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瑪利亞(馬利亞(耶穌的母親馬利亞))

聖母瑪利亞(耶穌的母親馬利亞)

馬利亞(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一般指本詞條

聖母瑪利亞(?年9月8日-?年)是耶穌的生母,是基督宗教的信仰人物。

聖母瑪利亞:基督宗教《聖經》新約和伊斯蘭教古蘭經》里耶穌(爾薩)的生母,她的名字מרים(Maryām)在亞蘭文就是「苦澀」的意思,而漢語的《古蘭經》中翻譯為「麥爾彥」。大多數基督徒穆斯林認為,新約稱瑪利亞還是處女時受聖神感召而懷孕。聖經總共有三位瑪利亞,除了聖母瑪利亞,還有瑪利亞瑪達肋納(抹大拉的瑪利亞)和貝瑟尼的瑪利亞,也有人認為後兩者是同一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母瑪利亞
  • 外文名:Blessed Virgin Mary
  • 別名:Holy Mother(聖母)Ave Maria(萬福瑪麗亞)
  • 民族:猶太
  • 出生日期:九月八日
  • 職業:聖母
  • 信仰猶太教基督教
  • 主要成就:耶穌基督之母
  • 日本語:メアリー
  • 韓語:성모 마리아
典故,聖母無染原罪,教會,公教教義,神學觀點,敬禮,歷史,《玫瑰經》,瑪利亞大教堂,亞恩溫德,

典故

連同天主聖言降生成人,童貞聖母自無始之始便被預定為天主子耶穌的母親;由於天主上智的措施,童貞聖母在人間作了救主的母親。他的特出慷慨伴侶,及上主的謙遜婢女。她懷孕、生產、養育了基督,她在聖殿裹將基督奉獻給聖父,與死於十字架的基督共受痛苦,以服從、信德、希望和熾熱的愛情和救主超絕地合作,為重建人靈的超性生命。
.
在聖寵的境界裡,瑪利亞為母親的這種職分,一直延續不斷,從天神來報時她以信德表示同意,她毫不猶疑地在十字架下堅持此一同意,直到所有被選者獲得榮冠的時候。事實上,她升天以後,猶未放棄她這項救世的職分。而以她頻頻的轉求,繼續為我們獲取永生的恩惠。以她的母愛照顧她聖子尚在人生旅途上為困難包圍的弟兄們,直到他們被叫進幸福的天鄉。因此榮福童貞在教會內被稱為保護人、輔佐者、援助者、中保,不過這一點的意思,對基督唯一中保的尊嚴與能力,並無任何增損。
原來任何受造物都不能和降生成人的聖言及救主相提並論;不過正如基督的司鐸職可以各種不同方式為聖職人員和信眾所公享,天主的惟一美善實際上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分布於受造物之中,同樣的,天主的唯一中保身份,也不否定在受造物之中由同一源頭分出不同形式的合作,而且促使如此合作。於是教會便不猶豫地公開承認瑪利亞的這一從屬性的身份;教會對它也有不斷的切身經驗,並勸教友珍愛它;為使教友在這慈母的助佑扶持下,和中保而又是救主的相契更形密切。

聖母無染原罪

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在靈魂注入肉身的時候,即蒙受天主的特恩,使其免於原罪的玷染。
在宣告“聖母無染原罪”成為“當信的道理”的《莫可名言之天主》(Bulla Ineffabilis Deus)通諭中,教宗庇護九世宣告:
“ 為了尊敬聖而不分的聖三,為了光榮、點綴天主之母(聖)童貞(瑪利亞),為了廣揚公教會信理、以及促進基督徒的虔敬起見,我們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權威,用真福伯多祿與保祿二位宗徒的、以及我們的權威,宣布、公告、並定斷那教會所堅信的:榮福童貞瑪利亞,曾因全能天主的聖寵和特恩,看在人類的救主耶穌基督的功績分上,在其受孕之始就被保護,未受原罪的任何污染。 ”
天主教神學家董思高宣稱:“聖母無染原罪”並不意味著聖母瑪利亞無需獲得基督的救贖,而是在天主的特殊干預下,聖母瑪利亞預先獲得了基督的救贖。在《天主教教理》第491條,也有類似的表述。天主教也據此認定聖母瑪利亞是首位被救贖者。

