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感性概念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是劉建江創作的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2年6月。

感性概念既是馬克思哲學的一個基礎性概念,又是洞察馬克思哲學革命的一個關鍵性概念。該書以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為切入點,力圖對馬克思的感性概念作出較為全面且準確的梳理和闡釋,以期澄明對這一概念的種種誤讀,闡明這一概念之於馬克思哲學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馬克思的感性概念
  • 作者:劉建江
  • 類別:哲學著作
  • 字數:348千字
  • 首版時間:2022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緊緊圍繞馬克思的感性概念這一理論主線,在吸收中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思想史前提、青年馬克思的感性概念、歷史唯物主義確立時期的感性概念、感性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學批判、整體視閾中的馬克思的感性概念、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當代解讀和當代意義這六個方面出發,較為系統地梳理和考察了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等多重內涵,較為深入地分析和探究了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重要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較為深刻地揭示和展現了馬克思所開闢的新的哲學道路與哲學傳統。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思想史前提
第二章 青年馬克思的感性概念
第三章 歷史唯物主義確立時期的感性概念
第一節 古希臘哲學視域中的感性概念
第二節 近代哲學視域中的感性概念
第三節 德國古典哲學視域中的感性概念
第四節 費爾巴哈哲學視域中的感性概念
第一節 《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中的感性概念
第二節 《萊茵報》和《德法年鑑》時期的感性概念
第三節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第四節 《神聖家族》中的感性概念
第一節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感性概念
第二節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感性活動概念
第三節 歷史唯物主義與經濟學批判的最初融匯
第四章 感性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經濟學批判
第五章 整體視域中的馬克思的感性概念
第六章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當代解讀和當代意義
第一節 感性與政治經濟學批判研究的方法論
第二節 感性與價值理論的哲學基礎
第三節 感性與資本的哲學審視
第一節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主要內涵
第二節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與馬克思哲學革命
第三節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與馬克思哲學的新傳統
第一節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當代解讀
第二節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當代意義

作品思想

該書對於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闡釋,提出了一些較新的學術觀點:①感性活動是馬克思感性概念的核心內涵,立足於感性活動的立場,馬克思展開了對一切抽象理性總體(諸如宗教、哲學、道德、價值、資本、國家等)的批判,消解了一切抽象理性總體對感性世界的遮蔽,揭示了一切抽象理性總體的感性來源和感性基礎。②馬克思的感性概念是一個關涉馬克思的哲學觀、歷史觀、自然觀、科學觀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要概念,基於對感性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考察,馬克思實現了對以往哲學觀、歷史觀、自然觀、科學觀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超越,開創了一種新的哲學傳統和範式。
該書探討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當代解讀和當代意義。基於對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理解,梅洛-龐蒂通過對感性知覺和身體感性的闡發,提出了知覺現象學;馬爾庫塞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技術理性的批判,提出了“新感性”思想;科西克通過把感性活動,即實踐,看作人類存在的界域,闡述了其本體論和生存論意義,指出感性的人是社會的主體,提出了對偽具體的世界的揚棄;馬克思主義實踐美學通過對實踐的美學意義的強調,指出感性是美的發生學依據,提出對實踐美學的研究要回歸到馬克思的感性學。這些對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當代解讀,從某種程度上也彰顯了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當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原型為劉建江的博士論文,該論文獲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立項。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馬克思的感性概念》
2022年6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27-0162-2

作者簡介

劉建江,男,江西吉安人,武漢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聯合培養哲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