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原名:MacartneyHalliday中文譯名:馬格里
生卒日期:1833-1906
國籍:
英國人,後加入中國籍,字清臣,以示對清廷之忠貞。
畢業院校: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
任
常勝軍頭領
白齊文的秘書,僅兩月。同治二年(1863年)加入淮軍,任張遇春統領的春字營炮隊教習,並率隊隨李鴻章在上海、崑山、蘇州等地同
太平軍作戰,深得李鴻章信任。十月,蘇州發生殺降事件。後李鴻章請潘曾瑋找馬格里出面調解,馬格里勸說戈登,殺降事件才得以了結。
馬格里在加入淮軍後,李鴻章故於同治二年(1862年)在上海附近的松江設立了
上海洋炮局(
長安汽車前身)。
馬格里被撤職後,閒居金陵。適馬嘉里案發生,
郭嵩燾奉命以
欽差大臣赴英“謝罪”兼設立駐倫敦使館。由於英國駐華公使
威妥瑪“屢稱其(馬格里)能”;
曾紀澤也代為說項;李鴻章自己也“夙知其忠厚可用”,遂由李鴻章向
郭嵩燾推薦馬格里作為訪英隨員之一。光緒二年(1876年),馬格里以三品銜候選道充任三等翻譯官,隨
郭嵩燾出使英國,協助設立中國使館。此間,馬格里因熟悉中英各事,對
郭嵩燾多所襄助,為郭嵩燾辦理英文文案,處理外交庶務,並時常向郭嵩燾灌輸西方禮節、風俗、文化、科技等知識。
郭嵩燾卸任後,馬格里亦返華而轉任英使館
參贊,直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去職。
馬格里初為淮軍槍炮教練,後改為督造炮彈、主持新式的近代兵工廠的生產,跟隨李鴻章十餘年,深為李鴻章倚重。
中法戰爭時,馬格里曾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提出調解草案七條。1906年,馬格里在英國去世,終年73歲,其時尚任倫敦中國使館顧問。死後,英王賜予爵位,舊中國上海的英租界內還有以他的姓名命名的街道。
草創洋炮局
馬格里爵士,英國奧金萊克人,獲愛丁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陸軍第99聯隊軍醫,後鎮壓
太平天國運動的中外混合部隊“常勝軍”任職。這支隊伍受淮軍統帥
李鴻章的節制。
李鴻章親眼目睹了西式戰法和洋槍炮的威力,便醞釀了創辦自己的兵工廠,生產新式武器,再加上聘請外國教官,使淮軍戰鬥力大大提高。精明的馬格里看透了時局,一心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想方設法加入淮軍,當上了外籍“教習”(教官),得以接近李鴻章。馬格里的筆記中寫道:“我在被批准脫離英軍後,便投效了李鴻章。第一件事就是向他指出,當時他購買外國軍火所付的價格過高,買一顆從英國炮船上偷來的普通的12磅炮彈要費30兩銀子,買一粒最壞的銅帽也要16兩銀子,即6英鎊。我告訴他,歐洲國都開辦大工廠製造軍火。中國若要為本身利益著想,也應該建立這樣的製造廠。”這番話打動了李鴻章,於是馬格里毛遂自薦,帶領工匠以手工方式進行試製。他以土法上馬,用粘土製造一個熔化爐,使用簡陋的工具和設備,東拼西湊,造出了一些炮彈、藥引、炮門紙管自來火。恰逢一位英國軍官士迪佛立前來拜訪李鴻章。
李遂請他過目鑑定這些樣品,在得到士迪佛立的好評之後,又經過試用,證明質量尚可。1862年,李鴻章授權馬格里雇用50名工人,在淞江縣的一個廟宇里籌建
上海洋炮局,於1863年4月建成。
草創的上海洋炮的設備十分簡陋,除到上海向外商購買一些,還募外國工匠“由香港購辦造炮器具”。李鴻章從創辦伊始確立了由洋人、國人分別管理廠的兩種模式。為此,李鴻章“令參將韓殿甲督率中國工匠盡心學習”洋工的技藝,還特意地把“學識深醇,留心西人秘巧”的
丁日昌從廣東調來,並將炮局分為三個分廠,由馬格里和中國官吏劉佐禹共同領導1個分廠,另2個分廠由韓殿甲、丁日昌分別領導。當時人稱“上海三洋炮局”(韓、丁領導的2個分廠於1965年併入上海的“江南機器製造局”)。作為“總辦”(廠長)之一的馬格里成為中國近代工業史上第一位外籍廠長。
主持金陵製造局
1863年底,李鴻章移淮軍攻克蘇州,上海洋炮局也遷至蘇州原
太平天國納王府,改稱
蘇州洋炮局。此事發生的“阿思本艦隊事件”為洋炮局的發展帶來了契機。該艦隊艦隻系清政府委託
