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分工的一種形式,勞動生產力發展又不甚發展的歷史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分離
- 意義:社會大分工的開始
基本信息
分離的開始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的勞動不能提供剩餘產品,同一共同體內有勞動能力的人都要參加生產活動,從事沉重的體力勞動,腦力勞動沒有從體力勞動中分離出來,不可能有專門從事腦力勞動的人。當生產力有所發展,勞動能夠提供剩餘產品時,於是發生了分離。這就是“從事單純體力勞動的民眾同管理勞動、經營商業和掌管國事以及後來從事藝術和科學的少數特權分子之間的大分工。這種分工的最簡單的完全自發的形式,正是奴隸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97頁)。從此開始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分離的歷史過程,表現為廣大的奴隸、農奴、手工業者終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而奴隸主、封建主及依附於他們的特權分子完全脫離生產勞動,一部分人主要是知識分子得以專門從事科學文化以及管理社會共同事務之類的腦力勞動。由於奴隸制和封建制經濟的基礎是自然經濟,社會生產依靠手工勞動,所以當時的腦力勞動沒能在物質生產中形成獨立的力量。
物質生產中的分離 物質生產中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離,發端於資本主義協作。資本主義生產以生產剩餘價值為目的,工人在資本家的指揮和監督下勞動。隨著許多僱傭工人的協作,資本對協作勞動的管理、監督和調節,發展成為勞動過程的必要條件。當協作規模擴大,資本家就把直接和經常監督單個工人和工人小組的職能交給了特種的僱傭工人,他們以監督工作為固定的專職,擺脫了體力勞動,從而他們的勞動就具有腦力勞動的性質。工場手工業進一步強化了由特種僱傭工人承擔管理、監督和調節勞動過程這一資本職能。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加深並完成了物質生產過程中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離。機器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併入生產過程,使生產過程成了科學的套用,科學反過來成了資本家擴大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加速賺錢發財的手段,成為服務於資本的、與勞動相對立的力量。科學套用於生產並與直接的生產勞動相分離,導致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表現為科學技術人員和有別於資本家的生產管理人員與單純從事直接生產活動的體力勞動者的分離。一般說來,科學技術人員和生產管理人員雖然執行資本的職能,但也是僱傭勞動者,他們的勞動同樣由有酬勞動和無酬的剩餘勞動組成,直接參加剩餘價值生產,受資本家剝削。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離屬於作為資本的生產條件與僱傭勞動相分離的範疇,它固然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並為科學和知識的發展創設條件,但這些進步是通過使工人完全從屬於資本,並使工人本身的智力和專業的發展受到壓制來實現的,具有階級對立的性質。隨著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科學套用於生產的規模擴大,速度加快,在僱傭工人從事的體力勞動中,智力因素的比重隨之增大,作用越來越重要,資本對勞動者的文化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只要存在著資本主義制度,就必然存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離和對立。這種對立關係,在科學與勞動的分離,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中,表現得十分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