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軍事作用,編制,代表人物,烏蘭泰,塔齊布,地理位置,傳說,
歷史沿革
火器營,營中修五條橫街,將各旗營區相隔開。每營章京下設五個掰子,各負一檔,分別負責政務、經濟、戶檔、錢糧、營務。街道、部分老營房屋尚存,是研究清代滿洲八旗歷史重要實物資料。火器營是北京滿族的一個聚居地。上個世紀80年代這裡成立了滿族文化站,曾為保護和傳播滿族的歷史文化做出很大貢獻。
清乾隆35年(1770年)建,系火器營八旗官兵合操、演武之地。火器營專職製造炮彈、槍藥和各種戰鬥所需的火器,也演習弓箭、槍炮技術,擔負京師的警戒任務。火器營城為長方形,南北長約四里,東西長約一里,是一個獨立的,帶有城牆和門。
最早設火器營在康熙三十年(1691)。選八旗滿洲、蒙古習火器之兵,另組為營。營兵有鳥槍護軍與炮甲兩種,額定滿洲、蒙古每佐領下鳥槍護軍六人,炮甲一人,分內外二營操演,在城內的為內火器營,分槍、炮兩營。在城外的為外火器營,專習鳥槍。內外二營,共有鳥槍護軍五千二百多人(內有護軍校、藍翎長、隊長各一百二十人,並有筆帖式十六人掌文移)炮甲八百八十人,養育兵一千六百五十人(備補充鳥槍護軍),三種兵總數是七千八百多人。內外火器營分別定時訓練,除操演槍、炮之外,並操演步射、騎射及各項技藝。
300年後,當我們再尋故地時,營房內早已舊貌換新顏。360路公共汽車已從營中駛過,營房北部正紅旗、正白旗已改建為空軍指揮學院。今昔變化雖大,我們還是依據營中高大的槐樹,有規則的房舍,重繪出了外火器營昔日八旗分布情況。然而,當我們把這份充滿幾何圖形的圖紙展示在專家的面前時,我們不得不佩服先人因地制宜的超人智慧。
因為外火器營是沿清水河流向而建,故營輪廓極不規則。外火器營建成後,給我們留下的是這樣一張圖形:整座營房似 一艘揚帆啟程的航船,自西北向東南方駛去。北部正白旗和八旗檔房的突出地如船舵,南部正藍旗的關帝廟內的那根旗桿猶如高大的船桅。
要想把這不規則的菱形劃分出八等份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當我們把平面圖展開後,方知外火器營眾多營房是由八塊大小、尺寸完全相同的梯形塊所組成。這樣的劃分,加上統一的建築施工,在不規則的地形上,使得八旗的房屋分配、使用、附屬設施極為合理,各旗的房屋數目完全相等。
外火器營除八旗營房外,連通八旗之間的還有南北走向三條寬6米的大街和8條中街。這三條大街分布的也十分合理,每旗所轄的大街長度完全一樣,除上述街道外,營內自南往北還有八條橫胡同,每條橫胡同之間再分有七條小胡同,這樣,整個營房自南往北有大小街巷65條之多。外火器營的內外由環營大牆區分,大牆又稱“老牆”,長四公里,由三合土壘成。營牆外有護營河,起著排水的作用,外火器營的布局不同於圓明園護軍營和香山腳下的健銳營,後兩營地域廣大、八旗營房設定極為分散,而外火器營的八旗全部設定一個高大的圍牆裡面,猶如一個小小的獨立王國。
外火器營的西門和南門外各有教軍場一座,西門頗大,為八旗會操練兵的地方,有檢閱大殿,稱“演武廳”。在西門與演武廳之間路北,有北房五大楹,進門則是院落,極大,有各種房屋三十間,此處為外火器營檔案,負責全營軍事訓練,火器製造和發放俸米、俸銀的辦公地點。
外火器營最大的變化是在“七七事變”後,日本兵侵占領了北平,也闖進了這座160多年的營房,他們推倒了北面的營垣,將北邊的四旗地界全部劃入他們征地的範圍。抓我們的人去為他們做勞工,修建西郊飛機場,在日本侵略軍統治的年代裡,旗營里的人們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北四營的營房變成了廢墟,變成了侵略的軍營。飽經蒼滄的火器營向世人哭訴著這段悲壯的歷史。
