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了性

馮了性

馮了性,明代著名醫藥師。他研究出以其名命名的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並創建了以其名命名的馮了性藥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了性
  • 出生地:廣東新會荷塘龍田村
  • 出生日期:1630
  • 逝世日期:1695
  • 職業:醫生
  • :嘉會
  • :了性
個人生平,主要貢獻,跌打藥酒,馮了性藥鋪,品牌的崛起,藥鋪到藥業,正宗繼承者,南藥王崛起,

個人生平

馮了性,(1630--1695年)祖籍廣東新會荷塘龍田村,(今江門市蓬江區)據從龍田村保存下來的《始平族譜》記載,馮了性是該族協吾祖10世孫馮國琳之繼室張氏所生,名嘉會,號了性。
馮了性之父名國琳,字炳陽(1589年--1675年)粗通醫道和藥理,在家鄉開設藥鋪,同時掛牌行醫,時間日久,行醫有術,附近一帶,名氣漸高,憑著多年行醫實踐,幾經研究試驗,創製了一種藥酒,用於醫治風濕跌打等病疾,取名萬應藥酒,初為自用,贈與街坊鄉民,後發現療效確切,前來購藥者漸多,遂決心擴大經營。時藉佛山工商業興起,發展成為名鎮,馮炳陽看準這一時機,遂於明·萬曆年間(約1615年)將藥鋪遷到佛山鎮正埠渡頭汾寧里(現今百貨大廈)擴展經營。

主要貢獻

跌打藥酒

馮了性自幼隨父母生活,生性好學,天資聰穎,一邊讀書延學,一邊協助父親經營店務。父母歷來虔誠禮佛,馮了性深受影響,嚮往佛學。青年時,抱著慈懷濟世的願望,釋心進一步提高萬應藥酒的功效,他遊歷了不少名山古剎,遍訪名醫和高僧,一度削髮修行,潛心求教,在當和尚期間,方丈賜其法號為“了性”。經馮了性的潛心研究和臨床觀察,藥酒的配方及製作工藝日臻完善。藥方由二十多種藥材組成,主藥丁公藤祛風勝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黃精、補骨脂菟絲子山藥、白朮益精滋腎,健脾去濕;輔以麻黃、桂枝、杏仁、羌活、白芷、蒼朮、澤瀉、蠶砂祛風解表散寒,利水祛濕,通絡止痛;配以牡丹皮涼血活血行瘀牙皂祛風除痰;香附、厚朴、木香、陳皮、小茴香、枳殼利氣止痛;諸藥配伍,能驅風除濕,活血散瘀,理氣止痛。因此在治療風濕骨痛手足麻木、四肢酸軟、腰腿痛、跌打撞傷及積瘀腫痛,內服與外用、效果顯著。現代中藥藥理研究的成果也有同樣的結論:君藥丁公藤中的兩種有效成份東莨菪素及東莨菪素-7-葡萄糖甙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踝關節的腫脹減輕,消退加快並具一定的鎮痛作用。經馮了性改進提高后的藥酒,藥力明顯提高,療效更為確切,既可內服,又可外搽。

