌密封貯藏瓶獲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銅獎,創出國際名牌,同年獲輕工部“金龍騰飛獎”。1992年開始投資籌建東方玻璃廠,由起初的一座窯爐逐漸發展成為擁有職工580人,固定資產900萬元,年產值3000萬元的大型村辦企業,1995年榮獲市級“外向型企業”稱號,成為與工貿聯營玻璃廠並駕齊趨的骨幹企業。1995年與港商合資成立了淄博顏晶玻璃製品有限公司,取得全省第一個鄉鎮企業自營進出口權。1997年再次與港商合資成立了淄博祥興玻璃製品有限公司,取得了第二個自營進出口權。 創匯達到850萬美元。1993年,該村開始發展玻璃器皿生產的配套企業,先後建立了金屬製品廠、華利包裝製品廠、塑膠製品廠等,實現了玻璃器皿產業化。1993年組建了環球玻璃器皿製品總公司,村黨委書記岳雷兼任董事長、總經理。總公司下屬12個企業,包括玻璃、包裝、塑膠、農機配件、養殖、建材、建築安裝、 煤炭等8大主要行業。至2000年底,全公司擁有職工2500人,固定資產6000萬元, 年產值1.18億元,創匯318萬美元,實現利稅1055萬元,成為頗有名氣的大型企業集團。
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該村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1976年以來,先後成立了宏達玻璃廠等十多家不同行業的個體私營企業, 總資產達1500萬元,年上交稅金60萬元,成為全村又一經濟成長點。
多年來,該村黨委、村委始終堅持立足優勢,抓住機遇發展外向型經濟,開拓各種渠道招商引資。2000年下半年,投資1200萬元,在南博山鎮建成了南興玻璃廠,現已投入生產運營。
建築業:1978年始建工程隊,職工不過幾十人。後經多次投資擴建,承接的工程規模快速發展,施工質量不斷提高,很快達到市級建築標準。1985年更名為八陡建安公司第一施工隊, 歸入環球實業總公司。現已發展成為擁有職工300人、工程技術人員63名、固定資產200萬元的大型建築隊,年產值300萬元。
第三產業
1972年, 蘇家溝村創建了第一家商店-蘇家溝門市部。1979年,實現了糧食加工機械化,引進了麵粉機、麵條機、煎餅機、饅頭機全套設備,並有所盈利。後來在第二產業的帶動下,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全村共有個體餐館、商店24家。1984年成立蘇家溝車隊,擁有機動車輛5台,運輸能力40噸。在黨的政策的鼓勵下,部分司機合資組成了個體運輸隊, 擁有載重車輛12部,承接各方長途運輸,運輸能力達96噸。
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8人,實現收入343萬元,創利稅30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建國前村內由本村文人岳立鵬辦起私塾,在東廟開堂授課,多數學齡兒童有了讀書的機會,但條件相當簡陋。建國後辦學條件逐漸得以改善。1949年,成立蘇家溝國小。1974年翻建校舍,建成兩層教學樓。1992年投資100萬元改造教學樓,經市教委檢查驗收達到市級規範化標準。1997年投資50萬元,改進學校教學設施,建微機室,擁有電腦10台;圖書室擁有各類圖書2000冊,同時配備了複印機、幻燈機等教學設備,同年改建操場,建成標準籃球場一處。1999年投資15萬元為學校安裝了水暖爐,2000年底開始投資籌建多功能教室,努力實現光電教學,爭創省級規範化學校,自1974年以來,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先後有35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本科3名,專科10名。1991年投資250萬元建起了全鎮第一家文化大院,配備了各項文體娛樂設施,曾多次組織樂隊合唱團參加市區各級比賽,集體創作的村歌受市文化局嘉獎。1975年始建幼稚園,當時無固定場所,只占了學校兩間教室。1991年,幼稚園遷入文化大院,正式成立蘇家溝幼稚園,歸屬蘇家溝國小。1998年,投資20萬元建起舞踏室、圖書室、休息室,增添了各種兒童遊樂設施,同年被批准為“淄博市示範幼稚園”。多年來,該村對文教科技事業極為重視,不斷投入,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長期合作,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管理行銷人員。
人民生活
建國前,由於土地貧瘠,大多數村民不能保障溫飽。建國後,隨著山水林田綜合治理不斷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到1982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村人均糧食500公斤,人均純收入600元。隨著第二產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2000年人均純收入4824元,村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6台, 其中個人擁有24台。各種機車82輛。全村彩色電視機總計580台,普及率10 0%;並駕設了有線電視網。程控電話505部,並在村內開通了虛擬網,方便了村民間的通訊聯絡。
村莊建設
建國前, 村民住房多為土坯草房,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建國後,蘇家溝村被列為黑山煤礦採煤區,禁止建造民房。1976年,開始建造磚石結構的簡易民房,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1989年,32戶村民住上了小康樓。1990年,開始規劃建設新村,建成每戶占地168平方米,居住面積110平方米的標準房。為進一步提高村民的住房檔次,1995~2000年,先後在北山腳下建起了三幢6層3單元96戶的居民樓,全部用鋼筋混凝土澆灌而成。2000年人均住房面積達30平方米。
