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少年時期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於
澳門一個貧苦家庭。
冼星海6歲時隨母親黃蘇英去
新加坡,進入了新加坡的養正學校。養正學校的區健夫老師,最先賞識冼星海的音樂秉賦,並選他進入學校軍樂隊,讓他開始接觸樂器和音樂訓練。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親想方設法來到廣州,把13歲的冼星海送進了
嶺南大學(現
中山大學)學習小提琴,開始正規的音樂課程。
進入嶺南大學後,為了貼補家用,冼星海依靠每天售賣兩個鐘頭的書、紙、筆等物,和加入嶺南銀行樂隊這兩件工作,來維持學費和一伙食費。他在樂隊里擔任演奏直簫,後來成了附中管弦樂隊的指揮,因為他吹奏單簧管很有韻味,由此得到“南國簫手”的雅號,連
培正中學也請他去做音樂教員和樂隊指揮。
法國求學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
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靠在學校圖書館任助理員維持生活,期間師從作曲家
蕭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諾夫。
1928年,冼星海進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和鋼琴,後因參加
學潮被迫退學。
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冼星海靠在餐館跑堂、在理髮店做雜役等維持生活。
1934年,冼星海考入
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學習作曲兼學指揮。他是該班的第一個中國考生,由於衣著不夠華麗,險些被法國門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場。考試後,主考老師
保羅·杜卡斯代表全體評審宣布:“我們決定給你榮譽獎,按照學院的傳統規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質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說了“飯票”兩個字,就再也說不出話來了。
救亡創作
1935年,冼星海畢業回國,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創作大量
民眾歌曲,並為進步電影《
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
復活》《大雷雨》等作曲,同時,受著名教育學家、會計學家
潘序倫和
上海文化界救國會邀請,與
呂驥、
何士德等人建立了創辦的立信會計學校(現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音樂訓練班,培養了諸如
麥新、
孟波、楊祚銘、鄒伯宗、魯劍光等一批音樂人才,為抗日救國時期音樂藝術在國內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又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並赴武漢與
張曙一起負責救亡歌詠運動。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他參加上海話劇界戰時演劇二隊,進行抗日文藝宣傳。
一次,冼星海參加了上海學聯到郊區救亡宣傳的活動。國民黨當局派保全隊到現場阻止學生,對峙時劍拔弩張。這時,青年詩人塞克把自己寫的一首詩交給冼星海。冼星海懷著滿腔激憤,朗誦了兩遍,倚牆只用了5分鐘就寫出曲譜——“槍口朝外/齊步前進/不傷老百姓/不打自己人/……”這首《
救國軍歌》當場在學生中唱響,隨後在場的老百姓甚至連保全隊的士兵也跟著唱,很多人邊唱邊流淚。
延安生活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
魯迅藝術學院”全體師生的邀請電報。於是,他高興地對妻子錢韻玲說:“我們到延安去吧。”說走就走,這年11月,兩人攜手離漢去延安。他們在途中結成了革命伴侶。
1938年冬,冼星海放棄優厚待遇,奔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延安“女大”兼課。在魯藝,他負責音樂理論、作曲的主要課程,還教授音樂史及指揮。在延安的一年半,他進入創作的巔峰期,譜寫了《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進步,並於1939年6月加入
中國共產黨。
由詩人
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經他譜曲,也成了曠世千古的絕響。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慶祝魯藝成立周年晚會上,冼星海穿著灰布軍裝和草鞋、打著綁腿指揮《黃河大合唱》,在場的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首長連聲叫好。更有許多人唱著“風在吼,馬在叫”,走向抗日戰爭最前線。
在延安的艱苦條件下,黨中央決定每月給冼星海15元津貼,而當時朱德總司令每月津貼只有5元。另外,魯藝的助教有6元,教員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兩次肉,兩次大米飯,每餐多加一個湯。這些都體現了黨組織對特殊人才的尊重。
病逝蘇聯
1940年5月,冼星海赴
蘇聯,為大型紀錄片《
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後期製作與配樂。臨行前,毛澤東在家中請他吃飯並餞行。1941年6月22日隨著
蘇德戰爭爆發,該片製作停頓。他想經新疆回延安,卻因當地軍閥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斷而未成,被迫羈留於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在供應十分困難的戰時條件下,他相繼完成了《民族解放交響樂》(“第一交響樂”)、《神聖之戰》(“第二交響樂”)、管弦樂組曲《
滿江紅》、交響詩《阿曼該爾達》和以中國古詩為題材的獨唱曲。因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的肺病日益嚴重。1945年初,蘇聯有關方面將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醫院接受治療。剛住進醫院,冼星海便開始創作
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但病魔無情,雖然在李立三的奔波下,得到聯共(布)領導人
史達林批示,在蘇聯國際救濟總會協助下,冼星海入住莫斯科一家醫院,但由於患嚴重
血癌,沉疴積疾,醫生回天無力,於1945年10月30日病逝,年僅40歲,李立三夫婦為其料理後事,與蘇方一起為其舉行隆重安葬儀式。致悼詞的是後來為《莫斯科——北京》譜曲的蘇聯著名音樂家穆拉傑利。
冼星海被安葬在
莫斯科近郊公墓,骨灰盛放於一灰色大理石小匣,匣子正中鑲著音樂家的一張橢圓形照片,周圍環繞緞制花束,下刻金色俄文:中國作曲家、愛國主義者和共產黨員:黃訓(赴蘇聯後用母姓)。
1945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為冼星海舉行追悼會。
英文名
按照冼星海本人親自簽名承認的英文名是“Sinn Sing Hoi”,以粵語(廣府話)音譯。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社會各界並不應該隨意使用1978年以後才逐步實施的漢語拼音“Xian Xinghai”作為其英文名。
廣州市及廣東省廣府地區,在中華民國時期地名、路名皆使用粵語音譯,與今日港澳的做法相同。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依然允許華裔民眾自行選擇英文名的粵語或閩南拼法方案。
後世紀念
2017年6月13日,在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之際,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松江校區昭信堂內,冼星海半身塑像正式揭幕,以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同志誕辰112周年。
