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條螟

成蟲 黃灰色,體長10~14毫米,翅展24-34毫米,前翅灰黃色,中央有1小黑點,外緣有7個小黑點,翅正面有20多條黑褐色縱紋,後翅色較淡。卵 扁橢圓形,長1.5毫米,表面有龜狀紋,卵塊由雙行卵粒排成"人"字形,每塊有卵10餘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梁條螟
  • 外文名:Chilo Venosatus
  • 為害作物:有高梁、玉米、甘蔗、粟、麻等
  • 形態特徵:初產時乳白色,後變深黃色
形態特徵,為害症狀,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初產時乳白色,後變深黃色。幼蟲 初孵幼蟲乳白色,上有許多紅褐色斑,連成條紋,老熟幼蟲淡黃色,體長20-30毫米,幼蟲分夏、冬兩型。夏型腹部各節背面有4個黑色斑點,上生剛毛,排成正方形,前兩個卵圓形,後兩個近長方形。各型幼蟲越冬前脫一次皮,脫皮後體背出現4條紫色縱紋,黑褐斑點消失。蛹 紅褐或暗褐色,有光澤,長14~15毫米,腹部末端較鈍圓,背面有2對尖銳的小突起,蛹外有薄繭。

為害症狀

低齡幼蟲在心葉內蛀食葉肉,只剩表皮、呈窗戶紙狀,齡期增大則咬成不規則小孔或蛀入莖內取食為害,有的咬傷生長點,使高梁形成枯心狀,莖稈易折

發病特點

高粱條螟在東北南部、華北大部,黃淮流域-年發生2代;江西4代;廣東及台灣4~5代。以老熟幼蟲在五米及高粱稈中越冬。北方越冬幼蟲7;5月中下旬化蛹,南方於3月上中旬即可出現成蟲。成蟲喜夜晚活動,卵多產在葉背的基部及中部,也有產在葉面和稈上者,每頭雌蟲可產卵200~300餘粒,卵期5~7天,二代區幼蟲於6月中下旬為害春玉米及春高粱。初孵幼蟲極為活潑,孵化後迅速爬至葉腋,再向上鑽入心葉內,少數吐絲下垂落在下面葉上啃食葉肉,留下透明表皮,稍大後咬成不規則小孔,在心葉內為害約10天左右發育至3齡,其後在高粱心葉期即可由原咬食的葉腋間蛀人莖內或在葉腋間繼續為害。蛀入部位多在莖節中間,與玉米螟多在莖節附近蛀入不同。幼蟲食害莖節的肉質部,作環形為害,遇風折斷如刀割狀,幼蟲一般為6-7齡,有的個體可達9齡。幼蟲期20一30餘天。第一代成蟲7月下至8月上旬盛發.產卵盛期8月中旬,幼蟲8月中下旬為害夏玉米、夏高梁穗部,直到收穫.老熟幼蟲越冬。南方l一4代幼蟲從4月至11月均可為害甘蔗,冬季以第4代幼蟲在甘蔗乾枯葉,鞘莖內及落地殘碎葉片中越冬。
高粱條螟的發生因素,在越冬基數較大,自然死亡率低,春季雨水較多的年份,第-代發生重,一般田間濕度較高對其發生有利。

防治方法

蟲情調查及防治方法均可參照防治玉米螟方法進行,但要注意心葉期施藥要在條螟蛀莖之前,即幼蟲在心葉內為害時最好。另外,高梁對敵百蟲、敵敵畏極敏感,要嚴禁使用,以防發生藥害。 再者,高梁條螟越冬幼蟲在高梁稈上部較多在收割叫採取長掐穗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