建國前, 村內沒有象樣的街道,僅有的幾條土路也凹凸不平,交通極為不便。1975年成立修路專業隊, 在村內鋪設了寬度3至4米的硬土路網,暫時滿足了當時的交通需求。為了適應第二產業發展,加快舊村改造。1986~1999年,先後投資100萬元,鋪設了北嶺路、業盛路、育才路,總長度為7公里,硬化面積達4萬平方米。並逐步實現了道路綠化,雇有10名清潔工負責道路的長年養護。1983年籌措資金10萬元,在村西建起了高標準的村委辦公樓。 為滿足工業生產及村民生活用水需求,1987~199 9年投資130萬元打深井三眼,徹底解決了企業生產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
集體福利
蘇家溝村自1975年開始實施福利政策,適齡兒童免費上幼稚園。推行醫療合作制, 看病、打針、護理、接生費全免,藥費集體報銷50%。村集體報銷死者火化費。對烈軍屬的生活補助高於人均生活水平,軍人補貼高於普通勞力工資,獨生子女費高於全國標準。1978年以來,村集體負擔村民統籌費及飲用水費。1992年開始對全村男60歲,女55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金,對病殘、孤寡給予生活補助。1996年與八陡鎮醫院合作成立了蘇家溝衛生所,醫院設施完備,方便了村民取藥、就診。2000年企業開始為職工辦理養老保險,對原退職工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27年岳立鰲、韓立仁、韓立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礦區黨小組,成為該村第一批中共黨員。1961年,成立了第一屆蘇家溝村黨支部,張永新任黨支部書記。1985年成立中共蘇家溝村黨總支,岳雷任黨總支書記。之後,黨總支不斷加強組織建設,發展壯大黨員隊伍,到1995年,全村黨員人數達到80名,成立了中共蘇家溝村黨委, 下設3個黨支部,12個黨小組,岳雷任黨委書記。多年來,黨委利用“三會一課” 制度, 對黨員進行素質教育,提高了黨委的戰鬥力和號召力。自1987年以來連續被市政府評為淄博市文明村。 1993年被列入淄博市小康先進村。1999年7月被中共淄博市委評為淄博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至2000年底黨委共有黨員87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82年建立第一屆蘇家溝村民委員會, 由村民選舉產生6名委員, 岳立璋任村委主任。1998年蘇家溝村民委員會由7人組成,主任韓紀周,副主任張佃勝、韓祥恕,委員岳公明、韓祥學、韓祥厚、岳增印。1992、1995、1998年曾三次被評為淄博市模範村委會。 1982年成立婦代會, 趙正水任第一任婦代會主任。198 2年成立全鎮第一個村級計畫生育辦公室, 岳秀榮任計生辦主任。2000年開始實行計畫生育村民自治,下設19個自治小組,實現晚婚晚育率、計畫生育率100%。1993年成立環球總公司工會,張玉洪任工會主席,下設2個分會,擁有會員210人。
人物簡介
張登平
(1921~1942) 蘇家溝村人,1939年6月參加八路軍,任山東縱隊四支隊警衛員,因作戰英勇,同年被吸收為中共黨員。1942年在萊蕪吉山戰役中壯烈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丁沛保
(1898~1944) 蘇家溝村人,1938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0年隨軍參加百團大戰, 後任山東四旅司務長,1944年2月在萊蕪縣區王溝壯烈犧牲,被授予烈士稱號。
岳立佩
(1919~1947) 蘇家溝村人,1946年底參加博山縣八陡村民工隊,隨山東野戰軍轉隊,在淄川縣太河下冊壯烈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韓金祥
(1929~1947) 蘇家溝村人,1946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時為博山縣獨立營三連戰士,1947年7月在孟良崮戰役中壯烈犧牲,被授予烈士稱號。
張登台
(1928~1948) 蘇家溝村人,1945年7月參加人民解放軍,為華野六縱隊二十四師七十二團戰士, 隨軍轉戰,1948年5月,在河南杷縣鐵佛寺戰役中壯烈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韓成道
(1921~1948) 蘇家溝村人,1944年8月參加八路軍,抗日戰爭勝利後,編入華野九縱隊二十六師特務連,1948年11月在淮海戰役中壯烈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張永新
(1933~1995)1946年參加工作,1961年至1967年任蘇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帶頭創建蘇家溝村第一個互助組,1995年病故。
張佩芳
(1924~1998) 蘇家溝人,1945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二十軍七十八師234團二連任排長, 隨軍轉戰,參加了全國解放戰爭。解放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1951年3月在戰鬥中光榮負傷制殘。1952年5月復員,被山東省授予榮軍稱號。1 962年四村任煤井井長、支部委員,1998年病故。
岳公鎮
1945年3月生, 1963年入伍,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任黑山煤礦採煤三隊黨支書記, 1975年任張店鋼鐵廠黨委副書記,1976年7月任中共淄博市委副書記,1979年2月,任夏莊煤礦黨委副書記、副礦長、礦工會主席,1995年退休。
岳雷
1947年6月生, 1963年參加工作,1985年至今擔任蘇家溝村總支書記、黨委書記、山東博山環球玻璃製品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他帶領全村幹部民眾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使蘇家溝村成為出口創匯的先進單位,被評為全省鄉鎮企業家,市勞動模範,榮獲富民興魯勞動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