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砂(蠶砂)

蠶砂(蠶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蠶砂又名蠶矢,是家蠶的乾燥糞便。性味甘溫,入肝、脾、胃經,有燥濕、祛風、和胃化濁、活血定痛之功。祛風濕,止痛。民間用蠶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蠶砂
  • 外文名:excrementum bombycis
  • 別名:蠶屎、晚蠶砂、原蠶砂、蠶糞
  • 本品性狀:本品可入藥,性甘、辛、溫。
  • 來源家蠶的乾燥糞便
主要功用,本品來源,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鑑別用藥,

主要功用

常用於風濕痹痛、頭風、頭痛、皮膚瘙癢、腰腿冷痛、腹痛吐瀉等症。
蠶砂枕蠶砂枕
古人將蠶砂炒熱後裝入袋中,趁熱敷患處,可治諸關節疼痛,半身不遂。
民間用蠶砂作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蠶床中的蠶砂蠶床中的蠶砂
散蠶砂清洗散蠶砂清洗

本品來源

本品為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 Linnaeus)的乾燥糞便,蒐集家蠶糞便,曬乾,篩淨雜質即得。
大蠶大蠶
剛出生的蠶寶寶剛出生的蠶寶寶
吃食的蠶吃食的蠶

功能主治

祛風濕,止痛。用於腰膝關節疼痛,月經過多,腹痛,皮膚風疹

用法用量

取15~40克,包煎;外用裝布袋蒸熱熨患處。摘錄自《全國中草藥彙編

鑑別用藥

蠶砂與木瓜均能袪風濕、和胃化濕,以治濕痹拘攣及濕阻中焦之吐瀉轉筋。但蠶沙作用較緩,又善袪風,故凡風濕痹痛,不論風重、濕重均可套用;木瓜善舒筋活絡,長於治筋脈拘攣,除常用於濕阻中焦吐瀉轉筋外,也可用於血虛肝旺,筋脈失養,攣急疼痛等。
濕滯大腸
蠶砂蠶砂
【臨床表現】身熱不揚,頭暈脹如裹,甚則神志昏蒙,脘痞,嘔惡,少腹硬滿,大便不通,舌苔垢膩,脈濡。
【證候分析】這個證候是濕邪阻滯茌大腸,選自《溫病條辨·下焦篇》第 55條。身熱不揚,說明是濕重於熱,熱蘊濕中。這個證候的主症是大便不通, 因為濕邪粘滯在大腸,導致傳導失司,腑氣不通,所以大便不通。大便不下則體內的濁氣不能排出,濕邪沒有出路,所以就以大腸為中心瀰漫三焦。濕濁上蒙清竅,濁邪害清,就出現頭暈脹沉重,如蒙如裹。濕濁上蒙心包,就可見神志不清,意識朦朧。濕阻氣機,中焦痞塞,脾胃升降失常,就出現脘痞,嘔惡。大便不通,下焦氣機不利,氣滯於少腹,所以少腹堅硬脹滿。硬,是指用手按之堅硬;滿,是指病人自覺脹滿。因為它是濕阻氣機而不是燥屎內結,所以少腹按診雖硬,但是卻沒有燥屎糞團。另外,燥屎內結的舌苔是黃燥或焦燥,而濕滯大腸的舌苔不僅不燥反而垢膩。所謂垢膩,是指膩苔的顏色白、灰、褐相兼,粘膩穢濁。脈濡而不數,也是濕重於熱的徵象。
【方藥】宣清導濁湯(《溫病條辨》)
豬苓五錢(15g)、茯苓五錢(15g)、寒水石六錢(18g)、晚蠶砂四錢(12g)、皂莢子(去皮)三錢(9g) 、水五杯,煮成兩杯,分二次服,以大便通快為度。
【方解】宣清導濁湯的方劑名稱實際上就包含了治法。宣清,就是升清氣,導濁,就是降濁氣,也可以說是升清降濁法。脾主升清,所以升清就是指升脾氣;胃主降濁,所以降濁就是指降胃腸的濁氣。治療用藥從祛濕、行氣入手,濕邪去除,氣機通暢,則清氣自升,濁氣自降,也就是達到了宣清導濁的目的。宣清導濁湯中用豬苓配茯苓以淡滲利濕,茯苓又能健脾。寒水石(即石膏)入中、下焦,在利濕的基礎上,清下焦之熱。晚蠶砂甘辛溫,皂莢子辛溫走竄,這兩味藥相配,以晚蠶砂化大腸的濕濁;皂莢子辛溫走竄,燥濕開郁,通關利竅。這個方劑沒有用其它的開竅藥,是因為病人神志昏迷的程度並不重,大腸的氣機通了,濕濁下降了,神志自然就清醒了。如果神昏較重,也可以配蘇合香丸。晚蠶砂與皂莢子這兩味藥是一對,稱為“對藥”,它們互相配合,能互相促進,共同起到宣清導濁的作用。宣清與導濁二者之間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晚蠶砂把大腸的濕熱向下導,主要起導濁作用;皂莢子辛竄開郁,宣通氣機,主要起宣清作用。反過來看,晚蠶砂導濁的同時也就促進了宣清;皂莢子宣清的同時也就促進了導濁。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宣清就能導濁,導濁也能宣清,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而密不可分的。豬苓與茯苓通過利尿也可以導濁,濁氣下行了,清氣自然就升。從總體來看,這個方劑是促使濕濁下行,以導濁為主,通過導濁而宣清。這裡還要強調一個問題,濕邪在下焦,無論是在大腸還是在膀胱,都應該用淡滲利濕藥,只要是從小便把濕邪導出去,大腸里的濕邪也就觶除了,氣機通暢則大便自下,所以說利小便就可以通大便。有些泄瀉的病人用利尿滲濕藥治療,通過利尿就可以止瀉,稱為利小便以實大便,也是這個道理。 (摘自《劉景源溫病學講稿》P217、2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