教會

榮福童貞以其和聖子救主相契而身為天主母的這一恩賜和職分,又以其特別享有的恩寵及職分而和教會有密切聯繫。依聖盎博的意見,天主的母親,因其信德、愛德及與基督完美結合的理由,是教會的典型。實際上,教會也有理由被稱為慈母與貞女,可是在教會的奧跡內,榮福童貞瑪利亞,已經提前以卓越特殊的方式提供作母親同時又為童貞的表率。因為她有信心,能服從,未曾和男子接觸,因聖神的庇蔭而在人間產生了天主聖子,她是新厄娃,她未聽從古代的毒蛇而毫不猶豫地信仰了天主的使者。她所生的兒子,由天主立為眾弟兄中的長子(羅:八,29),眾弟兄即是教友們,瑪利亞以母愛對他們的重生和養育,盡其合作的職分。
教會默觀聖母深奧的聖德,仿效她的愛德,藉著忠實承受於天主的聖道實踐聖父的旨意,教會自己也變成了母親,因為教會以講道和聖洗聖事,把聖神所孕育、天主所產生的兒女,投入不朽的新生命中,教會也是童貞,因為教會純潔完整地保存著對基督淨配的忠誠,教會並效法其主的母親,靠聖神的能力忠貞地保持完整的信仰、堅固的希望、誠摯的愛情。
雖然教會在聖母身上已經達到她那無玷無瑕的完美地步(弗:五,27),基督的信徒們卻仍在努力克服罪惡,增進聖德,因此,他們仰望瑪利亞,她是照耀整個特選團體的聖德表率。散會以孝愛的心情思念她,在降生成人的聖言光輝照耀下靜觀她,以虔敬的心情深入於聖言降生的崇高奧跡中,並日益肖似其淨配基督。因為瑪利亞深刻地加入了救贖事業的歷史,她似乎一身兼蓄並反映著信仰的重要內容,當她受到歌頌和敬禮時,同時也號召信友們接近她的聖子及其犧牲,接近天父的眷愛。同樣,教會在追求基督的光榮時,也就越加肖似其崇高的典型,在信仰、希望、及愛德上繼續前進,在一切事上尋求並追隨上主的旨意。因此,對於宗徒事業,教會也理應注目於瑪利亞,她因聖神受孕,以童身生了基督,這樣使基督藉著教會得以在信友們的心裡誕生並成長。童貞聖母的生活是母愛的懿範,所有負著教會的宗徒使命,從事人靈重生工作的人員,都應懷著這種母愛精神。
瑪利亞,因為是天主的母親,參與了基督的奧跡,由於天主聖寵的舉拔,她只在聖子以下,高出一切天神世人以上,所以理當受到教會特別的崇敬。從很古老的時代,榮福童貞己被尊以「天主之母」的榮銜,信友們在一切危難急需中,都呼求投奔她的護佑。尤其自厄弗所會議以來,天主的子民對瑪利亞的敬禮,在敬愛、呼求及效法方面,有了驚人的發展,恰如她的預言:「從今以後萬世萬代要稱我有福的教義範圍內,根據時代和地區的情況,根據信友們的習尚,批准了對天主之母的若干敬禮形式,其目的是要教人在敬禮聖母之際,也認識、愛慕、光榮基督,並遵行其誡命,因為一切都是為他而存在(參閱哥:一,15-16),天主聖父「樂意使充分的圓滿定居在他內」(哥:一,19)。

