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姓氏,由來,
姓氏
最近的來源是五代十國時後蜀高祖封其弟高葭萌於漢中,為首侯,後國其後人以為“首”氏紀念故國。
由來
姓氏由來:
郡望堂號:
姓氏家譜:
首氏重修族譜
首 5634 首氏族譜五卷 (民國)何有謨重修 民國三十年(1941)印刷本 湖南江永縣檔
歷史名人:
首德仁, 首煥正, 首啟彬
據湖南瀏陽社港鎮首姓家譜記載:故蜀主封其弟葭(讀“家”)萌於漢中,為首侯,後以為“首”氏稱,葭萌後第76代曾孫是“辛公”。辛公生一子,名“孟桂”。孟桂生有六子,這六子以後分別安家在各地。分別為:一、謙 公:長沙高橋;二、端然公:長沙善化;三、德仁公:湖南郴州;四、成 公:四川省;五、祥鳳公:湖南平邑,後又遷回南昌江右;六、仁聲公:湖南瀏陽社港市。 從第78代開始,瀏陽社港市的首姓後代有詳細記載,已繁衍了27代。故可以推算出來,首姓總計繁殖了104代(至2005年6月止)。
2001年5月查閱社港市首姓家譜,首姓派語共有60個字(從第78代開始),一字代表一輩,記錄如下: 仁義崇先志 修培啟後芳 福廷欣奉正 永載太安常 德厚逢時盛 書香應運昌 禪聯科甲地 才學發文章 智勇雙全立 家興兆吉祥華章傳萬代 富貴與天長 這六十個字中,後二十個字是一九九六年十月重續家譜時增加上去的。
瀏陽社港的老祖宗是仁聲公。他於明朝初期由江西省江右南昌府豐城縣鐵樹觀郡上遷湖南岳州(今岳陽市)平江縣,後再遷瀏陽縣社港市,落戶邊山瀏家園(即社港村首家)。 仁聲公生於公元1296年農曆(下同)10月20日,逝於1368年12月初10日,終年72歲。其妻名尋遲貞,生於1299年8月初10日,逝於1363年6月初6日,終年65歲。
湖南郴州市蘇仙區(原郴縣)白露塘鎮和塘溪鄉聚居了約2萬首姓後代,分布在首家洞、雅市坪、香山坪、坪田、麻田、板橋、山合等地,字輩:永啟煥成章、聯第招雲瀚。
據說下列地方也有首姓村落:湖南衡陽東陽渡, 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縣白芒營鎮洞背村,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縣\桂林臨桂縣宛田鄉瓮洲村,湖南永州市江永縣允山鎮東田村\首家村\源口鄉,四川大竹縣雙溪鄉山青村有200多戶,陝西漢中南鄭(其字輩與郴州相同)。
據江永縣的家譜記載首姓由來為:先祖孟知祥建立後蜀(五代十國),育有四子,帝位傳給三子孟昶,後孟昶降於宋朝沿長江坐船前往杭州,至洞庭湖時,另三子因懼怕逃亡,改變姓氏以逃避追捕,路遇盤查便低頭伸手以示姓首,因手首諧音,首孟形近。
湖南株洲市炎陵縣水口鎮有20多戶人家、石洲鄉有一戶。
郡望堂號:
姓氏家譜:
首氏重修族譜
首 5634 首氏族譜五卷 (民國)何有謨重修 民國三十年(1941)印刷本 湖南江永縣檔
歷史名人:
首德仁, 首煥正, 首啟彬
據湖南瀏陽社港鎮首姓家譜記載:故蜀主封其弟葭(讀“家”)萌於漢中,為首侯,後以為“首”氏稱,葭萌後第76代曾孫是“辛公”。辛公生一子,名“孟桂”。孟桂生有六子,這六子以後分別安家在各地。分別為:一、謙 公:長沙高橋;二、端然公:長沙善化;三、德仁公:湖南郴州;四、成 公:四川省;五、祥鳳公:湖南平邑,後又遷回南昌江右;六、仁聲公:湖南瀏陽社港市。 從第78代開始,瀏陽社港市的首姓後代有詳細記載,已繁衍了27代。故可以推算出來,首姓總計繁殖了104代(至2005年6月止)。
2001年5月查閱社港市首姓家譜,首姓派語共有60個字(從第78代開始),一字代表一輩,記錄如下: 仁義崇先志 修培啟後芳 福廷欣奉正 永載太安常 德厚逢時盛 書香應運昌 禪聯科甲地 才學發文章 智勇雙全立 家興兆吉祥華章傳萬代 富貴與天長 這六十個字中,後二十個字是一九九六年十月重續家譜時增加上去的。
瀏陽社港的老祖宗是仁聲公。他於明朝初期由江西省江右南昌府豐城縣鐵樹觀郡上遷湖南岳州(今岳陽市)平江縣,後再遷瀏陽縣社港市,落戶邊山瀏家園(即社港村首家)。 仁聲公生於公元1296年農曆(下同)10月20日,逝於1368年12月初10日,終年72歲。其妻名尋遲貞,生於1299年8月初10日,逝於1363年6月初6日,終年65歲。
湖南郴州市蘇仙區(原郴縣)白露塘鎮和塘溪鄉聚居了約2萬首姓後代,分布在首家洞、雅市坪、香山坪、坪田、麻田、板橋、山合等地,字輩:永啟煥成章、聯第招雲瀚。
據說下列地方也有首姓村落:湖南衡陽東陽渡, 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縣白芒營鎮洞背村,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縣\桂林臨桂縣宛田鄉瓮洲村,湖南永州市江永縣允山鎮東田村\首家村\源口鄉,四川大竹縣雙溪鄉山青村有200多戶,陝西漢中南鄭(其字輩與郴州相同)。
據江永縣的家譜記載首姓由來為:先祖孟知祥建立後蜀(五代十國),育有四子,帝位傳給三子孟昶,後孟昶降於宋朝沿長江坐船前往杭州,至洞庭湖時,另三子因懼怕逃亡,改變姓氏以逃避追捕,路遇盤查便低頭伸手以示姓首,因手首諧音,首孟形近。
湖南株洲市炎陵縣水口鎮有20多戶人家、石洲鄉有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