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儒家》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旭東
基本介紹
- ISBN:9787532162079
- 作者:方旭東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4月
- 頁數:224
- 裝幀:平裝
《香港新儒家》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旭東
《香港新儒家》是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旭東 內容簡介 坐而論道,海天風闊。 “華洋雜處”的香港,看上去與儒家風馬牛不相及,實際上卻與現代新儒家大有淵源。1958年元旦發表的《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被認為是現代新儒家崛起的一個標誌,而聯合簽名的四個人,就有兩個在香港。作為香港中文大學前...
新儒家三聖是對上世紀新儒家的三位大師:熊十力先生、梁漱溟先生、馬一浮先生的合稱。上世紀存亡繼絕的年代,現代新儒家三聖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為我們堅守著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最後底線。熊十力先生簡介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 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
徐復觀(1903年1月31日-1982年4月1日),男,湖北浠水人,新儒家學派的大家之一,台、港最具社會影響力的政論家,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典範。原名秉常,字佛觀,後由熊十力更名為復觀,取義《老子》“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八歲從父執中公啟蒙,續在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及國學館接受中國傳統經典訓練。1926年...
新亞書院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意義,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學者所組成的新儒家學派,以新亞書院為基地,為當時花果飄零的中國文化保留了血脈。1963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正式合併組成香港中文大學。當時各成員書院之教學及行政均為獨立,大學中央僅負責統籌與全校有關的行政事宜。1973年,...
香港國際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榮譽會長 郭少棠教授(Prof. S.T. Kwok)是當下傑出的教育家、學者、文學家。他是國際著名的歷史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曾就讀於新亞書院,師從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和唐君毅等著名學者,在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學位後,獲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獎學金,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張君勱在繼承傳統、涉獵西學的基礎上,以唯心為本、兼采唯實之長,闡發了自己的新儒家哲學思想。此書英文版於1957年在美國出版上冊,1963年刊行下冊。書中要點亦曾譯為中文在香港《人生》雜誌陸續刊載。擬將全書翻譯成中文,初始系由程文熙著手進行,1980年譯事告竣。以後江日新再對程氏譯稿作校訂,終於1986年付...
第一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改革開放與中國前途——儒家的義理、價值、動力及當代探索”,於2009年4月25-26日在山東泗水召開;第二次研討會的主題為“儒教憲政與中國未來”,於2010年5月3-5日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這些論文都在不同側面、以不同方法論證兩項重大課題:一是改革開放與政治儒學復興的相關問題,一是中國...
第九章 論作為儒家:為什麼儒家一定老邁、嚴肅和保守呢?附錄一 《論語》的去政治化 附錄二 蔣慶的“政治儒學 譯後記 作者簡介 貝淡寧(Daniel A.Bell) 清華大學(北京)倫理學和政治理論教授。貝教授生於蒙特婁,受學麥吉爾大學和牛津大學,曾在新加坡和香港的大學任教,還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從事研究工作。著有...
亞洲四小龍就是指新加坡、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新中國成立以後,大陸研究儒家的聲音基本上消失了,儒家思想研究的重點轉到了我國港台地區。港台地區研究儒學主要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香港的新亞書院,一個是台灣的東海大學。但在港台地區,真正興起,真正受到重視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後。為什麼?因為七十年代...
有人將之與1958年在香港《民主評論》上發表的“港台新儒學宣言”相提並論,稱之為“大陸新儒家宣言”。在此後的1992年6月,一資深教授在四川德陽召開的“儒學及其現代意義”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提交了一篇題為《我的現代新儒學觀》的論文,申明自己服膺現代新儒學,公開揭櫫大陸新儒學的旗幟。兩年後,李澤厚也在《...
在1990年之前的30多年之中,新亞研究所一直為海外中國文史哲學術之重鎮,也是港台新儒家弘揚中國文化的主要基地。在紀念新亞創校30周年時,做過新亞書院院長的金耀基曾深情並茂地發表演講說:“新亞不是一間普通的學校,她是一間有崇高的教育理想與文化意識的學府。新亞是由一批具有憂患意識的學人,在憂患的時代中建立...
2、和新儒家的關係:新儒家是因應西方文化的挑戰而起,但新道家一開始著眼的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且新儒家主要限定於精英人物那裡,新道家則可以是普通平民。參考文獻 1、董光壁《當代新道家》,北京華夏出版社,1991年版。2、宮哲兵《唯道論的創立》,《哲學研究》2004年07期 3、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新世界...
20世紀50年代,當中國大陸全面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時候,留在大陸的新儒家代表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賀麟等已不能展開正常的自我理論的創造。而張君勱、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來到台灣、香港,以新亞書院和人文友會為陣地,從事著中國儒學的現代轉化工作。宣言發表 由新亞書院、《民主評論》、《人生》共同...
熊十力(1885年2月18日—1968年5月24日),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省黃岡(今團風)縣上巴河鎮張家灣人。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與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和張君勱、梁漱溟、馮友蘭、方東美被稱為“新儒學八大家”。1949年以後,以特別...
