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馬兼才
- 所處時代:清末
- 主要成就:上江戶使團的樂童子出使日本
- 家族:馬氏與那原殿內
人物生平,後世評價,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1872年,日本宣布在琉球設定琉球藩。翌年,應日本的要求,琉球派遣使者慶賀年頭和天長節(天皇的生日)。琉球國王尚泰本來指定派遣東國興(津波古親方政正)出任年頭使,但由於馬兼才多次出使日本,而且精通日語、擅長外交,遂改命馬兼才為使者,前赴日本首都東京。在此期間,馬兼才會見了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得到了琉球國體可以繼續保持的承諾,這一承諾成為後來與日本政府交涉的重要證據。1874年6月回國。
台灣事件解決以後的1875年2月,由於辦理清朝在《北京專約》中賠給日本的撫恤金下發之事,馬兼才與御鎖官向德宏(幸地親雲上朝常)隨三司官毛有斐(池城親方安規)出使日本。他到東京後,便接到了日本內務省改革琉球藩政的指示,於是便在同年7月與內務大丞松田道之一起返回琉球。
當時日本禁止琉球向中國朝貢,並著手對琉球實施廢藩置縣,遭到琉球方面的反對。松田道之與琉球政府談判破裂後,1875年9月,馬兼才與度支官向德宏、御鎖官向維新(喜屋武親雲上朝扶)、日帳主取向嘉勛(內間親雲上朝直)、度支官吟味役翁逢源(親泊親雲上盛英)等隨三司官毛有斐赴東京請願,而後他與向嘉勛於1876年7月回國。為了協助在東京的毛有斐與明治政府交涉,馬兼才於1876年9月又一次受命出使日本,在日本為琉球救國請願奔走達兩年有餘。在此期間的1877年6月,毛有斐因與日本政府交涉未果而在東京憂憤而死,馬兼才接任其三司官之職;同年12月,中國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參贊黃遵憲等來到日本,在神戶停留,馬兼才曾秘密潛入其所乘船中,痛哭乞求清朝扶助琉球。此事留給黃遵憲深刻印象,多年後他為此賦詩道:“東方南海妃呼豨,身是流離手採薇。深夜驪龍都睡熟,記君痛哭賦無衣。”何如璋、黃遵憲等人來到東京以後,馬兼才及其同僚毛鳳來(富川親方盛奎)頻頻來清朝公使館,向何如璋、黃遵憲求援。在何如璋、黃遵憲的建議下,馬兼才等人向歐美各國駐日使館遞交請願書,以爭取國際上的支持。
但是,馬兼才的救國請願活動並未能阻止日本對琉球的吞併步伐。1879年日本正式吞併琉球,設定沖繩縣。這年1月,馬兼才被“琉球處分官”松田道之帶回琉球,參加首里城的交接儀式。同年6月,尚泰王被遷往東京居住,馬兼才隨之前往,並擔任尚家的家令,掌管尚家的一切事務。此後在日本的10餘年間,馬兼才並未放棄救國活動,他繼續與清朝公使館方面保持接觸,還與在中國的琉球人不斷進行聯絡。1882年春,第二任中國駐日公使黎庶昌就琉球分割方案(琉球群島北部歸日本,南部復國)試探馬兼才,隨後馬兼才立刻指示在中國的琉球臣子反對這一方案;1882年夏,朝鮮爆發“壬午兵變”,清朝出兵朝鮮並壓制了日本,馬兼才聽說後極為振奮,趁機向清朝駐日公使黎庶昌請求復國,稱:“南島枯瘠,不能立國,勢不可行。聞韓日有事,中朝出兵,望趁此機會,並辦球事”。黎庶昌雖然“好言慰之”,但並未接受這一請求。總之,但凡有機會,他就為琉球復國奔走呼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