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蔭歸來不看園》 是作家曹常青教授撰寫的一篇遊記。該文被編入《大學語文》(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蔭歸來不看園
- 外文名:More than the shadow back garden
- 作家:曹常青
- 事跡:教授撰寫的一篇遊記
原文,作者簡介,
原文
朋友,你游過“番禺八景”嗎?
一進園,頓覺輕鬆舒適,心曠神怡,絲毫沒有緊張感,也似乎遠離了喧鬧的大都市。亭台樓閣,橋廊坪巷,還有石山池水無所不奇,且迴廊、花窗、影壁巧妙借景,使得占地不足三畝的小小園林顯得園中有園,景外有景,幽深廣闊,使人頓生觀之不盡,賞之無窮之感。難怪遊人評價“縮龍成寸”、“小巧玲瓏”。
從入門開始,每處景物的設計都匠心獨運,寓意深長,飽涵著深厚的文化氛圍,滿園的詩聯書畫佳作文彩繽紛,書香濃郁,有著無窮的文化韻味,聽說文化人都為之震撼。聯想昔日游過的南北諸園,覺得餘蔭園的構建藝術集南北園林特徵之大成,塞北嶺南人文思想積澱以詩聯得到充分的展現。遊人稱,粵之四大名園中,梁園太侈奢,可園太嬌羞,清暉園太古拙,而餘蔭山房卻恰到妙處。我想遊人的感嘆總是對的。
是名園,總會傳下許多故事。園的故主鄔彬,是大清舉人,官至刑部主事。他的兩個兒子也中了舉,故此,餘蔭園有“一門三舉人,父子同登科”的佳話。中了三舉人,哪能忘了祖上德蔭,取“餘蔭”二字為園名。同時祈望子孫後代能永澤先祖神蔭。在造園時,此地甚是偏僻荒涼,加上此園乃園主隱居之所,故取樸素名“山房”以示清高,如今,融融春光,驅散了籠罩在山房身上的雲霧;獵獵東風,掀開了遮蓋在臉上神秘的面紗。
聽常居山房的著名書畫家劉文劭老先生介紹,餘蔭山房有三大奇景四大建築。步入園中,首先見到的是名士陳允恭所撰的紅底黑篆的門聯,“餘地三弓紅兩足,蔭天一角綠雲深”,這顯然是一幅園名鑲字聯。這園名聯為第一大奇景。大學士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句也許提醒了園的設計師,園雖小不能沒有竹。這樣一來,搜尋枯腸,在牆與牆之間種上翠竹,既不占地又可拂擋園外塵囂,便成了“虹牆竹翠”的第二大奇景。第三大奇景便是“虹橋印月”。虹橋實在嬌小,全長只有三米,卻與橋廊亭欄巧妙地構成一體,十分精緻。它不僅是貫通蓮池兩岸的真橋,還是貫通全園景色的主線。每當荷花盛開,金鯉暢遊,倚坐在虹橋上觀魚賞荷,“不是神仙,也是神仙一般”。
過虹橋,穿廊徑,便可到達全園的主體建築“深柳堂。”劉文邵先生有詩云:“幽映有誰居,柔風翻古書。未聞聲朗朗,但覺涼如初。”當中妙處,實在不敢妄加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