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音樂家)

馬可(音樂家)

江蘇徐州人。馬可早年就讀於河南大學化學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投筆從戎,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演劇三隊,後擔任國軍軍委政治部抗敵演劇十隊指揮音樂創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可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1976年7月27日
  • 職業:作曲家
人物簡介,主要貢獻,歌曲作品,秧歌劇作品,管弦樂作品,

人物簡介

馬可,作曲家,江蘇徐州人,1935年在河南大學化學系學習,同年參加一二九運動。後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巡迴演劇第三隊。1937年後從事抗日宣傳活動,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1943年)、《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1942年入黨。
馬可與少年兒童在一起馬可與少年兒童在一起

主要貢獻

1939年,馬可赴延安,加入“魯藝”音樂系,發起組織“中國民歌研究會”,採集、記錄大量民歌和民間音樂,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魯藝到東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到北京擔任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主任,戲劇研究員音樂研究室主任,中國音樂學院成立後擔任院長,兼任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人民音樂》雜誌主編。
馬可塑像在徐州五中落成馬可塑像在徐州五中落成
他的主要作品有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合唱《呂梁山大合唱》,歌曲《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等。
他還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冼星海傳》等音樂理論書籍。
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殯儀用曲。
建國後,歷任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室主任、歌劇系主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兼中國歌劇舞劇院院長、《人民音樂》主編。1953年6月,馬可在《新觀察》(第12期)著文《二人轉》,稱讚東北區代表團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會上演出二人轉。他稱《西廂》的兩個人物“一個是羞羞答答的多情小姐,一個是熱情坦率的丫頭,表演者很能抓住人物的性格,成為一段處理得非常細緻的戲劇”。 1976年7月27日 音樂家馬可逝世。在音樂理論研究上,除了對冼星海作專題研究,著有《冼星海傳》外,還涉及到新歌劇的發展、戲曲音樂改革、革命音樂傳統和民眾音樂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並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等書和二百餘篇論文。他在歌曲創作、歌劇創作、音樂理論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編入《馬可歌曲選》出版。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殯儀用曲。

歌曲作品

《南泥灣》
《我們是民主青年》
《咱們工人有力量》
《呂梁山大合唱》

秧歌劇作品

《夫妻識字》
《周子山》
《白毛女》
《小二黑結婚》

管弦樂作品

《陝北組曲》
《哀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