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鄉

餘慶鄉

餘慶鄉位於耒陽市西南部,距市區13公里。這裡曾稱余沖,解放時為慶賀人民政權建立,改名為餘慶鄉。 一洞天 、 坐井觀天 之勝景。龍泉洞內幽邃磊奇,石壁削空,透光清朗;下垂寶幢森森,有石乳滴成形如老僧躍坐;中藏蝙蝠無數,大者如鴉。清知縣張應星曾吟詩讚道: 耒陽四過重陽節,歷遍諸峰此稱奇。三洞直開羅寶仗,一拳中踞儼沙彌。凝成暖氣常春日,瀉谷寒光是夏時,縱少黃花還少酒,龍泉煮茗亦相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餘慶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湖南省耒陽市
  • 下轄地區:龍陂村、打古洲村、同仁村
  • 政府駐地:余沖居委會
  • 電話區號:0734
  • 郵政區碼:421800
  • 面積:72平方千米
  • 人口:3萬
  • 方言:耒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
  • 車牌代碼:湘D
鄉鎮概況,基礎設施,農業情況,工業發展,醫療衛生,鄉鎮旅遊,鄉鎮名人,

鄉鎮概況

餘慶曾稱余沖,解放時為慶賀人民政權建立,改名為餘慶鄉。餘慶鄉緊鄰耒陽市城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餘慶交通便捷,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三南公路、余長公路橫跨東西,武廣客運專線耒陽站建於餘慶鄉三順村。餘慶鄉轄2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16個村民小組,總面積72平方公里,總人口30000人。2006年餘慶鄉農業生產總值7500萬元,同比增長9.5%;工業生產總值6.5億元,同比增長557%;農民人均純收入2960元,同比增長15%。境內沿余長公里路線南側,擁有一條長達近5公里的石灰石礦帶,儲量大、品位高,是理想的建築材料和工業原料。餘慶鄉建有耒陽市重點工業園區——餘慶冶煉工業園。
餘慶鄉
餘慶鄉黨委和政府抓住武廣客運專線耒陽火車站建於餘慶鄉的機會,把握耒陽市委市政府打造10平方公里客運新城的大好時機;專門成立了重點工程領導和協調小組,及時為工程建設排憂解難,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在財政上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依託耒陽客運站,推動城鎮化進程,加速融入耒陽城區的步伐。

基礎設施

餘慶鄉地處城鄉結合部,是耒陽西南之通道。交通極為方便,京廣鐵路、107國道、三南公路、余長公路貫穿餘慶鄉的東西南北餘慶鄉通公路村21個,磨形、灶市兩個送電網為餘慶鄉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充沛的電力;由歐陽海灌區和兩座小二型水庫組成的供水網使餘慶鄉的生產、生活用得到了充分保證;通訊設施逐漸改善,程控直撥電話已經開通電話村。餘慶鄉獨特的地緣優勢、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環境優勢贏得了眾多投資者的青睞,已成為耒陽市的開發熱點。

農業情況

餘慶鄉農業發達,頗具特色。餘慶鄉有耕地面積1536公頃,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526.83千瓦。糧食測量穩定,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盛產蔬菜和藥材。養殖業初具規模,餘慶鄉擁有萬頭養豬場一個、千頭養豬場一個、百頭養豬場四個;擁有萬羽養場五個,全年養雞出籠上市20萬羽。餘慶鄉有用材林9783畝,經濟林37085畝,其中油茶林34792畝;完成幼林撫育1000畝,墾復油茶山6800畝。餘慶鄉黨委和政府立足餘慶鄉實際情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首先,在推動城鎮化、工業化的同時把握農業這個基礎,穩定農業生產,大力發展養殖業,推動新農村的建設。黨委書記謝淑洪同志親自組織餘慶鄉鄉、村兩級幹部深入哲橋鎮、溫氏集團等鄉鎮和企業參觀、學習經驗技術。其次,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社會文化的發展,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的餘慶鄉人民富裕、山川秀美、社會和諧、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餘慶鄉餘慶鄉
餘慶人傑地靈、交通便捷、充滿活力。勤勞智慧的三萬餘慶人民將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鄉黨委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的貫徹“依站融城、以園興鄉、科學發展”的發展戰略。餘慶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工業發展