馮了性藥鋪

至馮了性主持藥鋪(約1659年)的經營後,為感謝佛門高僧的賜教,即把萬應藥酒改名為“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將藥坊定名為“馮了性藥鋪”。此時,適逢“康乾”盛世,佛山古鎮成為珠三角的商貿中心,人口日增,以手工藝為主的產業,如陶瓷、紡織、鑄造、五金、武術、粵劇醒獅、雜耍等行業的人員,均接觸重器、利器、沸水、烈火,壓傷、勞傷、扭傷,跌傷等常有發生,這就為“馮了性藥酒”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廣闊的市場環境,加上藥酒確有療效,價格低廉,很適合廣大勞苦大眾使用。在經營策劃上也有獨到的一面,用很特別的“識就馮了性,唔識就誤了命”,作廣告詞,迅速達到家喻戶曉的效果。此廣告詞不但正面宣傳了馮了性藥酒,而且提醒使用者不要濫用和暴飲,體現了高尚的醫德和誠信的經營理念。自此,“馮了性藥酒”越做越大,成了當時婦孺皆知的成藥。馮了性本人及“馮了性藥鋪”也因有此以馮了性名命的藥酒及朗朗上口的廣告詞而揚名天下。該廣告詞一直流傳至今。
馮氏家族隨著藥酒的成名,家族人口也日漸增多,成了佛山鎮的名門望族,主要聚居於隔塘大街,(現門牌為隔塘大街9-17號。已改建為樓房。)門樓上有一對聯:上聯是“卜居鳳地”,下聯是“啟宅龍田”。後人傳是馮了性所題。對聯世代相傳,對應了祖籍是新會荷塘龍田村的史實。1695年馮了性病故於佛山,享年65歲,去世後,棺木運回故鄉安葬,墳墓至今尚在。
至清道光年間,“馮了性藥鋪”實行醫、藥一體,發展到鼎盛時期,產品銷路日漸廣闊,風行全國,以華中、華北、華東、湖南、江西、四川、一帶最為受用。藥鋪除了生產“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外,還生產其它跌打藥品,在當時被稱為“藥王”。隨著家族的擴大,一些馮氏後人各藉祖鋪老號的品牌,先後到河北、江西、河南、湖南、江蘇、上海、浙江、成都、香港等地自立門戶,設廠生產和銷售。由於均使用“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的名稱和配方,為當地人解除病疾苦痛,得到老百姓的讚譽。這樣,馮了性的名字及其風濕跌打藥酒,在中華大地得以揚名,深入人心。(至廿世紀五十年代,國內生產“馮了性藥酒”的藥廠超過15家,只是因為因應各地的天氣及習慣,處方及工藝稍有差異。)

品牌的崛起

隨著時代的變遷,礦產業、漁業、建築業的發展,跌打風濕病患者越來越多。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正好解決了生產工人、漁民既想喝酒、又能治病、防病的需要。所以儘管中國近代戰亂不斷,馮了性家族在全國各地的經營十分艱辛,但仍然呈發展的勢頭。隨著粵漢鐵路通車,佛山地理優越條件逐漸被廣州取代。馮氏後人也抓住時機,於1800年,在廣州歸德門內小市街開設分店(後遷往解放中路)。當時產品還遠銷美洲和東南亞各國,單佛山老號的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每年出口的生意額達20萬兩白銀。正宗老鋪在佛山鎮內數百年,一直世代相傳,抗日戰爭時期店鋪被毀,經營一落千丈。抗戰勝利後,即獲生機。建國後,該藥酒在其後代馮翰的經營下重新獲得發展,至1957年參加了合營,併入佛山聯合製藥廠。在國家的扶持下不斷通過技術改造,擴大生產和改善工藝,生產量逐年增加,質量也得到不斷提升。改革開放後,生產量更是逐年增加,1985年、1990年兩度獲國家質量銀質獎。1997年成為首家中藥保護品種。

藥鋪到藥業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編纂的《國家藥典》第一版開始,就以佛山生產的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為標準,將該品種收載其中。為了褒獎馮了性在研製該藥的成就,特別保留了用“馮了性”作為該藥品的名字。(目前,國內有此殊榮者,全國不超過十個)。時至二000年,一直保留正宗生產該產品的佛山市製藥一廠(前身為聯合製藥廠)在企業改制中同時更名,取其名氣,恢復“馮了性藥鋪”老號,定名為“佛山馮了性藥業有限公司”,重新註冊“馮了性”牌商標。