現在外火器舊址,營區的周邊界,主體街道,極少部分的老營房遺址尚存,最為顯赫的是永山宅院,今為國小校。整位宅院由兩部分組成,進大宅門,迎面為磚雕影壁。此時路分左右,達東西兩院。進屏風門,西院有北房正廳五間,南房七間,房間建築前廊後廈,院中寬闊。東院前半部南北各有正房,倒座五間,獨西牆外有胡同一條,通宅第後院,院之北郊有房十五間,多為僕人、庫房作用。整個宅院有人物園林彩繪近三十幅,其色調鮮艷,形象逼真。
由於外火器營內生活的旗兵及家眷達萬餘人,加之旗人所有的俸祿(俗稱鐵桿莊稼)待遇,強大的購買力使不少山東、山西和附近十餘村的商人、小販雲集營房南門外,使蘭靛廠集市更為紅火,成為西部的一個重要農產品集散地。
85年,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外火器營滿族文化站成立,每逢年節引得不少滿、蒙、苗、錫伯、回族後裔雲集。
軍事作用
火器營在清一代究竟起著多大作用和有關火器在軍事上的威力呢?清人陳徽言所著的《武昌紀事》中說:“古今軍中利器,異時殊宜,近惟火炮最擅制勝。我朝開國,及平定西域,征兩金川,前後大小戰功,皆賴其猛烈之力。欽定皇朝禮器圖式,詳載諸炮名式,如天聰五年造紅夷大炮,名曰天佑助威大將軍。其後復造神武大將軍、神威無敵大將軍、武成永固大將軍皆是。此次賊寇武昌,城上置大炮自七百斤至千斤等,轟擊皆不能逾江。約計炮子所及,僅三五里而止,令人憤懣。僉咎鑄法不精,弗如登舟之炮,可擊四十里,東粵之炮,可穿土尋丈,為能得力。竊謂此乃火藥未盡,善炮不任過也。
《武備志》詳載造火藥法,以研極細,置手心燃之,不爇手為佳。近又見勞司馬光泰所著《炮藥說》,亦極明白精當,爰節錄之。以備採擇。其說云:煉硝煎至二三次,白糖以去盡其泥,蘿葡以去盡其鹽,雪水以去盡其礬。然後取面上之牙入,用其底清水漂之,盡如雪體而止。其次煉磺,茶油煎之以去其面,牛油煎之以去其底。尤重選炭,洋人用藤炭,俄羅斯用布花炭。中國無藤,麻桿代之布花,則紜線絞把,煅以良工,自能成炭。又參用葫蘆殼炭,摩犀公角炭,大梅片面製法,柳炭照常麻桿去頭尾,火候宜細煅,葫蘆殼亦同摩犀公角打碎,以鐵鍋煅之,使燒透煙盡而止。再以芭蕉樹取汁多煎之,次日澄清,去其水,加大梅片,共入鍋內。鍋外用滾水泡之,使溶化成糊,收存待用。每藥一百斤,用淨硝七十六斤,淨磺十一斤,麻桿炭四斤,柳炭四斤,布花炭四斤,葫蘆殼半斤,公犀角二兩,梅片二兩,煅煉成糊。入汾酒二十斤,合舂為藥,舂力愈多愈好,研煉有光。然後羅篩成細粒,以少許置掌中,火試之不燒手,此為上藥。先時須較準各炮食藥分量,一一記明,某炮食藥若干,用紅布袋盛之,配合藥缸大小裝入。再用引門鐵錐探入,刺破布袋,然後下烘藥點放,乃可得用。
至放炮之法,遲速疾徐,更宜講求。凡大炮裝藥甚難,不可輕放,必待賊將近,可以一放成功。否則賊未至,炮先鳴後無以續,即抬炮鳥銃亦然。五放則炮身通紅,不能入藥,故點放不可不慎。惟子母鐵炮,自朝至暮,可連環接放,最為得用。苟能多制此炮,配用此藥,何賊不可克,何敵不可攻。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炮此藥,即利器之謂。
編制
統領火器營的為掌印總統大臣一名,總統大臣若干人(由王公、領侍衛內大臣、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內派充)。所轄內外二營,有翼長各一人,署翼長營總各一人,營總各三人,鳥槍護軍參領各四人,副鳥槍護軍參領各八人,署鳥槍護軍參領各十六人,分掌內外火器營訓練之事。
清外火器建設於乾隆35年(1770年),有各種營房、官房1700多間,建成後命本營八旗滿洲弁兵移駐,俾群聚環居,便於演習。營房西門外,辟有大教場,為八旗火器營兵合練之地。內有演武廳、抱廈、配殿、看守房、月台、門樓等高大建築。事實證明,在以後的歷史上,我們看到外火器營的設立為清統一國家,平準噶爾、定回部、掃金川,降緬甸、鎮安南、屏衛關隴,鞏固邊疆,維護祖國統一和安定起了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
烏蘭泰
塔齊布