公教教義

本屆神聖大公會議有意教誨這項公教(天主教)教義,同時還勸勉教會所有的子女都要努力推行聖母敬禮,尤其屬於禮儀性質的敬禮,並要重視多世紀以來教會訓導當局所推崇的敬禮聖母的方法與善工,並要謹守教會在己往對崇奉基督、聖母及聖人們的聖像所有的規定。教會更叮囑神學家與宣講聖道的人,在論及天主之母的特殊地位時,應該用心避免一切虛妄的誇大與心地的狹隘,在教會訓導當局領導之下研究聖經、教父、聖師以及教會禮儀的人,應當正確地闡述榮福童貞的職責與特恩,這些職責與特恩都歸宗於一切真理、聖善和虔敬的源頭基督。在言語行動上,凡可能導致分離的弟兄們或其他人等誤解教會真理的事情,尤須謹避。信友們應當記得,真正的熱心既不在於一時的、空虛的感情衝動,也不在於一種毫無根據的輕信妄念,而是來自真純的信仰,由此信仰引領我們體認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並激勵我們以兒女的孝心敬愛我們的母親,效法她的德表。
瑪利亞為旅途中的天主子民指出確切的希望與安慰。
耶穌的母親身靈同在天堂安享榮福,她正是教會將來圓滿結束時的預象與開端;同時,在此人世,她給旅途中的天主子民明白指出確切的希望與安慰,直到主的日子來臨的時候(參閱伯後:三,10)。
在分離的弟兄群中,也有人對天主及救世主之母表示應有的尊敬,尤其東方教會人士,對終身童貞天主之母,更以熱忱和虔誠競相表示敬意,本屆神聖大公會議對此感到十分的欣慰(廿四)。希望所有基督信徒都向天主之母、人類之母傾訴急切的禱告,她曾經以其虔禱協助了初生的教會,如今在天堂,位居諸天神聖人之上,在諸聖的共融中,仍向其聖子轉禱,使各民族家庭,無論其佩有基督的名號,抑或尚未認識其救主者,在和平與敦睦中快樂地集合為天主的惟一子民,以光榮至聖不可分離的天主聖三。

神學觀點

東正教天主教觀點
東正教和天主教認為瑪利亞是上帝特別為誕生耶穌而派到人間的,所以她是無罪之身,不同於其他凡人,天主教也因此認為她升天後成為中保聖人,可以代人祈求赦罪。神學家Ludwig Ott認為瑪利亞是人類服從的代表, 和夏娃是剛好相反的象徵,他同時認為迦納婚宴的故事可以支持靠瑪利亞代禱的觀點。
公元5世紀時,在以弗所公會議上,聶斯多略派受到批判,其主要人物君士坦丁堡主教聶斯多略主張耶穌有兩個位格,而瑪利亞只是「耶穌之母」。而天主教會大部分主教郤確定耶穌基督只有一個位格,而其人性與天主性不可分離,而瑪利亞生了整個耶穌基督,於是瑪利亞被稱為「天主之母」是合理而且不能避免。於是,聶斯多略派被宣判為異端並受到壓制。
基督新教觀點
一般新教卻只視瑪利亞為耶穌在地上時的生母,大多數新教教會不接受天主教關於瑪利亞無罪之身可以作為中保的說法,有部分教會還否認她具有無罪之身,並且否認她是終身童貞者。也有部分新教信徒認為她具有虔誠的美德,受到上帝特別的喜愛,他們說她是「蒙大恩的女子」,可以與上帝同在,是「大有福氣的」(路加福音 1:28,42; 11:27),也接受其有福的童貞女馬利亞這一稱號。有些較為大公的教會稱她為童貞女聖馬利亞,亦視她是一位聖徒,但不會稱她為聖母。

敬禮

有一部分非基督徒和基督教新教教徒認為天主教會的儀式對瑪利亞表達了一種崇拜的態度,由於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教徒都認為,崇拜這個詞只能用於對上帝的崇拜,所以也有天主教徒認為,少數基督新教的教徒說天主教崇拜聖母是對天主教信仰的攻擊。傳統上,天主教會反對使用崇拜這個詞來描述對聖母的態度,他們使用恭敬或者敬禮這兩個詞。