正宗繼承者

應該說明的是,佛山馮了性藥業有限公司的前身佛山聯合製藥廠不單是只傳承了“馮了性藥鋪”,而是由當時(1956年)佛山知名的,包括比馮了性藥鋪更早的梁仲弘臘丸館(1573年開業)在內的五十七家前店後廠的醫館、藥鋪通過公私合營聯合起來而組成的,是正宗佛藥繼承者。所以當時的佛山聯合製藥廠全部繼承了佛山當時還存在的生產品種和獨特的生產工藝,其中知名的有佛山現存最老的,始創於1573年梁仲弘抱龍丸”;有成名很久的李眾勝堂“保濟丸”;有馬百良的“兒科七厘散”、“鹽蛇散”;有蛇王滿的“三蛇膽川貝末”、“三蛇膽陳皮末”;有人和堂的“大活絡丸”、“蘇合丸”;有保滋堂的“珠珀保嬰丹”、“六味地黃丸”;有潘務本的“十香止痛丸”;有劉詒齋的“補腎丸”;有梁財信醫館的“梁財信跌打丸”;有李廣海醫館的“傷科跌打丸”等等。佛山聯合製藥廠及至後來先後更名的“人民製藥廠”、“佛山市製藥一廠”一脈相承,延續了四十二年,除繼承佛山的傳統產品和獨特的工藝外,還不斷創新和技術改造,研發了一大批新產品,其中比較成名的有“抗骨質增生丸(片)”,“白靈片”,“白靈酊”,“補氣升提片”等。使用的註冊商標為汾江牌。而2000年的企業轉制,更名後的“佛山馮了性藥業有限公司”是全盤繼承原佛山市製藥一廠的所有生產品種及債權債務的,是蘊含了佛山傳統中成藥文化的正宗傳承者。所以,按現在還在生產的“梁仲弘臘丸館”始創的“抱龍丸”和馮了性的父親創製的“萬應藥酒”計算,企業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但按“馮了性藥鋪”正式定名計算今年應是345周年。
目前盈天醫藥集團旗下佛山馮了性藥業有限公司已是一個以生產“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為龍頭品種,集丸劑、酒劑、片劑、顆粒劑、散劑酊劑軟膏劑七大劑型,140多個品種的大型中成藥企業,固定資產8500多萬元,2004年1月整廠通過藥品《GMP》認證。其中大蜜丸生產線,藥酒生產線,中藥前處理微波滅菌生產線,中藥材粉碎生產線都很有創意,技術水平先進,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廠區占地3.4萬平方米,環境優美,中成藥的文化氛圍很濃。
隨著“馮了性”註冊商標的進一步馳名,馮了性的名字及其發明的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以至佛山馮了性藥業將會在海內外更加揚名。

南藥王崛起

廣東佛山完成了一場大藥業整合系統工程,包括正宗佛藥繼承者佛山馮了性藥業有限公司在內的數家嶺南知名企業組建的盈天醫藥集團將實現打造廣東佛山藥業新“航母”的夢想,“南藥王”的再次崛起已經越來越近。
盈天醫藥集團下屬企業包括:廣東環球製藥有限公司、佛山德眾藥業有限公司、佛山馮了性藥業有限公司、山東魯亞製藥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醫藥集團藥材有限公司等,集團各子公司秉承集團行銷理念,整合資源,全力推進學術行銷,目前旗下已擁有多個優質品牌資源:德眾藥業“德眾”品牌獲中國馳名商標殊榮;馮了性藥業被授予中華老字號稱號;環球製藥“聖通平(硝苯地平緩釋片Ⅰ)”獲廣東省著名商標殊榮及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獨家品種德眾(原商標西鳴堂)玉屏風顆粒;魯亞製藥以“高德注射用頭孢地嗪鈉)”成為領軍品牌。盈天醫藥擁有產品品規300多個,其中60多個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牌優勢和品種優勢成為盈天集團的核心競爭力,為實現集團快速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而這一系列整合動作,得益於佛山市長期以來“提振佛藥”的力量催化。廣東佛山曾經有著“嶺南藥祖”、“廣東成藥之鄉”等美稱,只是近幾年來,這些聲譽趨於淡靜,當地政府對此十分重視。佛山市經貿局自2005年以來頻頻提出要振興佛藥。佛山市公布的《建設國家級醫藥保健品產業基地的實施方案》之中明確提出“建成一個年銷售額3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建成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6個。爭取2家以上醫藥企業實現上市。”並提出了通過收購、併購戰略等手段來實現。
讓我們一起期待嶺南醫藥文化的不斷發揚光大,北有同仁堂,南有南藥王;期待“南藥王”的華麗變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