餘慶工業富有前景。2005年耒陽市委市政府為加快推進全市有色冶金工業基地建設,把全市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形成新的產業集聚群和新的經濟成長點,因地制宜設立了餘慶冶煉工業園。餘慶工業園西鄰武廣高速鐵路,東至107國道,南北320省道兩廂,建設用地面積在2.3平方公里左右。工業園的開發建設將按照以科技研發、工業生產為核心,以招商引資為主要內容,突出生態優勢。餘慶鄉黨委和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帶動、聚集發展”的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先後引進了陽光金屬公司、誠松公司、南玉冶煉公司、淇元氧氣廠等十多家企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餘慶成為衡陽地區第三個被列為湖南省“十一五”新農村電氣化鄉鎮建設計畫的鄉鎮;韶能集團投資3000萬建設的餘慶大型高壓變電站正在緊張施工,省道1811線維修正式拉開帷幕。2005年、2006年餘慶鄉兩次被中共耒陽市委、耒陽市人民政府評為“年度推進工業化進程先進單位”及“年度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餘慶工業園的積聚效應日益顯現,招商優勢逐步增強。更加令人振奮的是又有八家企業簽約落戶餘慶工業園。隨著日新月異的園區建設,地方財政收入成倍增長。餘慶鄉就完成了全年國稅任務的160%,企業的建設和發展也吸納了眾多的村民就業,轉移了大量剩餘勞動力,大大增加了居民的收入。鑒於餘慶的快速發展,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彭崇谷,衡陽市委常委、耒陽市委書記袁延文,耒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唐學石等領導先後到園區進行考察,對取得的成績表示了肯定。
餘慶鄉餘慶鄉

醫療衛生

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長足進展,鄉內現有中學1所、國小22所、在校學生近4000人,鄉政府繼續投資16萬元完善教學配套設施,2007年順利通過了國家教育“普九”驗收。有醫院1所,醫療點23個,床位42個,固定資產205萬元,醫技人員21人。2006年餘慶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為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黨中央為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返貧等問題而出台的一項惠民利民政策。餘慶鄉自“新農合”工作開展以來,鄉黨委和政府認識明確,組織有力,工作紮實,穩步推進,使該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受到了廣大農民民眾的歡迎。
餘慶鄉2007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工作已基本完成。參合農民共26888人,參合率為83.56%,參合基金為143172元。分餘慶鄉有879人次得到補助,補償費用累計681300元,占總醫療費用近30%。為了推進餘慶鄉“新農和”工作更好更快的發展,黨委書記謝淑洪同志明確指出要繼續高度重視、明確責任、加強宣傳、多做工作,使“新農合”政策家喻戶曉,激發民眾的參合熱情,讓餘慶鄉更多的民眾能充分享受到“新農合”帶來的實惠。

鄉鎮旅遊

餘慶山川秀麗。神奇的龍泉洞景觀,其洞分三層,洞中有洞,洞洞相連,主洞極為寬闊,可坐數千人,主洞中央有一孔可望到天空,為人皆稱奇的“一洞天”、“坐井觀天”之勝景。龍泉洞內幽邃磊奇,石壁削空,透光清朗;下垂寶幢森森,有石乳滴成形如老僧躍坐;中藏蝙蝠無數,大者如鴉。清知縣張應星曾吟詩讚道:“耒陽四過重陽節,歷遍諸峰此稱奇。三洞直開羅寶仗,一拳中踞儼沙彌。凝成暖氣常春日,瀉谷寒光是夏時,縱少黃花還少,龍泉煮茗亦相宜。”
潛力無限的餘慶將依託餘慶冶煉工業園這一發展平台,以全心提供最大的優惠、最好的服務、最佳的環境,熱情歡迎各界企業、客商前來實地考察、投資興業。
餘慶鄉餘慶鄉