總稅務司李泰國(英國人)向英國人購買本想以此為基礎創立中國海軍。但李泰國與艦隊司令阿思本簽訂了由英方獨攬艦隊全權的協定。清政府無法接受這一完全受制於人的條件,只好忍痛將已來華的艦隊遣回英國,並革退李泰國
總稅務司之職。清政府為此白白花費106、7萬兩銀而一無所獲。當時該艦隊有一套製造、維修軍火的機器設備,包括蒸汽鍋爐、化鐵爐、鐵水包和各種工具機等,號稱“水上兵工廠”馬格里於1864年1月慫恿李鴻章買下這套設備,以擴充洋炮局的家當。
馬格里在工廠里安裝投產這套設備後,該廠成為江蘇省、也是中國第一個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並具有機械化生產能力的企業,每周能生產2000發左右的槍炮彈及其它一些軍火,產品的成本也大為降低,大小不等的炮彈約需1至3銀元,比起購買外國投機商的每發12鎊炮彈須費30兩銀子,簡直是天壤之別。為此,李鴻章兩次奏請清廷旨準,先後援予馬格里三品頂戴、加“
道員”虛銜。
李鴻章十分器重馬格里,經常垂詢,除了商談軍務,還與他談及西方科技發明、中外關係等,有時還請他出面協調李與其他外國人之間的矛盾。李鴻章的知遇和清廷的厚賞,使馬格里中國得到發展。他娶了太平軍判將、原
太平天國“納王”的女兒為妻,生有三子一女。他的子女後回到英國成家立業,馬格里的長子還起了一個寓意子承父業的名字“馬繼業”,部任英國駐中國新疆喀什的領事。
馬格里的成果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視。早在1859年,英法聯軍侵略天津大沽口時,清軍初戰告捷,軍隨部門即下令由火器營依樣仿造繳獲的洋槍洋炮,無奈“無師自學”僅能仿其皮毛,“而不克究其精微”。清政府只得從
火器營中曾研究洋槍洋炮的兵弁中挑選48名學員,派往學員後來成為清政府軍工企業的骨幹。
1865年夏,李鴻章晉升為代理兩江總督,駐節被清軍攻克的江寧,並將蘇州洋炮局馬格里分廠的人員、設備一同遷去。經過一年多的擴建,一個規模更大的兵工廠——
金陵機器製造局矗立在南京瓷塔山。該廠的機械化程度及生產力水平在當時的中國堪稱一流。朝廷重臣、洋務派代表人物
曾國藩參觀後在日記中寫道:“其中如造洋火銅帽,鋸大木如切豆腐,二者尤為神奇。”該局初有工人400餘人,後來增加到1200人。
金陵製造局一直控制在李鴻章手中,視其為淮系
軍閥集團的命根子。1866年10月李鴻章奉調北上圍剿
捻軍,他直言不諱地在奏摺中表示,他創辦金陵製造局是淮軍的“命脈所系,誠不敢輕以付託”,他以該局的經費由淮軍軍需款項下籌拔等理由,繼續控制該局人事和經營。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後,金陵製造局產品的很大部分仍供應淮軍,以及用來建設天津大沽口等直隸沿海國防設施。
李鴻章對馬格里非常寵信,援予他總攬全局“督辦”大權,地位在中國“總辦”劉佐禹之上;給予他豐厚的薪水,另拔款2000兩銀為之建豪華私人別墅,特許他擁有一支公費開支、10多人組成的私人衛隊。馬格里知恩圖報,為了擴大產品品種,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他親手組織試製火箭等新式武器並獲得成功。1870年,金陵製造局增設火箭分局,將霍爾火箭正式投產。1872年10月,李鴻章召馬格里到天津,支持金陵製造局的發展規劃。馬格里提出到歐洲考察及採辦設備、原材料的要求,也得到李的批准。
1874年3月,馬格里回到中國。他用購回的外國設備擴建了金陵製造局,並轄有火藥局、火箭分局、水雷局等等,規模僅次於上海江南製造局,以生產的槍炮、彈藥的種類多、品種全而聞名。
專橫被辭
隨著金陵製造局逐步發展,馬格里變得專橫跋扈,私慾也不斷膨脹。“1874年,他從歐洲回到中國以後,專橫更甚往日”。在企業的決策上,一般說洋務企業的“總辦”、“督辦”不能擅自作主,必須聽從上一級的指揮。馬格里利用李鴻章對他的言聽計從,實際上大權獨攬,超越本應只負責導、督查責權的“督辦”身份,凌駕於一切人之上,經致和“總辦”劉佐禹關係十分緊張。對待下屬,馬格里更是不可一世,有異者動輒撤換,還命令衛隊鞭打不聽話的工人。劉佐禹向李鴻章狀告廠里外國人對中國人封鎖技術,馬格里則反駁說,他無權掌握指導訓練所必須的勞動力。他指責中國監督沒有徵求他的意見,就作出了人事調動;更有甚者,調人往往基於裙帶關係或任人唯親,其後果是職工中充斥阿諛奉承的人和親信心腹,他們不是沒有學習興趣,便是學得很慢。馬格里的反駁的確道出了中國封建官僚的腐敗。李鴻章篇袒馬格里,將劉佐禹調離,任命段壽和為“總辦”。
