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蔭歸來不看園

餘蔭歸來不看園

《餘蔭歸來不看園》 是作家曹常青教授撰寫的一篇遊記。該文被編入《大學語文》(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蔭歸來不看園
  • 外文名:More than the shadow back garden
  • 作家曹常青
  • 事跡:教授撰寫的一篇遊記
原文,作者簡介,

原文

朋友,你游過“番禺八景”嗎?
當你感嘆完蓮花山燕子岩的險峻,南天一柱的奇巧以及百福圖的智慧,還有送子觀音的亭亭玉立之後,當你虔誠地品完一碗齋飯,興致勃勃來到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餘蔭山房的時候,感覺全變了。
一進園,頓覺輕鬆舒適,心曠神怡,絲毫沒有緊張感,也似乎遠離了喧鬧的大都市。亭台樓閣,橋廊坪巷,還有石山池水無所不奇,且迴廊、花窗、影壁巧妙借景,使得占地不足三畝的小小園林顯得園中有園,景外有景,幽深廣闊,使人頓生觀之不盡,賞之無窮之感。難怪遊人評價“縮龍成寸”、“小巧玲瓏”。
從入門開始,每處景物的設計都匠心獨運,寓意深長,飽涵著深厚的文化氛圍,滿園的詩聯書畫佳作文彩繽紛,書香濃郁,有著無窮的文化韻味,聽說文化人都為之震撼。聯想昔日游過的南北諸園,覺得餘蔭園的構建藝術集南北園林特徵之大成,塞北嶺南人文思想積澱以詩聯得到充分的展現。遊人稱,粵之四大名園中,梁園太侈奢,可園太嬌羞,清暉園太古拙,而餘蔭山房卻恰到妙處。我想遊人的感嘆總是對的。
是名園,總會傳下許多故事。園的故主鄔彬,是大清舉人,官至刑部主事。他的兩個兒子也中了舉,故此,餘蔭園有“一門三舉人,父子同登科”的佳話。中了三舉人,哪能忘了祖上德蔭,取“餘蔭”二字為園名。同時祈望子孫後代能永澤先祖神蔭。在造園時,此地甚是偏僻荒涼,加上此園乃園主隱居之所,故取樸素名“山房”以示清高,如今,融融春光,驅散了籠罩在山房身上的雲霧;獵獵東風,掀開了遮蓋在臉上神秘的面紗。
聽常居山房的著名書畫家劉文劭老先生介紹,餘蔭山房有三大奇景四大建築。步入園中,首先見到的是名士陳允恭所撰的紅底黑篆的門聯,“餘地三弓紅兩足,蔭天一角綠雲深”,這顯然是一幅園名鑲字聯。這園名聯為第一大奇景。大學士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句也許提醒了園的設計師,園雖小不能沒有竹。這樣一來,搜尋枯腸,在牆與牆之間種上翠竹,既不占地又可拂擋園外塵囂,便成了“虹牆竹翠”的第二大奇景。第三大奇景便是“虹橋印月”。虹橋實在嬌小,全長只有三米,卻與橋廊亭欄巧妙地構成一體,十分精緻。它不僅是貫通蓮池兩岸的真橋,還是貫通全園景色的主線。每當荷花盛開,金鯉暢遊,倚坐在虹橋上觀魚賞荷,“不是神仙,也是神仙一般”。
過虹橋,穿廊徑,便可到達全園的主體建築“深柳堂。”劉文邵先生有詩云:“幽映有誰居,柔風翻古書。未聞聲朗朗,但覺涼如初。”當中妙處,實在不敢妄加評說。
與深柳堂隔池相望,便是園主人尋詩覓句即席揮毫的書齋,環境清靜素雅,此乃園中第二大建築。有關這“臨池別館”,亦有劉老賦詩:“起風水生潮,荷簪帶雨高。隨時添畫意,是處任揮毫。”一幅園主人在月色溶溶,風送荷香的清夜,廣邀文友,吟詩作賦的畫圖活靈活現。正如聯中所述:“別館恰臨池洗硯有時鷗可狎,因郎宜步月尋詩不覺鶴相隨。”在“深柳堂”石側有間廬舍,名“臥飄廬”,專為賓友憩息而設。廬中陳設倒是簡樸,但它的窗戶很有特色。後面是一排百葉窗,既通風又透光。前面是一排“滿洲窗格”,窗格上鐫嵌著彩色玻璃,遊客可以站在窗前同時欣賞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筆者試過,就是這么奇。這不能不說是為山房平添不少雅趣。
小憩之後。出廬,至迴廊深處,便是遠近聞名的第四大建築“玲瓏水榭”。它環水而立,欲稱“八角亭”。水榭中一幅膾炙人口的對聯,是園主人親筆撰書,也是餘蔭山房主人僅留的墨室。“每思聽過名山坐看奇石皴雲依然在目,漫說曾經蒼海靜對明漪印月亦是瑩神。”到底是舉人文筆,回顧一生,在官場滾打,歷經多少風風雨雨,依然歷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如今看破紅塵,心如止水,在水榭中,面對明漪月影,倍覺清心怡神。這八角亭,還帶出八景,那就是“丹桂迎旭日,楊柳樓台青,臘梅花開盛,石林咫尺形,虹橋清輝映,臥飄聽琴聲,果壇蘭幽徑,孔雀盡開屏。”
今日遊園,正值“三八婦女節”。在餘蔭山房落成二十年,園主人的侄兒鄔仲瑜添建了一座樓台,取名“瑜園”,乃女眷居住之所,因此又名“小姐樓”。我去得太遲,未能上得樓去,聽女同胞在車上描述得眉飛色舞:樓中布置清雅,是琴棋書畫、梳妝刺繡、拜佛誦經等清代仕女生活的地方。過去除了至親之外,一般朋友不能入內。現在開放,樓上還有古裝打扮、能能歌善舞的小姐相迎。真是越聽越神,我眼前仿佛見到一位三寸金蓮,手持琵琶,“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遷客騷人無不頷首。
都說“五嶽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我院的女同胞們用仿辭法創作:“餘蔭歸來不觀園。”我覺得這並不誇張。

作者簡介

曹常青,男,湖南新化人。廣東南洋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兼高職教育研究所所長、副教授。廣東民辦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素質教育》和《中國民辦教育》編委、記者。廣東國學研究會理事。個人資料被收入《中國專家人名辭典》。《餘蔭歸來不看園》一文被編入《大學語文》(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有專著多本。
餘蔭歸來不看園
餘蔭歸來不看園
餘蔭歸來不看園
餘蔭歸來不看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