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中藥)

高粱(中藥)

高粱,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種仁。種子成熟後採收。功能主治為:①《綱目》: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粘者與黍米功同。②《四川中藥志》:益中,利氣,止泄,去客風頑痹。治霍亂,下痢及濕熱小便不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粱
  • 漢語名稱:Gao Liang
  • 別名:木稷、蜀秫、蘆粟、獲粱
來源,採摘途徑,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繁殖系統,分布區域,生長習性,繁殖方式,栽培技術,食用方法,用法用量,相關配伍,臨床套用,化學成份,

來源

採摘途徑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種仁。種子成熟後採收。

性味歸經

《綱目》:甘澀,溫,無毒。《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①《綱目》:溫中,澀腸胃,止霍亂。粘者與黍米功同。
②《四川中藥志》:益中,利氣,止泄,去客風頑痹。治霍亂,下痢及濕熱小便不利。

形態特徵

蜀黍(張華《博物志》)一年生草本,高3~4米。莖圓柱形,節上有黃棕色短毛。葉互生,狹披針形,長達50厘米,寬約4厘米;葉鞘無毛或被白粉;葉舌硬膜質,先端圓,邊緣生纖毛。圓錐花序長達30厘米,分枝輪生,無柄小穗卵狀橢圓形,長5~6毫米,成熟時下部硬革質而光滑無毛,上部及邊緣有短毛。穎果倒卵形,成熟後露出穎外,亦褐色。有柄小穗雄性,其發育程度變化甚大。花、果期秋季。

繁殖系統

分布區域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耐旱。宜選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4-5月播種,按行距50cm開溝,點播,間距約20cm,播後蓋土。田間管理,出苗後,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除草,將過密的苗間掉。追肥1-2次,肥料以氮肥和廄肥為主。

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

相關配伍

治小兒消化不良:紅高粱一兩,大棗十個。大棗去核炒焦,高粱炒黃,共研細末。2歲小孩每服二錢;3~5歲小孩每服三錢,每日服二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套用

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取碾高粱的第2遍糠,除淨硬殼等雜質,置鍋中加熱翻炒,至呈黃褐色,有香味時取出放冷。每天3~4次,每次0.5~1錢口服。治療104例,其中100例多在服藥6次以內治癒,4例無效。

化學成份

幼芽、果實含p-羥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產生p-羥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