滿洲陶佳氏,由普通護軍升至藍翎衛、三等侍衛。後作戰有功,經曾國藩保奏:“塔齊布短衣草履、日督麾下士卒演鴛鴦連環陣、對放槍炮,數伏數起,臨敵畏心,悉成勁旅。觀其奮往耐勞、深得兵心,洵忠勇可大用”,後升副將。又因塔齊布“膽識俱壯,訓練認真”賞總兵銜。塔齊布左臂刺有“精心報國”四字,每戰必匹馬當先,忠通絕倫,屢瀕危險,常有奇緣,得免於難。同治帝曾賜三等輕車都尉,入放昭忠祠。
火器營中的顯赫人物,多是以軍功起家的。滿旗著名學者金啟琮先生著:“辛亥革命以後,南方來了很多議員,督軍到北京開會。其中有人到外火器營尋找塔齊布的後人,並給塔齊布修了墳。據說該大員上輩受過塔齊布的提拔。當然,對於上述將士,要從歷史上給予評價。
地理位置
傳說
在清末民初的時候,火器營是製造槍炮的,火器營村是滿族的聚居區,住著宋老三一家,靠種大煙、開煙館為生。老兩口子膝下無兒,所生一女起了個乳名叫大蓮。大蓮長到十六七歲的時候,真可謂是亭亭玉立,說媒的人踢破了門檻,但是宋老三兩口子整天吃喝玩樂,不關心女兒的婚姻大事,後來遇到本村青年農民佟小六,他們兩個就偷偷地相愛了。有一次小六來到大蓮家,他倆在偷偷地幽會當中被父母發現了,這一下可惹了大禍了,這是辱沒祖宗、敗壞門庭。大蓮的父親就用皮鞭子把大蓮打得皮開肉綻,給她一把菜刀、一根繩子、一把剪子叫她自裁,最後大蓮被逼無奈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一狠心就跳了門口的一條河,叫做清水河。(清水河就是從頤和園出來的長河。)跳了河以後,小六知道害怕就跑了,過了一段時間他想大蓮怎么樣了,聽說大蓮已經跳河死了,他帶著燒紙來到清水河,在一個淒風苦雨的夜晚,來祭奠他的大蓮妹妹,祭奠完了以後可憐的小六也跳了河,這個故事應該是一個雙方殉情的故事。
為紀念這個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後來有人編成了小曲去到處傳唱,《探清水河》從此就在北京廣泛地流傳開來了。這個故事還有版本不同的很多結尾,不管哪種結尾都是很悲涼的:結尾一,小六祭奠完大蓮之後,隻身來到北京,到東城區豆芽菜胡同,在一個鞝鞋鋪當了一個學徒工,出師以後終身不娶;結尾二,小六被他親娘舅親自推到河裡面去,因為小六有傷風化、辱沒祖宗,所以不得不這么做;結尾三,當地的官員看上大蓮的美色逼大蓮做小妾,堅貞的大蓮死活不從,官員記恨在心,叫了一幫人深夜裡把大蓮推到了清水河裡,小六知道後帶了一把明晃晃的大砍刀來到清水河,幾刀砍死了官員,然後投案自首,被發配新疆,不知所終。不管怎么說,結局都是以悲情而告終,留給後人的,只有這首有故事情節的《探清水河》。
北京小曲《探清水河》
桃葉那尖上尖
柳葉兒那遮滿了天
在其位的這個明啊公
細聽我來言吶
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藍靛廠啊
藍靛廠火器營兒有一個宋老三
提起了宋老三
兩口子賣大煙
一輩子無有兒
生了個女兒嬋娟吶
小妞哎年長一十五啊
起了個乳名兒荷花萬字叫大蓮
姑娘叫大蓮
俊俏好容顏
此鮮花無人采
琵琶斷弦無人彈吶
太陽落了山
秋蟲兒鬧聲喧
日思夜想的六哥哥
來在了我的門前吶
約下了今晚三更來相會啊
大蓮我羞答答低頭無話言
一更鼓兒天
姑娘我淚連連
最可嘆二爹娘愛抽鴉片煙呦
耽誤了小奴我的婚姻事啊
青春要是過去何處找少年
二更鼓兒發
小六兒他把牆爬
驚動了上房屋痴了心的女兒嬌娃
急慌忙打開了門雙扇吶
一把手拉住了心愛的小冤家
三更鼓兒喧
月亮它照中天
好一對多情的人對坐話纏綿吶
鴛鴦吶戲水我說說心裡話呀
手拉著痴情的人不住地淚漣漣
五更天大明
爹娘他知道細情
無廉恥的這個丫頭哎
敗壞了我的門庭吶
今日裡一定要將你打呀
皮鞭子蘸涼水定打不容情
大蓮無話說
被逼就跳了河
驚動了六哥哥
來探清水河呦
親人吶你死都是為了我呀
大蓮妹妹慢點走等等六哥哥
秋雨下連綿
霜降那清水河
好一對痴情的人
雙雙跳下了河呦
痴情的女子那多情的漢吶
編成了小曲兒來探清水河
編成了小曲兒來探清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