段壽和處事圓滑、精明,不與馬格里正面衝突,暗地則將馬格里如何專橫跋扈,欺辱中國人及壟斷技術,亂開支、出國考察時大肆揮霍公款等不軌之舉向李鴻章一一密報,從而動搖了李鴻章對馬格里的信任。1874年,李鴻章為制約馬格里,任命郭道直為“總辦”,使中國“總辦”增為2名;同時“將馬格里的地位降為外國指導”,並下令解散馬格里的私人衛隊。面對自己特權的喪失,馬格里以辭職抗爭,想以“撂挑子”來要挾李鴻章退步。就在不久後,一件突發性的重大事故加快了他的失寵。
1875年1月5日,金陵製造局為天津大沽炮台製造的大炮在試射時,有2門當場爆炸,炸死官兵7人。李鴻章召馬格里來現場查明事故原因。馬格里拖了2個月才遲遲到來。結果在他親自主持下,大炮於再次試射時依然爆炸。幸虧事先有備,未傷及在場人員。經檢查,鑑定,炸炮原因是造炮的原材料質量低劣,這批材料本是作為平衡船體的壓艙鐵從外國隨船運抵中國的。為了趕生產進度,經馬格里批准,將這批劣材料用來造炮,以待合格原材料到貨後再更換,不料釀成大禍。李鴻章生怕清政府追究如此重大的事故責任,便責令馬格里承認錯誤,自請嚴處,但馬格里拒不承擔。禍不單行,5月19日,金陵製造局又發生一起惡性事故。據《申報》報導:“是日午,該局工匠正在作工之際,忽因石磨偶與鐵器傢伙相碰,鑽出一星之火,落在火箭之上,頓時箭發,直射火藥桶內,但聞霹靂一聲,勢如山崩地裂,連人帶屋衝上雲霄,頓時燒毀房屋數間,工匠3人亦炸為飛灰。”這對
馬里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7月7日,李鴻章撤去馬格里在金陵製造局的職務,但念他在麾下效勞洋務多年,不無功績,於是推薦給中國派駐英公使
郭嵩燾顧問(一說是當秘書)。馬格里於1876年隨郭到倫敦任職,於1878年在英國逝世。
作為中國一位“洋廠長”,馬格里在華服務軍工企業12年。時代的機遇使他扮演了中西之間軍火生產掮客的角色。
人物生平
初至清朝
鹹豐八年(1858年)隨英國侵略軍來華,任第99聯隊軍醫。
在英軍服役期間,他與當時的英國軍官戈登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友誼。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馬格里辭去英軍職務,任常勝軍頭領白齊文的秘書,僅兩月。
同治二年(1863年)加入淮軍,深得李鴻章信任。
殺降事件
十月,蘇州發生殺降事件,隨淮軍圍攻蘇州的常勝軍頭領戈登,以為誘殺降將為不仁之舉,且殺戮過重,為此與李鴻章一度勢成水火。時馬格里已娶太平天國納王郜永寬(蘇州獻城主謀,亦被殺)侄女為妻,即是為苦主,戈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為馬格里打抱不平。後李鴻章請潘曾瑋找馬格里出面調解,勸說戈登,殺降事件才得以了結。
改革貢獻
馬格里在加入淮軍後不久,即向李鴻章建議:“歐洲各國都開辦大工廠製造軍火,中國為本身的利益著想,也應該建立這樣的製造廠”。李鴻章在實戰中也深切認識到洋槍洋炮“實為利器”,故於同治二年在上海附近的松江設立了一個炸彈局,仿造短炸炮,由馬格里和知州劉佐禹共同主持,每月可造炮彈數千枚。十月,淮軍攻下蘇州後,炸彈局也遷往蘇州,更名為蘇州洋炮局,馬格里為總管。到同治三年(1864年),該局製造大小炸彈每月約千餘枚。九月十一日,馬格里因隨李鴻章教練洋槍、製造火器得力,得賞三品頂戴。四年(1865年),蘇州洋炮局遷往南京聚寶門外,更名為金陵製造局,專為淮軍造槍炮彈藥。馬格里仍為監督。對局中的一切事務,馬格里都與李鴻章保持著密切聯繫,李鴻章遇到疑難問題,總是來找馬格里做顧問。十一年(1872年),李鴻章在金陵通濟門外建立火藥局,馬格里受李鴻章委派,前往歐洲購置設備、招募洋匠。直至光緒元年(1875年),由於金陵製造局所造的兩門新炮,在大沽炮台試放時發生爆炸,並炸死士兵七人,馬格里遂於七月初七日被李鴻章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