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認知誤區

高血壓認知誤區

高血壓可以在很長時間內不表現出任何症狀,直到出現重要臟器的損害,因而被稱為“隱形殺手”。對於高血壓,人們普遍存在著許多認知誤區。而這些誤區可能導致患者不正確地對待自己的病情,從而影響病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血壓認知誤區
  • 常見病因:高血壓
診斷標準,認知誤區,誤區一,誤區二,誤區三,誤區四,誤區五,誤區六,誤區七,

診斷標準

靜息時平均收縮壓大於等於140mmHg,或平均舒張壓大於等於90mmHg,或兩者均增高即可視為高血壓。
大部分青年人高血壓中,收縮壓及舒張壓常常均升高。但老年人高血壓則通常是收縮壓增高(≥140),舒張壓正常或降低(<90mmHg),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認知誤區

誤區一

沒有不適症狀,血壓輕度升高,不需吃藥?
大多數老年高血壓患者沒有明顯不適感,所以認為不需要藥物治療。然而專家表示,高血壓可以是一個沒有症狀的疾病,但高血壓所帶來的風險和併發症不是由臨床症狀引起的。即使是輕度血壓高也會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初診高血壓患者需要進行其它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評估。“高危患者”要立即接受藥物治療;“中危患者”需要監測血壓及其它危險因素1個月,再根據評估確定是否開始藥物治療;“低危患者”則需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監測3個月之後再確定是否用藥。

誤區二

誤區?清晨高血壓無關緊要?
清晨血壓是指清醒後1小時內、服藥、早餐前的家庭血壓測量結果,或動態血壓記錄的起床後2小時或早晨6:00~10:00間的血壓。
很多患者常常忽視了清晨高血壓。然而專家表示,血壓在24小時內是不斷變化的,清晨通常是一天中血壓水平最高的時段。研究顯示,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在清晨時段的發生率最高。
所以,必須重視清晨血壓管理。除了自身的病理、生理學原因之外,降壓藥的選擇也十分重要。要遵從醫囑,選擇使用安全可長期堅持的,能夠真正有效控制24小時血壓的降壓藥物。

誤區三

血壓正常後再吃藥,血壓會越來越低?
專家提醒,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大多數人需終生服藥。血壓忽高忽低地波動有損於心、腦、腎等器官,危害極大。所以即使暫時控制了血壓,也不可私自停藥。
有些高血壓患者認為,血壓已經正常了,天天服用降壓藥會使自己的血壓越來越低,這是不科學的。藥物和食物一樣,每天都要進行代謝,患者服用維持劑量的降壓藥,就像每天吃飯維持生命一樣,不會使血壓越降越低。

誤區四

只用服藥,不用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血壓高,服藥很重要,但只注重吃藥是不夠的,非藥物治療也直接影響降壓效果。
專家認為,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造成的。不控制不良生活習慣,會繼續損害血管,加重高血壓。所以,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也需要採取綜合措施,包括減肥、限鹽、合理膳食、戒菸、有氧運動等,否則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誤區五

只用吃藥,不用複診?
有的患者自己按照處方買藥,長期不去複診。專家提醒,每個人的病情不是一成不變的,由於各種原因,血壓會有所波動。降壓需要保持長期穩定。
首先,定期測量血壓,檢驗療效。
其次,降壓強調個體化用藥,最好每天或每周定期測血壓、做記錄,掌握用藥量與血壓變化之間的關係,了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聯合用藥最適宜。
最後,堅持定期複診,讓醫生根據變化,準確地指導用藥。

誤區六

使用保健品降壓更安全?
有些患者認為西藥副作用大,不願長期服用西藥,而依賴非藥物治療法。實際上,許多宣傳誇大養生療法和保健食療的功效,說可以代替藥物治療,這都沒有科學驗證。
大多數保健品如天然保健食品、飲品以及降壓器具(如降壓枕頭、降壓手錶、降壓項鍊等),並不具備明確的降壓作用。即使有,降壓作用也很輕微,難以達到治療目標,還會延誤規範治療的時間,最終危害健康。

誤區七

使用中成藥降壓更安全?
還有人認為中藥的副作用小,降壓效果也更好。實際上所有藥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正規廠家生產的西藥使用說明書非常全面、詳細,即使發生非常低的不良反應亦被詳盡列出。但市面上某些中成藥藥品說明書很簡單,副作用也可能未完全列出,患者需要仔細辨別。同時有些中成藥只是短效降壓藥,服用不當可能引起血壓波動,危害更甚,患者需謹慎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