歷史

30-50年,宗徒講道中,包括宗徒大事錄(2:14-21;3:12;13:15ff)在內,對聖母隻字未提。理由有三:A.巴勒斯坦教友都知道聖母。B.當地女性之地位不被重視。C.門徒專注於耶穌的福音、救贖及復活,而對基督早年與聖母的生活所知有限。
54-57年,聖保祿稱“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兒子,為女子所生”。(迦4:4)
65年,聖馬爾谷描繪聖母為耶穌的母親。(瑪3:31ff;6:3 )70-80年,聖瑪竇稱聖母依照舊約記載,因聖神受孕而生產了耶穌。(瑪1:16-23;2:11)
70-80年聖路加描繪聖母為主的婢女、基督的忠實追隨者、聽天主的話而又遵行的人(路1:38,48;2:19,51;11:28)
70-80年,聖路加提起聖母與宗徒們一齊祈禱,並暗示她在教會形成時的重要角色。(宗1:14)
90-100年,聖若望描繪聖母與耶穌從生到死的密切關係。(若2:1-11;19:25)耶穌並將她當作死亡的禮物送給了他的追隨者。(若19:26-27)
90-100年,默示錄留給初期教會的聖母形象著重於她的“絕對的忠誠、深厚的信德、教會的角色和獨特的恩惠”,稱她是傑出的婢女,接受天主的大恩,並為耶穌全然奉獻。(默12:1-17)
100-200年,在伯多祿大殿地下發現的碑文中,顯示聖母是亡者之護衛和中保。
110-115年,聖納爵.安底約基曾多次提起聖母的童貞和母親角色。
150年,聖(殉道)猶定首度直接描述聖母,並稱聖母為厄娃的象徵。
150年,雅格偽經(Pro-to-evangelium of James)興致勃勃地專門討論聖母,故又稱之為聖母福音。二
150-202 聖宜仁(of Lyons)肯定聖母在救贖工程中的重要角色。
200前,羅馬地下墓穴首度發現聖母的畫像。
700-733年,聖日曼諮·歐克塞(St. Germanus of Auxerre)倡導“經由瑪利亞去尋找天主”的卓見。(楊 彬/摘 劉嘉祥/譯)
1251 聖西滿(Simon Stock)從聖母手中接受聖衣(Scapular)。
1260-1306雅各伯(Jacopone da Todi)撰寫了《Stabat Mater聖母侍立(十字架旁)頌/即苦路歌“聖子高懸十字架上”》及其他聖母的道理。
1265-1308真福思高·鄧(Duns Scotus/思高聖經學會以其命名)首倡聖母無染原罪的神學理論。
1269 三鐘經Angelus變成通俗的敬禮。
1274 第二屆里昂(Lyons)大公會議宣示天主聖子由終身童貞瑪利亞誕生。
1280-1300 開始把每年的五月獻給聖母,稱為聖母月;是承繼七(九)世紀東方“行之有年”的傳統。
1296 在義大利的勞萊特(Loreto)發現了聖家(Holy House)傳說是耶穌的故居。
1300-1400 獻耶穌於聖殿節開始成立。
1300 聖母軼聞(Legend of Mary)在西方廣為流傳。
1314-1321 但丁的神曲給予聖母應有的榮耀和讚美,號稱為讚頌聖母的超級詩人。
1340-1373 瑞典的聖婦彼利日大/碧瑾(Bridget)所揭示的聖母顯現,在教會中影響深遠。
1372 獻耶穌於聖殿節在西方開始慶祝。
1376-1383 聖母聖衣節成立。
1389 聖母訪親節被承認。
1418 多瑪斯(Thomas a Kempis)在所撰的《師主篇》中強調依靠聖母對靈修生活的重要性。
1423 聖母痛苦節成立。
1457 聖母小日課出版。
1475 玫瑰經善會首度成立。
1492 由哥倫布傳播的“母后萬福(Salve Regina)”頌,成為新大陸教友誦念的第一首祈禱文。
1495 教宗亞力山大批准玫瑰經。
1496-1501 米開朗基羅的著名大理石雕痛苦聖母問世。他將聖母緊抱十字架卸下耶穌的痛苦表情,發揮得淋漓盡致。
1507 義大利的勞萊特(Loreto)朝聖地正式被批准。
1543 馬丁路德承認聖母無染原罪。
1558 榮耀聖母的“勞萊特(Loreto)聖母禱文”正式公布。
1547 脫利騰(Trent)大公會議斷言聖母的一生言行毫無瑕疵,甚至連最輕微的過失也沒有。
1550-1617 蘇亞萊(Francis Suarez)完成了首部有系統討論聖母的著作《Opera Omnia Vol IX》。
1555 教宗保祿四世在憲章(Cum Quorumdam)中,證實聖母在耶穌誕生前、誕生時、誕生後都為童貞。
1563 聖母經正式列入日課經內。
1567 教宗聖比約五世肯定聖母未染任何罪污。
1600-1700 聖母痛苦節成立。
1601 聖母禱文由教宗克萊孟引進到整個教會。
1644 聖母至聖無玷聖心節建立。
1683 聖母聖名節延伸到全教會慶祝。
1716 玫瑰經節延伸到全教會慶祝。