郭少棠教授(Prof. S.T. Kwok)是當下傑出的教育家、學者、文學家。他是國際著名的歷史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曾就讀於新亞書院,師從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和唐君毅等著名學者,在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學士學位後,獲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獎學金,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讀並取得碩士﹑博士學位,雙重主修中國...
已出版《朱光潛年譜長編》《美的爭論》《朱光潛美學思想研究》,《現代港台新儒家美學思想研究》、《朱光潛論》、《文化與哲學》、《邊緣整合——朱光潛與中西美學家的思想關係》、《方東美與中西哲學》等八部學術專著。在國內學術刊物《哲學研究》、《哲學動態》、《學術月刊》、《社會科學戰線》、《學術季刊》、《...
杜維明的儒學三期說引入了國際視野,將儒學擱置於東亞乃至香港、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的華僑之中,最終將世界各國認同儒學觀念的非華人也包含在內,這是從世界主義的情懷出發對儒學所作的發展,從理論上看,儒家的第三期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哲學的重建,除此以外,杜維明提出還要從三個層次上回應西方文化的挑戰。第一是超越...
《儒家哲學與文化真理》,1971,香港,人生 《王陽明哲學》,1974,台北,三民 1996,韓譯版印行,譯者黃甲淵 《宋明理學.北宋篇》,1977,台北,學生 《墨家哲學》,1978,台北,東大 八十年代 《宋明理學.南宋篇》,1980,台北,學生 《新儒家的精神方向》,1982,台北,學生 《孔孟荀哲學》,1984,台北,學生...
劉述先(1934年-2016年6月6日),生於上海,原籍江西吉安,筆名音衍,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哲學碩士,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當代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於台灣東海大學、美國南伊利諾大學。自1974年起,應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之邀到中大任職並主持系務。1981年,辭去南伊大教職,正式應聘出任...
何藩十三歲那年收到一份父親送的一部 Brownie 相機。從此便迷上了攝影這門藝術。十八歲那年移居到香港,並把這個都市的每一面,由繁華的大街至孤寂的小巷,都通過膠片表現出來。大學就讀於錢穆創辦的新亞書院(即香港中文大學前身)文學系,曾得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哲學家唐君毅賞識,希望他轉學哲學。在主張“...
“文化衝突、文化融合與中國文化的世界化”,載《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 11月 “原性與圓性:論性即理與心即理的分疏與融合問題兼論心性哲學的發展前景”,載《鵝湖學志》(台北), 12月 1984 “當代新儒學與新儒家的自我超越:一個致廣大與盡精微的追求”,載《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 8月 ...
和主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相比,大陸邊緣的港台地區所生長出的新儒家哲學顯然只是學院式的,並沒有融入到台灣的官方意識形態之中,因而也就沒能產生多大的社會影響。這一傳統色彩頗濃的思潮,其主將皆為專業哲學家和大學教授,從香港的錢穆、唐君毅,台灣的方東美、徐復觀、牟宗三,現今仍然活躍在國際學術界文明對話前沿的...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煥鼎,字壽銘,曾用筆名壽名、瘦民、漱溟,後以漱溟行世。原籍廣西桂林,生於北京。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人士,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之稱。1906—1911年在順天中學堂讀書,曾被蔡元培聘...
2006- :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本科教師:西方哲學),國際儒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新儒家研究),法學院(博士生導師:法哲學)。學校二級崗位教授,宗教哲學學科帶頭人。曾在香港、台灣、美國、日本、歐洲、中東地區作訪問學者和講課教授。指導過來自美國、韓國、挪威、德國和澳大利亞的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社會...
中國現代思想家,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聖”,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於古代哲學、文學、佛學,無不造詣精深,又精於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豐子愷推崇其為“中國書法界之泰斗”。曾應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學任教,蔣介石許以官職,均不應命。抗日戰爭爆發後,應竺可楨聘請,任浙江大學教授...
劉述先(1934—2016),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哲學家與哲學史家。原籍江西吉安,生於上海。台灣大學哲學系文學士、哲學研究所碩士,南伊利諾伊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東海大學副教授、南伊利諾伊大學哲學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特聘講座研究員、東吳大學端木...
1958年與唐君毅、徐復觀、張君勱聯名發表現代新儒家的綱領性文章《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0年去香港,任教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講中國哲學、康德哲學等。1974年退休後,專任新亞研究所教授。1976年又應台灣教育部客座教授之聘,講學於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等處。1995年4月病逝於台北。英國劍橋...
(54) 傅偉勛對當代新儒家的批判性超越,《求是學刊》2002年第1期;《玄圃論學續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55) 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哲學,《傳統儒學、現代儒學與中國現代化》,新亞研究所(香港)2002年 (56) 近代中國禪宗第一高僧,《中華讀書報》2002年8月28日 (57) 儒學的現代轉型與未來定位,《儒學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