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艷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78年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武漢市藝術師範學校
- 代表作品:《茉莉花兒淡淡開》
- 個人特長:聲樂,網頁製作,主持,演講
人物簡介,個人特長,工作理念,成長曆程,獲獎情況,
人物簡介
馬艷新,女,1978年生,湖北省武漢市歷史教師。職前曾經是音樂教育專業畢業,從事中學音樂教育工作,在單位當過團委書記,任過班主任。參加工作後業餘時間參加湖北省自學考試學習,華中師範大學國小教育專業專科畢業,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本科畢業。後來改行從事中學歷史教育工作,獲得武漢市首屆歷史與社會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武漢市東西湖區(教育案例分析、電子教案、英語、師德演講、自選一項特長)五項技能比賽中獲一等獎等;多年堅持讀書寫作反思,有部分歷史與社會教育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課件、教育部落格等分獲國家省市獎項;多次參加教師類演講或徵文獲獎;湖北省國語測試員;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歷史與社會論壇版主,並在人教網歷史與社會專欄開設優秀教師個人專輯;起點中文網授權A級簽約作家;新教育實驗網路師範學院網師學員。
個人特長
鋼琴,聲樂,指揮,網頁製作,主持,演講。應邀參加地方各類藝術比賽或指導取得多次獎項,深受好評。
工作理念
做一名有思想、有創新、有快樂、有收穫的新時期教育工作者。
成長曆程
2003年,由於學校工作分配的需要,馬艷新既教音樂又教歷史,並且是以教歷史為主,音樂課沒有安排,但大型音樂活動要承擔。從她個人的發展上看,她更喜歡歷史。
教歷史需要充電,需要成長,因此,她沒有和同齡教師一樣陷入職業生涯的倦怠中,相反,要勝任歷史教學,對她來說,是一次新生。
教歷史是一次新的成長,學史可以明智,頭腦中原有的思維方式漸漸被打開,很多音樂專業知識在歷史中也能找到相互編織的答案。剛轉行的那幾年,她以教材為主,嘗試做一個合格的歷史老師,教學僅僅圍繞著教材和試題打轉。
在新課程的探索中,她從一個完成型老師開始轉型,下班後會看看書,有時寫點教學反思,也是因為新課程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她開始系統讀書了。關於歷史知識的匱乏,不是弄懂了教材和教參就可以把書教好,也不是會做習題就可以自由的凌駕自己的課堂,在新課改的學習中,她喜歡上課堂探究模式教學,並且這種喜歡成為她面前的奮鬥目標,一定要改變歷史教學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不僅用探究教學帶給學生樂學的課堂,拓展學生們的歷史視野,更要帶給他們理想的分數。
然而,領導是只看分數論英雄的,當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時,要不要繼續追求?她告訴自己,即使摔的頭破血流,也會堅持到最後,所以必須承受嘗試失敗的陣痛。
在學習成長的歲月里,在同行網友的邀請下,2007年底她被推薦到去人教網歷史與社會論壇做版主,管理論壇是版主的責任,收穫的是她個人專業上的發展,同時認識了優秀同行教師,馬艷新以他們為榜樣,學習收穫了很多。但是這些,還是不夠的,她的理想課堂還很遠,不管是歷史與社會課程還是歷史課程,只要還有屬於自己的課堂,那么追求理想課堂的夢想就不會停止。
2009年,她加入朱永新教授創辦的新教育實驗,成為一名網路新教育實驗學員,她的視野再次被展開,仿佛從懵懵懂懂中真正醒來,在網師學習歲月里,每天幾乎是學習和寫作到深夜12點,她需要這種生活,白天工作後,晚上讀書,反思,感受做教師的幸福,沉浸在充實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生活中。
工作之餘,她用文字記錄女兒成長,近20萬字的隨筆在起點中文網發表,同時成為這家網站的A級簽約作家。而同時,她繼續把自己埋進經典的書堆里,讀網師課程中的那些書籍,《蘇菲的世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教育目的》、《教育人類學》、李澤厚的《論語今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她喜歡讀黃仁宇的歷史書,《萬曆十五年》、《大歷史觀》等,也讀錢穆的《歷史研究法》,讀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也讀很多歷史人物傳記;讀《世界史》、《全球通史》、《四書五經》、《戰國策》、《二十四史精華》;還讀王德峰的《哲學導論》和《藝術哲學》、羅素著《西方的智慧》、《歷史視野中的西方教育哲學》等,在閱讀的過程中,知識拓寬了,閱讀或許只是剛開始起航,她發現自己的課堂可以更加自由了,在她的課堂,儘管還是會有探索失敗的陣痛,仍然不會放棄,繼續追求一種生命化的理想課堂。
獲獎情況
4、2009年參加湖北省中國小教育科研論文評比榮獲二等獎。(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
7、2011年在全國語言文字“雙推”博文評比榮獲中學教師組二獎。(教育部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司)
(2006年至今,曾有部分教學論文、案例、課件、部落格等獲得區、市、省、國家級獎項;國語比賽師德演講獲獎;輔導學生參加歷史競賽多次獲得區市級獎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