人格品質
冼星海的人生經歷可謂豐富而艱苦。在短暫的40年生命歷程中,他經歷了從一個普通貧苦船工的子弟,到音樂家,再到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轉變。冼星海之所以能夠達到人生較高的境界,與他自身的經歷、能力、思想境界追求以及自身的品格、作風等有直接的關係。冼星海的人格品質,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一)剛毅堅韌,自強不息。這是冼星海人格品質中最突出的特質。冼星海生活的年代,正是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積弱積貧的年代,國家民族的不幸使每箇中國家庭的生活更加艱難。冼星海從小父親早亡,只依靠母親做零工養家度日,這正是上個世紀國中國千百萬家庭生活的縮影。但冼星海沒有因為家貧缺衣少食而放棄對理想的追求,他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生活習慣,養成了剛毅堅韌、自強不息的品質。所以,他能在糧食不足、營養不良、抱病的情況下,自我激勵,寫出了舉世聞名的《黃河大合唱》。
(二)志存高遠。做人要胸懷大志,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理念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教育其弟子做“修身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之人。南宋理學家
張栻認為,理想的道德人格應該能“傳道濟民”。這些古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貧寒出身的子弟去執著地追求理想,並成為國家棟樑之才。這種理想道德人格在冼星海身上也得到了極好體現,冼星海雖然出身貧寒,但志存高遠,他的人生理想是創作出中國的交響樂,使中國成為
世界音樂強國。為了實現人生理想,他隻身到法國勤工儉學,生活艱苦,以至於幾度餓昏過去,但卻義無反顧,並最終考入巴黎音樂學院,為理想的實現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三)求真務實。冼星海求真務實的作風最主要體現在他的治學作風上:一是他對中國大眾文化的現實需要方向上的正確判斷和把握,開創了中國大眾的革命音樂的創作道路;二是他探索出了中西結合的有鮮明民族特色、為人民所能接受的
民族音樂創作之路。從1935到1940年的5年間,冼星海寫出了幾百首抗戰歌曲,為
民族解放運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作曲家的作品要讓人民接受就必須採用人民熟悉的
音樂語言,冼星海深入挖掘民族音樂語言,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為人民大眾所接受和喜愛。
人生風波
“南國簫手早聞名,文化名都苦追尋。救國軍歌感肺腑,黃河合唱盪激情。高亢戰歌發怒吼,大眾救亡譜呼聲。嶄新音樂拓歷史,領袖題詞慰生平。”
現實啟示
(一)現實需要冼星海式的人格品質。當今社會仍然需要冼星海式的人格品質。剛毅堅韌,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是一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內在動力,志向高遠、以民族大義為重的崇高思想境界、求真務實的作風則是成就大業必須的品質。這些優秀的人格品質,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涵,體現了
個人與社會在願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價值利益追求上的高度的協調統一。
(二)要大力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當前,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價值,更加自覺地加以傳承和弘揚。當前,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必須有明確的目標和可行的措施。第一,要以喚醒民眾的人格尊嚴意識、弘揚仁德品質為目標。第二,要探索在
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中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方法。其中,汲取歷史人物的人格品質中的優秀文化基因並加以傳承和發展應該是可行的措施之一。
人物評價
冼星海是中國民族新音樂事業的先鋒,一生中創作了200多首大眾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劇(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響樂、4部交響組曲、一部交響詩、一部管弦樂狂想曲,以及許多器樂獨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藝術歌曲,還寫了許多音樂方面的論文。
冼星海既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也是為中國抗戰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音樂作品不僅在民族抗戰時期廣為傳唱,成為喚醒民族覺醒意識的號角,而且在他去世後的60多年裡仍然受到
人民大眾的喜愛。從冼星海的生平事跡透視其人格品質,並對其人格品質生成的歷史文化基因與現實土壤進行分析,對於當今我們在構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過程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人文精神,會有很好的借鑑意義。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冼星海從巴黎音樂學院學成回國成了名人。國民黨想利用他寫頌歌,唯利是圖的商人也重金收買讓他寫“桃花窩裡美人多”之類的商業歌曲,他都不為之所動。他精心為進步電影《復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聲》配曲,而且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報酬。
為他題詞“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致哀”。(
毛澤東題詞)1999年11月,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阿拉木圖市的弗拉基米爾大街被命名為冼星海大街。江澤民主席訪哈時還到冼星海當年的故居憑弔,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這位音樂家的永久懷念。
冼星海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繼
聶耳之後又一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他堅持並發展了從聶耳開始的革命音樂傳統,以更廣闊的題材、體裁和更豐富的藝術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中國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的偉大現實,創造了一系列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富有獨創性的音樂作品,在人民民眾中產生了廣泛而久遠的影響。
他的指揮非常新鮮,特別是唱詞中的“起來!起來!起來!……”,第一個“起來”用左手向前一揮,第二個“起來”右手一揮,到了第三個“起來”兩個手一齊向上揮,並跟著向前跨了一大步,非常富有煽動力,把在場的觀眾的情緒全都激發起來了。(嚴良堃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