1716 亞力山大(de Rouville)模仿師主篇寫成《師母篇Imitation of Mary》。
1815 進教之佑聖母節成立。
1830 聖母顯現給聖女加大利納·拉蒲萊(Catherine Laboure),讓她製作顯靈聖牌。
1845 英國紐曼樞機(Card. Newman)維護聖母敬禮。
1849 教宗比約九世在通諭(Ubi Primum)中強調聖母未染原罪。
1854 教宗比約九世在詔書(Ineffabilis Deus)中正式欽定“聖母無染原罪”為教會信條。
1858 聖母在法國露德(Lourdes)顯現給聖女伯爾納德(Bernadette),呼籲罪人悔改。因而在教會中掀起了很大的祈禱與愛德服務熱潮。
1883-1902 教宗良十三世號稱玫瑰教宗,因他發布了十一封有關聖母與玫瑰經的通諭,他稱聖母為恩寵中保、救贖之母、信德干城、社會救星。
1890 聖女小德蘭(Teresa of Lisieux)非常熱愛聖母,曾蒙聖母顯現。
1900 庚子教難,義和團和官兵屠殺教友。聖母在中國大陸保定府東閭村顯現,施以大能保護!
1904 聖比約十世在通諭(Ad Diem Illud)中詮釋聖母為‘諸寵中保’的神學基礎。
1907 露德聖母節建立。
1917 聖母在葡萄牙之法蒂瑪Fatima多次顯現給三幼童,囑為罪人祈禱。
1918 聖職部發文(Sunt Quo)稱讚聖母為“共同救贖者”之習慣稱呼。
1918 教宗本篤十五世在牧函(Inter Sodalicia)中肯定聖母對基督救贖犧牲的角色。
1924 中國第一屆教務(上海)會議閉幕日,與會全體代表在佘山經由“奉獻中國於聖母誦”,將中華兒女奉獻於中華聖母(東閭聖母)。
1931 天主之母節成立。
1933-1934 教宗比約十一世談及聖母對基督的救贖貢獻時,指出她身為天主之母的角色,從伯利恆延伸到十字架下,探討遍及聖母學的每一主題。
1944 聖母無玷聖心節成立。
1946 教宗比約(庇護)十二世在通諭(Deiparae Virginis Mariae)中,為聖母升天信條暖身。
1950 教宗比約十二世訂1950年為聖母年;在詔書(Munificentissimus Deus)中,正式宣布“聖母升天”信條。
1951 教宗比約十二世在通諭(Ingruentium Malorum)中強調聖母玫瑰經的精神功效。
1954 教宗比約十二世在通諭(Fulgens Corona)中,為紀念宣布聖母無染原罪信條百周年,特訂該年為聖母年。
1957 教宗比約十二世在通諭(Pelerinage de Lourdes)中,紀念聖母露德顯現百周年。
1959 教宗若望廿三世在通諭(Gratia Recordati)中,稱聖母為“全人類獲救的根由”。
1964 梵二大公會議期間,教會憲章(Lumen Tentium)笫八章,專論基督和教會奧跡中的天主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將聖母與基督和教會的神秘地位作了詳盡解釋。
1967 教宗保祿六世於Fatima法蒂瑪聖母顯現五十周年,呼籲信友熱心恭敬聖母。
1969 教宗保祿六世公布之新版羅馬彌撒中,在節慶和紀念日中,增加不少敬禮聖母的祈禱文。
1970 在新版日課《每日頌禱》中,列入“Magnificat我靈頌揚上主”,聖母對經、讚美詩、誦讀等。
1975 再版羅馬彌撒中,特別敬禮彌撒項目內增加“聖母為天主之母”和“聖母聖名”彌撒。
1978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就職時,在自動詔書“Totus Tuus(聖母啊,)一切都是你的”中,將自己的牧職獻給聖母。
1982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法蒂瑪Fatima,並將普世奉獻給聖母無玷聖心。
1995 聖母顯現給三萬多在中國大陸河北保定東閭朝聖地朝聖的教友。
2000 5月13日教會當局宣布曾親睹聖母顯現的二位牧童方濟各和雅琴達為真福,另一尚在人間、九三高齡的見證人路濟亞修女亦在場觀禮。
2002 教宗保祿二世為了充分表達玫瑰經里基督論的深度,於十月十一日的牧函中,打破數世紀以來十五端的傳統,建議玫瑰經再增加光明五端,分別為:耶穌在約旦河受洗、耶穌參加加納婚宴、耶穌宣講天國福音、耶穌在大博爾山顯聖容、耶穌建立聖體聖事;於每周四誦念。玫瑰經改為二十端後更能凸顯其“福音綱要”全貌。教宗也同時宣布即日起的一年為“玫瑰聖母年”,並要求信友為了世界和平及鞏固家庭而多誦念玫瑰經。
2007 教宗本篤十六發布致中國教會牧函,欽定5月24日進教之佑聖母瞻禮為“普世教會為在中國之教會祈禱日”。
2008 教宗本篤十六親撰《向佘山聖母頌》。
2010 教宗本篤十六訪問法蒂瑪,在法蒂瑪聖母像前祈禱,向聖母獻上一支金玫瑰,並把所有人託付給聖母。

