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服裝設計師)

馬可(服裝設計師)

馬可,女,1971年出生於吉林長春蘇州絲綢工學院(後併入蘇州大學)工藝美術系畢業,服裝設計師賈樟柯紀錄片《無用》女主角。1994年,23歲的她以《秦俑》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青年兄弟杯服裝設計大賽金獎,至今仍是金獎選手最年輕的紀錄保持者。1995年獲得中國首屆十佳時裝設計師稱號。2006年,馬可在珠海創建無用設計工作室,2014年馬可創辦的無用生活空間在北京開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吉林長春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職業:服裝設計師
  • 畢業院校蘇州絲綢工學院工藝美術系
  • 主要成就:全國首屆時裝專業學生
    國際青年兄弟杯服裝設計大賽金獎
    1995年中國首屆十佳時裝設計師
個人經歷,自我定位,責任要求,人物軼事,人物評價,創新,執著,細心,

個人經歷

1971年 生於長春
1992年 畢業於蘇州絲綢工學院美術系。
1994年 作品《秦俑》獲得第二屆“兄弟杯”國際青年服裝設計大賽金獎。
1996~2006年 創建例外品牌並擔任其設計總監
2006年 在珠海創立無用設計工作室,後正式註冊成為公益組織:無用手的藝術中心,致力於傳統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
2007年 首次參加巴黎時裝周,發布作品“無用之土地”;賈樟柯就“無用”及馬可本人拍攝的紀錄片《無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2008年 作為首位中國服裝設計師獲邀參加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Paris Haute Couture Week),發布作品“奢侈的清貧”;獲得第11屆克勞斯王子基金獎(The Prince Claus Awards)及入選英國“國際年度設計大獎”候選人名單;“無用之土地”參加倫敦V&A博物館舉辦的“創意中國China Design Now”當代藝術設計展覽。
2009年 被香港設計中心授予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榮譽。
2010年 榮膺“2010年世界青年領袖”;作品“無用之土地”在荷蘭海牙博物館舉辦的“高級時裝歷史回顧展”中展出。
2011年 作品“吾土吾民”參加“What’s Next-30×30創意展;作品《奢侈的清貧》赴荷蘭鹿特丹參加“daring design”展覽。
2013年 創建珠海無用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專注於無用品牌建設工作。
例外曾為設計師馬可與合伙人毛繼鴻於1996年在廣州創立的中國第一個設計師品牌。
1996-2006年,馬可擔任例外品牌的設計總監;2006年馬可離開廣州去珠海創建無用設計工作室,同時擔任例外品牌藝術指導;
2013年,馬可已經正式辭去例外藝術指導的職務,專注於無用品牌建設及專人定製事務。
截止到目前,無用已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公益性質的社會企業,其目標在於通過手工精心製作的出品向世人倡導:過自求簡樸的生活,追求心靈的成長與自由。
1994年參加"第二屆兄弟杯國際青年服裝設計大賽",以"秦俑"系列組裝獲大賽唯一金獎。作為中國唯一代表參加在日本舉行的"亞洲風"亞洲十佳服裝設計師作品展。
1995年在北京舉辦第一次個人時裝發布會,被評為首屆"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被日本"朝日新聞"評為"中國五佳"設計師之一。
1997年入選澳洲悉尼博物館舉行的"中國服裝三百年"大型服裝展覽,代表中國現代部分。
1998年 "例外"服裝系列首次參展CHIC98(中國國際服裝博覽會)大獲好評,一併奪取"質量評比"和"設計創意"雙項金獎。赴義大利羅馬高級女裝學院學習。
1999年 赴法國參加99巴黎"中國文化周"時裝表演。
2000年 被美國《The Four Seasons》雜誌評為亞洲"十佳"青年設計師。
2002年 作為中國唯一應巴黎女裝協會邀請參展的設計師,參加巴黎國際成衣展,並取得好評。
2014年9月9日 設計師馬可在北京以“回家”為主題發布個人作品,並開設無用生活空間。

自我定位

馬可說她希望能做一個實力派的設計師,“這是我給自己的定位,最後做得怎樣,無論行內、行外(顧客群)都會有公正的評價。”
馬可認為服裝表現了人的特質和她內心不同的東西,是人思維的延伸體,能夠讓“同類”一眼辨出你。“在現在這樣的社會,人和人的交往時間常是短暫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能有深入的了解。你穿怎樣的衣服,便像你的一張標籤,讓同類辨別出你,產出與你進一步交往的欲望。我常常發現著穿品味相同的,談話也會比較投機。比如參加比較不熟人的 party ,一看到著裝感覺相同的,就會產生一種默契,一聊常發現彼此很多觀點都一致。"

