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程實踐引領·物理

高中新課程實踐引領·物理

《高中新課程實踐引領·物理》是2009年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建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中新課程實踐引領•物理
  • 作者:朱建廉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1日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36 頁
  • ISBN:9787811018592 
  • 定價:32 元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圖書序言,圖書後記,

內容簡介

這就是《高中新課程實踐引領·物理》在開宗明義的第一章便率先呈現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針對新課程若干問題的理性思考、並在接下來作為《高中新課程實踐引領·物理》主體部分的各章當中依次呈現“課程標準解讀”、“教學內容研究”和“案例實踐引領”等相關內容的根本原因。作為行為者的教師其職業行為就應該被納入理性思考的指導下運行;而為了使理性思考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指導著相應的職業行為,納入理性思考範疇內的相關內容當然就應該是“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總論:關於“新課程”若干問題的思考
第一節 “新課程”帶來了新的理念
第二節 “新理念”引領著新的認識
第三節 “新認識”呼喚著新的課堂
第四節 “新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章 教學研究——《物理1》
第一節 課程標準解讀
第二節 課程內容研究
第三節 案例實踐引領
第三章 教學研究——《物理2》
第一節 課程標準解讀
第二節 課程內容研究
第三節 案例實踐引領
第四章 教學研究——《物理3-1》
第一節 課程標準解讀
第二節 課程內容研究
第三節 案例實踐引領
第五章 教學研究——《物理3-2》
第一節 課程標準解讀
第二節 課程內容研究
第三節 案例實踐引領
第六章 教學研究——《物理3-3》
第一節 課程標準解讀
第二節 課程內容研究
第三節 案例實踐引領
第七章 教學研究——《物理3-4》
第一節 課程標準解讀
第二節 課程內容研究
第三節 案例實踐引領
第八章 教學研究——《物理3-5》
第一節 課程標準解讀
第二節 課程內容研究
第三節 案例實踐引領
第九章 專題教學研究
第一節 概念教學研究
第二節 規律教學研究
第三節 實驗教學研究
第四節 習題教學研究
第五節 複習教學研究
第十章 教師專業化發展
第一節 關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思考
第二節 剖析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
第三節 明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
第四節 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運作
後記

作者簡介

朱建廉,江蘇省首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物理特級教師,現就職於南京市金陵中學。
1980年畢業於淮陰師範專科學校(淮陰師範學院前身);1997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取得本科學歷;1998年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班結業;之後陸續在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接受職後培訓。
入職以來,先後從教於江蘇省淮陰中學和南京市金陵中學這兩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在近30年的職業生涯里,始終守望著杏壇、堅守著講台並始終對教師職業保持濃郁的興趣和高漲的熱情。在業內前輩的提攜和同道夥伴的幫助以及自身的執著堅守和不懈努力下,隨著從業經歷的不斷積累,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職業行為風格、取得了較為豐碩的職業行為成效。從業過程中始終堅持悉心研究職業行為,並把相應的研究心得以論文和論著的形式呈現,同時通過開設講座的方式在較大的範圍內與全國各地的同行們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較為積極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圖書序言

應出版社的編輯老師之約,請筆者完成題為《高中新課程實踐引領·物理》一書的書稿。面對約稿標題,引發了筆者如下思考。
第一,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一名普通教師,可能無力承擔“引領”之重任。因為系統的課程理論應該是作為課程“引領者”所應擁有的資本,而筆者所擁有的畢竟只是在感性層面上實施課程的具體“操作”,恰恰欠缺的就是在理性層面上指導課程實施的系統“理論”。因而就有——缺乏系統理論的“操作工”,無力擔負起“引領”之職責——的擔憂。
第二,看到約稿標題中的“實踐”二字,筆者認為標題其實可以有兩種理解:既可以理解為“要求對高中新課程的實踐活動實施理論層面上的引領”,也可理解為“以實施課程的實踐活動來引領高中新課程的深入實施”。在對約稿標題的理解界定為後者的基礎上,筆者便做出了應承稿約之決定,同時堅定了兌現承諾之信心。既然用於“引領”的不必是理性層面上艱深的系統“理論”而僅僅要求是感性層面上具體的“實踐”操作,那么作為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勉強還算得上是一名較為熟練的“操作工”,筆者當然就可以“拋磚引玉”,通過展示自己這些年所積累的教學經驗及教學研究的“實踐”,來實施課程“引領”。
第三,儘管教師只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行為者”,但教師實施課程的勞動畢竟也算得上是複雜勞動。教師實施課程的勞動也具備著所謂的“創造性”特徵,而複雜的具有“創造性”特徵的勞動格外需要有理性思考的“引領”,所以在展示“實踐”操作期望能夠對課程實施“引領”的同時,也應該“勉為其難”地將筆者作為課程實施的“行為者”對課程運作各個層面上的問題所作的理性思考融入其間。

圖書後記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是筆者從教以來,尤其是走進新課程的近幾年來對教學乃至對教育的膚淺認識在某種程度上的反映。由於認識水平的局限、還由於表達水平的制約,可能書中的一些觀點的表達以及書中所呈現的一些為了表達某種觀點而在教學實踐中所採用的相應操作等,均會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某種不足。而之所以敢於將這些並不一定成熟的思想和並不一定明智的行為結集公開呈現,一方面是南於出版禮編輯老師的信任與鼓勵,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筆者在應約撰稿之初就已經在思想上做好了“拋出一塊‘磚頭’而就教於同行、就教於大家”的充分準備。
撰稿的過程中,筆者把入職以來針對職業行為的零零散散的思考作了較為系統的梳理,把新一輪課程改革中針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作了較為理性的反思。在這“梳理”與“反思”的過程中筆者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作為教師的最主要的職業行為,教學活動真的是一種較為複雜的綜合性活動;作為複雜的綜合性活動,教學活動真的是一種具備著鮮明的創造性特徵的創造性勞動;作為複雜的創造性勞動,教學活動真的是為從業者留下了極為廣闊的創造空間;而作為一種創造性特徵鮮明、創造預留空間開闊的複雜的綜合性活動,教學活動也真的是對作為從業者的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職業要求。為了適應這樣的職業要求。作為行為者的教師其職業行為就應該被納入理性思考的指導下運行;而為了使理性思考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指導著相應的職業行為,納入理性思考範疇內的相關內容當然就應該是“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這就是本書在開宗明義的第一章便率先呈現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針對新課程若干問題的理性思考、並在接下來作為本書主體部分的各章當中依次呈現“課程標準解讀”、“教學內容研究”和“案例實踐引領”等相關內容的根本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