《玫瑰經》

在天主教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祈禱儀式,稱為玫瑰經祈禱,就是通過默念聖母一生的十五件重大事件來達到默想和自我淨化的目的。教宗庇護九世曾經說,教會最富有的寶藏,就是玫瑰經。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多次表示他個人的經歷中,玫瑰經曾經起過重要的作用。
玫瑰經於15世紀成形,1495年得到羅馬教廷承認,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祈禱方式。玫瑰經祈禱的核心在於冥想所謂聖母的十五種奧秘,分別是聖母一生中經歷的歡喜,痛苦和光榮各5件事情,歡喜的有:天使告知聖母將懷孕生產基督,聖母拜訪伊莉莎白,耶穌誕生,獻耶穌於聖殿,在聖殿中尋回走失的耶穌;痛苦的有:耶穌在客尼瑪各園祈禱,耶穌受鞭打,耶穌戴荊棘冠,耶穌背負十字架,耶穌被釘死;光榮的有:耶穌復活,耶穌升天,聖靈降臨,聖母升天,聖母加冕。這15段經歷,正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所在。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2年頒布《童貞瑪利亞的玫瑰經》所示,增加光明五端,即為:耶穌在約旦河受洗,耶穌參加迦納婚宴,耶穌宣講天國,耶穌顯聖容和耶穌建立聖體聖事。

瑪利亞大教堂

聖母瑪利亞大教堂(又名懸空教堂),在開羅老城區即科普特區。聖母馬利亞教堂所以稱為懸空教堂,因為他是蓋在以前的城牆南門上,不是真的懸吊在半空中。懸空教堂應該算是這裡的所有教堂中最漂亮的一個了。在湛藍天空映襯下的雪白色塔樓和美麗的十字架散發著基督教堂獨有的聖潔和光輝。陽光下,教堂花圃中的植物看起來都有著不可思議的光芒,讓人心中充滿了感動。
教堂內部的黑壇桌椅、鑲嵌象牙的螢幕、和大理石造的講壇等都是精心製作的用品,而內部的陳設,如用13根石柱支撐的小祭壇,象徵耶穌的13門徒,這其中一根用黑色玄武岩製成的,代表出賣耶穌的猶大。這裡也保留了許多聖者的遺物,其中以聖母瑪麗亞的畫像最著名。
離懸空教堂不遠有一個胡同,走進去有一扇小門,進門便是本·埃茲拉猶太教堂。這座開羅最古老的猶太教堂始建於9世紀,12世紀時由耶路撒冷的拉比亞伯拉罕·本·埃茲拉重修。在這座教堂里的真正重大發現是在19世紀,人們找到一個原封未動的寶庫。自從11世紀以來,開羅的猶太居民把各種檔案存放在教堂里一個類似煙囪的地方,因為任何一份寫有上帝名字的檔案必須妥善保存。這些數以千計的書信、期票、證書、賬本、契約、請願書等構成了一部中世紀生活實錄,其完整性可與征服者威廉王1086年調查英國情況的《最終稅冊》相比。然而這批無價之寶很快都被偷運出去,進入了外國的學術機構(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其中的大部分),開羅本地卻片紙無存。本·埃茲拉猶太教堂於20世紀80年代重修,恢復到最先的模樣,雖然已經不再有猶太人到這裡來做祈禱了。