責任要求

她對設計師責任做出以下歸納:
1,生態責任(對於未來的責任) 設計師有責任考慮其設計的產品在製做的整個過程里對地球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拒絕做單純追求商業利益而破壞環境的產品,而且儘可能有節制地使用自然資源,一旦採用則從一開始設計便要考慮產品的長期使用及循環利用,而不是做短命產品和一次性產品。
2,道德責任(對於當前的責任) 設計師的敏感度和創造力不僅反映於專業的把握上,更應該體現在對社會先知與良知的角色承擔上。設計師必須是一個有態度的人而非一味投顧客所好的工匠,設計師出於個人的立場不應無條件地滿足顧客的要求。設計師有責任不做過度的設計,僅恰如其分地表達,不過分的刺激人們的感官欲望而企圖引發更多的盲目消費,以期更大的商業利益。設計師在社會上承擔社會良知的角色,首要必備的素質是:誠實正直,不為利益名譽出賣靈魂。
3,文化傳承責任(對於過去的責任)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著前人的智慧和創造的世界上,這些文化的積澱使我們受益匪淺,我們有責任對於這些財富加以保護,傳承和發展,留給未來的人類,而不是在我們的時代中斷。最好的傳承不應僅僅在博物館,而應該是貫穿於我們的生活中,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創造力令這些傳統煥發新的生命力。

人物軼事

在設計師中馬可是一個例外。
第一個例外,是馬可的名氣。只參加過一次大賽,拿了一個“十佳” ,隨即“退隱江湖” ,埋頭做自己的品牌,卻在圈子裡名氣不小。
第二個例外,是她的品牌和她本人一樣有名氣。這在國內還是不多見的。往往要么是人比品牌紅,要么是品牌有名,設計師不為人知。
第三個例外,在服裝設計師們紛紛把自己打扮得生怕人家看不出他是設計師的今天,馬可穿著一件帶帽子的休閒衫,一條寬鬆的休閒褲,簡簡單單的像個學生樣。

人物評價

創新

設計作業別人選珠子,她選木片、竹片、麻繩
進入到大學的馬可顯現出了良好的文化功底,而她對於服裝設計的濃厚興趣及天賦也表露無遺。雖然主修的是服裝設計與表演,但她畫的服裝設計效果圖是班上最好的,作品一點不比服裝設計專業的同學差。“大概是馬可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發現她在服裝設計展廳很認真地研究設計專業學生的作品,還一一拍照,做成圖冊回去研究,當時就覺得這個小姑娘挺會鑽研的。”作為當時教授服裝設計課程的許星教授至今還記得這件事。許教授說有一次她給全班布置了製作飾品的設計作業,其他女孩子基本上都選擇了珠子來製作,唯獨馬可選擇了木片、竹片和麻繩來完成,色系搭配到位,讓人耳目一新,從這件小事上也能看出她與眾不同的設計思維和設計潛質。

執著

成績一直前三,總愛問“為什麼”
在學校時的馬可很文靜,也很執著、認真,這是給幾位老師留下的比較深刻的印象。“只要與服裝設計有關的,她都會關心。一場服裝秀上,除了服裝設計本身外,她還會悉心觀察舞檯布置、燈光設計、妝容等,總之,她有很多的‘為什麼’,不停地找老師探討、研究。”
當時擔任馬可班主任的吳志琴老師上形體課,她說,馬可學習很努力,模特練習走貓步,人家走一遍,她卻會自己練習10遍,甚至更多,形體、舞蹈課上,她總要拉著老師,一遍遍地練,直到老師看著點頭認可了才罷休。也正因為如此,馬可在班級里,無論專業課成績還是基礎課程,都是出類拔萃,從來沒有掉出過前三名。
吳志琴回憶說,馬可是班裡的團支書,也是她的得力助手,人緣十分好,與同學們相處十分融洽。班裡班外的各種學生活動,馬可都要負責組織安排同學們的出行、食宿,每次都安排得妥妥噹噹的,很讓老師放心。

細心

工作認真到甚至有些苛刻
討論領子衣角細節花去3小時
“在服裝設計上她經常喜歡逆向思維,敢於創新和挑戰,平時的設計作業就很吸引人。”指導過馬可專業課的皇甫菊含老師回憶道。馬可在生活上卻是十分可愛,她十分愛吃餃子,有一次要過生日了,她便調皮地給皇甫老師打電話要求去她家中包餃子吃,這個願望很容易地就得到了滿足。
在皇甫老師眼中,情感細膩的馬可在工作上是極為認真,甚至是有些苛刻。2006年,她曾帶著兒子去廣州看望馬可,上午10點就到了她的設計室里,打過招呼後,馬可轉身跟打版師討論服裝設計的兩個細節,關於領子的造型及上衣衣角的邊,到底是多一塊還是少一塊比較好。結果這一討論就一直到下午1點才結束,決定最終的服裝版型。“雖然當時等著她一起吃飯確實有些餓了,但我為有這樣的學生感到驕傲。細節決定成敗,她做到了,所以成功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