鄉鎮名人

段子中(1903 - 1927),字振漢,耒陽餘慶漁陂洲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畢業於衡陽成章中學,1925年入黃埔軍校,參加“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任執行委員。1926年春奉命赴長沙,與郭亮、袁福清等組織民眾驅逐軍閥趙恆惕、葉開鑫,任湖南工農商學游擊司令。12月轉入北伐,到達南京。1927年3月,著文在報紙上斥責蔣介石陰謀叛變革命,遭蔣通緝,離寧赴漢,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十九師政治部主任。7月,蔣介古與汪精衛聯合反共,中共中央派他去北方局工作。是年底,犧牲於北平。
徐勛(1901-1932),耒陽餘慶人。1926年任區農會特派員,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受組織派遣到武漢農民講習所學習,結業後回縣繼續開展農運工作。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任聯絡員。1930年受縣委指示,與謝竹峰等組成“年關鬥爭行動委員會”,打土豪籌款,開展艱苦的地下鬥爭。次年任中共耒陽縣委委員兼團縣委書記。1932年2月,在小水雞公橋徐家被捕,後在縣城被害
徐望傑,耒陽市餘慶鄉人,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是建國後耒陽市第一個省級作家,年愈七旬仍然筆耕不止,出版有三部詩集。
徐林(革命烈士)
徐林(1908—1951)  中共七大候補代表。1908年8月16日生,湖南省耒陽市餘慶鄉龍陂徐家村人。名傳器,號天賜,曾用名徐麟。勞動人民家庭出身。上過幾年私塾,父親去世後輟學務農、打工。在早年參加革命的哥哥徐鶴影響下,接受革命思想,參加創辦耒陽縣第一所平民夜校,成立秘密農會。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參加耒陽縣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畢業後任耒陽縣餘慶區農會委員長,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輾轉到武漢,擔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司務長。汪精衛叛變革命後,轉移到葉挺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在南下途中部隊被打散,返回故鄉。同年冬任共青團湘南特委委員。1928年初參加湘南暴動,發動民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和農民的自衛武裝。後輾轉隨工農革命軍上井岡山,擔任紅四軍第三十一團輜重隊會計股股長。1930年調任紅軍師政治處處長。後部隊供應困難,調任紅四軍第三十一團供給主任。1932年調任紅一方面軍第一師供給部部長。1934年參加紅軍長征,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三團供給主任。在長征中徵集物資,籌備供應。到陝北後,1936年春任紅四軍供給部部長。同年秋進紅軍大學學習。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供給處副處長,1938年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軍需處處長兼地方工作委員會書記。隨部隊進入太行山建立抗日根據地。重視部隊供給幹部和地方財政幹部的培養和教育,在太行山興辦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供給學校。1938年春隨部隊遷冀南後,兼任冀南財經幹部學校校長、冀南銀行副行長,開辦財經幹部訓練班,為部隊和地方政府培養、輸送了一批財經管理人員,參加籌辦冀南銀行。1939年6月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供給部部長。12月回到延安,進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0年6月結業後留延安,任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司令部供給部部長。1942年調任陝甘寧晉綏聯防司令部後勤部副部長。創辦農場、鐵廠、油坊、磨坊、合作社、皮革廠等,對部隊生產自給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4月至6月作為陝甘寧邊區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6年9月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後勤部部長。1945年11月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赴東北幹部隊總隊長,率隊經山東等地到達哈爾濱。1946年11月至1947年5月任東北局財經委員會委員、財經處處長。籌劃軍需供應,保證了部隊三下江南的供應。1948年7月任東北局財政部副部長兼東北軍區後勤財務部部長。同年10月至1949年9月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至1948年12月),兼任東北野戰軍經理部部長。1949年1月任東北軍區經理部部長。5月任東北局財經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建立財政制度,保證了部隊解放全東北的財政供應任務。後率東北財政部部分幹部隨軍南下,7月到達武漢,擔任中南臨時人民政府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兼財政部部長。1949年5月至8月任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物資接管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任中共中央中南局財經委員會第一副主任。1950年4月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南軍政委員會財政部部長。1951年11月26日因病在大連逝世。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撰寫有《關於湘南暴動經過的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