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
從前認為人之思想及理論,都出於心。換句話說,“心是主宰人之一切行動的”。這個人具有良好的行為,就叫做“良心好”;這個人行為惡劣的話,就叫“全無心肝”。而且先人造字,凡是有關於思想的,如忍、悲、
愁、
怨、
憂、
慮,都有一個“心”字嵌在其中,或在其下。
五四運動時期,
中醫也受到一些打擊,胡適之認為中醫不合於賽先生理論。所謂“賽先生”就是指science,即“
科學”。
其實,西方醫學,在十九世紀以前,也不知道“腦”的功用,直到十九世紀,才由
皮埃爾·弗盧龍(Flourens)試驗野鴿的腦部,證實腦部是人生靈機所在,也是發揮神經作用的總部。所以西方醫學發現腦部的作用,一直要到十九世紀方才開始。
中國《黃帝內經·靈樞》“海論”篇說:“腦為髓之海……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夜難安臥。”這就證明腦是神經
中樞,諸海皆屬於腦,所以腦力不足,就會出現上述
聽覺、關節、
視覺的神經衰弱,以及全身神經衰退,連睡眠都不安。這種學說,就是指出腦與神經的關係,以後醫學家各有相同的見解。李時珍說:“腦為
元神之府。”所謂“
元神”,即
中樞神經所在。金正布說:“人之記性,皆在腦中。”這句話,推廣來說也就是說人的
記憶力,都出於腦,腦神經衰退,記憶力也就轉弱。還有汪忍庵說:“人之記憶往事,必閉目而思索之。”這也是說明記憶往事,必閉目用腦去追想。
至於腦稱為“髓海”,也有極大的道理。因為脊髓骨中的液體,稱為髓,每一節
頸骨、脊骨,以及
尾閭骨之間,左右皆有神經,通過髓液聯繫上達腦部,所以腦部即髓海,是神經
中樞思想的來源。
還有一點,
王勛臣說:“凡病左半身不遂者,其因多半在右;病右半身不遂者,其因在左。何哉?左半身經絡上頭面而往右行,右半身經絡上頭面從左行。”這一番話,不知
王勛臣是怎樣研究出來的。照
現代學說來講,
左腦部分血管阻塞或破裂,那么右手右腳就成為半身不遂;反之,右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則左邊手足成為半身不遂。王氏的理論,真要比
現代醫學的發現早得多,他所說的經絡,經即指血管,絡近似神經。由此看來,
中醫學說的種種發明,都蘊含在這般的文言文字中,王氏誠可謂中醫學界的先知先覺了。
健腦養生
中醫認為“腦為
元神之府”,腦是精髓和神明高度匯聚之處,人之
視覺、
聽覺、
嗅覺、
感覺、思維
記憶力等,都是由於腦的作用,這說明腦是人體極其重要的器官,是生命要害的所在。健腦是健身的關鍵,健腦方法,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積精健腦
腦為髓海,腎主精生髓。若腎精滿盈則髓海充實,故積精可以健腦。積精之法,在於節慾。明代著名醫學家
張景岳說:“善養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當益壯,皆本乎精也。”
氣功強腦
練氣功得法,可充分發揮意念的主觀能動作用,大大激發健腦強腦身的自調功能。氣功功法很多,有不少以補腦強腦為目的的功法,具體練習以有氣功師指點為好。
頤神養腦
腦藏神,精神愉快則腦不傷;如精神緊張,心境不寧,神亂神散,則腦受損。頤神養腦,須重道德修養;如豁達大度,恬淡寡慾,不患得患失,不追名逐利,悠然自得,助人為樂,就利於養腦;如胸襟狹隘,凡事斤斤計較,七情易動,引起
臟腑氣血功能失調而致病。故健腦養生,尤當注意及此。
服食補腦
分析古今健腦方藥,一般是以補肝腎、益精血(如山
萸肉、
地黃、
首烏、構杞子、菟絲子、五昧子、川杜仲、牛膝、當歸等),益元氣、活血脈(如黃芪、人參、丹參等)為主,化濁痰、開
清竅(如石菖蒲、遠志、茯苓、澤瀉等)為輔,臨床套用,當據辨證論冶為原則,有針對性地配製較好。此外,如芝麻、動物腦等食補亦可取。
防病護腦
據臨床報告,患
老年性痴呆症在65歲以上人群中達10%,並有逐年上升趨勢,研究發現,患者腦組織的鋁沉積層明顯增高,且常伴有缺鐵性貧血。預防此病,可適當減少使用鋁製餐具,尤其不要用鋁製品長期存放有酸或鹼性或鹹的
食品和
菜餚。
運指益腦
各項體育運動都有益於健康,但多不是直接的。而
書法、
繪畫、打
太極拳等則具有手腦相連、全神貫注之共同點。手腦關係最為密切,
中國的健身球運動(即用二小球在手中不斷地盤旋互繞)注重手腦協調,具有較好的健腦作用。
髓海不足
症狀:頭暈目眩,耳鳴,
記憶力差或善忘,頭搖肢顫,溲便不利,寤寐顛倒,重則神呆,啼笑反常,言語失序,舌質淡紅體胖大,苔薄白,脈多沉弦無力或弦細而緊。
治法:填精益髓。
方藥:龜鹿二仙丹。
方中以鹿角通督脈,龜板通任脈,一善
溫養陽氣,一善滋養陰精,均為血肉有情之晶,善補人之真氣;人參大補中氣,則氣之源頭得助,氣化改善,氣血調暢;構杞子滋補肝腎。四味相合,填精益髓,達到補養精、氣、神三寶之功。方中尚可加熟地、鱉甲、丹參、赤芍以
滋陰活血。有熱象者,加知母、黃柏清相火。畏寒肢冷者,加淫羊藿、肉蓯蓉溫
養腎陽。
本證亦可用益腦強神丸:
鹿角膠50G,麝香4g、海馬50g、龜板膠50g、燕菜50g、西紅花50g、玳瑁100g、枸杞子100g、石菖蒲50G,山茱肉75G,桃仁25g、何
首烏100g、熟地75G,黃精100g、稀薟草100g、生槐米100G,五味子50g,共為細面,制大蜜丸,每服1丸,日3次,淡鹽水送服。本方具益氣養血,
滋陰潛陽,活血化瘀,通絡開竅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