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故事梗概
1929年,胸懷音樂救國大志的冼星海告別了故鄉和親人,踏上了巴黎求學之旅。在異國他鄉,他飽嘗了屈辱與磨難;也享受到了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甜蜜;更收穫了音樂的碩果。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廣州府番禺縣(現屬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
《冼星海》是由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影視部、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電視台、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等單位聯合攝製的電視劇,段果平、程生生導演,馬曉偉、唐國強、劉勁...
冼星海,廣東番禺人,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傑出的作曲家。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包括《黃河大合唱》、《太行山上》、《二月裡來》等500多首膾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為中國的新...
和冼星海見面的時候,已經是在聽過他的作品(抗戰以後的作品)的演奏,並且是讀過了他那萬餘言的自傳以後。(這篇文章發表在延安出版的一個文藝刊物上,是他到了...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交響樂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
星海音樂學院(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華南地區唯一的高等音樂專業學府,孕育了蕭友梅、馬思聰、李凌等一批引領中國近現代音樂文化潮流的傑出...
《冼星海》是珠江電影製片廠1994年出品的一部傳記片,由王亨里執導,張志忠、哈斯高娃、管越、夏和平等主演。...
星海音樂廳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造型奇特的外觀,富於現代感,猶如江邊欲飛的一隻天鵝,與藍天碧水渾然一體,形成一道瑰麗的風景線。這座以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冼星海墓是我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冼星海的墓地,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麓湖邊星海園,由水泥砌築。墓地占地4200平方米,塑有冼星海像。此墓於1985年,為紀念冼星海...
《烽火·冼星海》是國內首部以冼星海為題材的大型原創音樂劇。該劇以冼星海在抗日戰爭歷史背景下的音樂路程為情節線索,講述了他鮮為人知的音樂創作、實踐和成長故事...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作者是華北新華書店,由華北新華書店在1948年出版。......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作者是華北新華書店,由華北新華書店在1948年出版。...
2005年06月13日為紀念“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誕辰100周年暨抗戰勝利60周年,冼星海的家鄉廣東省9個單位聯合在全省範圍內舉辦名為“星海之聲”的萬眾歌會。活動於6...
在哈薩克斯坦的舊都阿拉木圖,有一條用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命名的大街──冼星海大街。1998年10月7日,阿拉木圖市長發出市長令,決定將市內的弗拉基米爾大街重新命名為...
《冼星海誕生八十周年》是是1985年發行的紀念郵票,設計者是陳曉聰。...... 《冼星海誕生八十周年》是是1985年發行的紀念郵票,設計者是陳曉聰。中文名 冼星海誕生...
冼星海的卜運算元相關文獻 編輯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詞條標籤: 藝術作品 , 文化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
《星海》又名《少年星海》,是李前寬、肖桂雲夫婦執導的劇情片,由徐若瑄、蘇嘉航、王成陽主演,蘇有朋為特邀演員。同時也是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是由 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郭冰茹歐初,在 2009年12月出版。...
《中華愛國人物故事:人民音樂家聶耳與冼星海》是2011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達。《中華愛國人物故事:人民音樂家聶耳與冼星海》是一套故事叢書。...
冼喜泰是冼星海的父親是一個船工,36歲不幸落入海中去世,被大海吞沒生命,而當時冼星海尚未出世。...
冼星海別名。中國近代作曲家、鋼琴家冼星海曾用名 黃訓。 ...... 冼星海別名。中國近代作曲家、鋼琴家冼星海曾用名 黃訓。詞條標籤: 文化人物 , 人物 V百科往期...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冼星海》是2011年吉林出版集團,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冼星海、錢韻玲的獨生女冼妮娜,在1970年代從西北製造飛機的工廠調回杭州,到浙江省圖書館,一直在那工作到退休。 [5] 參考資料 1. 冼星海寫給妻子錢韻玲的信:...
鋼琴協奏曲《黃河》是根據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改編而成。鋼琴協奏曲《黃河》始創於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
《救國軍歌》創作於1935年,是一首著名的抗戰歌曲,由塞克作詞、冼星海作曲。《救國軍歌》經新生合唱團的首唱並在上海抗日救國會組織的民眾大遊行中歌唱後,很快在...
《在太行山上》,抗戰老歌,桂濤聲詞,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張曙、林路、趙啟海等在武漢紀念抗戰一周年歌詠大會上唱出,迅速傳遍大後方及各敵後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