亞恩溫德

一幅達·文西名畫
價值:6500萬美元
被盜時間:2003年8月
被盜地點:蘇格蘭
《聖母瑪利亞與亞恩溫德》
作者:達·文西(義大利) 創作於:1501年
在參差不齊的藍色山前,聖母瑪利亞安詳地坐著,膝上的聖嬰拿著一個木頭卷線軸……畫面展現了年幼的耶穌和聖母在一起的情景,隱示著聖母和世界都無法改變耶穌未來受難的命運。
2003年8月27日,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文西的一幅名畫在蘇格蘭一座城堡被盜。當地警方迅速出擊,將目光聚焦在參與盜竊的4名竊賊及他們用來行竊的一輛大眾轎車上。
佯裝遊客挾持導遊
這幅名為《聖母瑪利亞與亞恩溫德》的達·文西名畫價值連城,被盜地點是蘇格蘭鄧弗里斯郡的德拉姆蘭里戈堡。當天上午11點前,兩名盜賊花6英鎊進入德拉姆蘭里戈堡。他們看上去40多歲,都打扮成遊客模樣,戴著禮帽、眼鏡,顯得彬彬有禮、氣質儒雅。
一名女導遊引導這兩名“遊客”開始介紹城堡的文物。兩名“遊客”裝模作樣地聽著導遊的介紹,不時地翻看手中的城堡手冊。10分鐘後,其中一名男子很客氣地提出請女導遊先帶他們看城堡里最珍貴的收藏品——藝術大師達·文西、倫勃朗和霍爾拜因的大作,其中尤以達·文西的《聖母瑪利亞與亞恩溫德》最為珍貴。
女導遊毫不遲疑地領著兩名“遊客”向樓上的收藏室走去。就在他們登上樓梯剛好處於城堡內閉路電視監視死角的一剎那,兩名“遊客”突然露出了猙獰的面目——一人飛也似地鎖住女導遊的喉嚨,另一個人掏出一把尖刀指著女導遊,逼她直接帶他倆到掛有達·文西巨作的地方。只用了幾秒鐘的時間,兩人就把《聖母瑪利亞與亞恩溫德》從牆上取下來,丟下被反綁和被堵上嘴的女導遊,大搖大擺地走出城堡。
隨後,一輛停放在城堡外面的白色大眾轎車開過來與其接應,兩個竊賊迅速鑽上車後揚長而去。
國際大盜作案迅速異常
從盜賊作案的特點來看,警方相信這是一起職業的國際盜竊團伙作案。他們目標明確,而且早已提前就踩好了點。兩人根本沒動城堡里的其他珍品,直接衝著達·文西的作品而去。這幅《聖母瑪利亞與亞恩溫德》不但價值連城,而且面積較小,便於藏匿;兩個竊賊行動非常迅速。他們知道只有15分鐘可以實施盜竊,而當最後他們帶著名畫走出城堡時,只比預計時間提前了1分鐘。另外,他們還顯得訓練有素,在作案時成功地躲避了監控錄像的拍攝,並在得手後非常冷靜地走出城堡。
據專家透露,這副《聖母瑪利亞與亞恩溫德》是僅有的幾幅已確定的達·文西真跡之一,和《蒙娜麗莎》齊名。由於太珍貴了,專家相信這副珍品不太可能賣得出去。有人擔心,名畫可能落在某個不道德的“藝術品收藏家”手裡。
公爵家痛失傳家寶
德拉姆蘭里格城堡是英國最有名的古城堡之一。古城堡坐落在英國蘇格蘭莫弗特以西25公里,是英國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巴克盧公爵的三大私產之一,古城堡建於1679年至1691年間,是英國皇家建築設計大師威廉姆·布魯斯的傑作,有“紫色宮殿”的美稱。
除了古城堡本身外,古城堡里的收藏品也是件件價值連城,其中遠古的家具、倫勃朗的《看書的老婦》、霍爾拜因的大作、達·文西的代表作堪稱古堡的“四大鎮山珍寶”。
但被盜的這幅《聖母瑪利亞與亞恩溫德》卻是巴克盧公爵所有藏品中價值最高的,在法國曾一度失蹤數百年,後來巴克盧家族於1756年將其買下帶回英國,從此作為他們家族的傳家之寶,已經收藏了250多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