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蹼和食管環

食管蹼是由食管腔內僅由黏膜和黏膜下層構成的薄(2~3毫米)而脆的蹼狀隔膜,可見於食管的任何部位。食管環常指由食管黏膜層和肌層所組成的一層厚而韌的狹窄環。本病發現日益增多。男女均有發現,但症狀性下食管環以男性居多。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科
  • 多發群體:40歲以上男性
  • 常見病因:由胚胎期內食管發育異常所致
  • 常見症狀:間歇性吞咽困難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併發症,治療,

病因

食管蹼可能是由胚胎期內食管發育過程中形成空泡,空泡融合不全,遺留下部分或完全的黏膜環狀膈膜;也有人認為是在食管發育過程中,取代絨毛柱狀細胞的鱗狀上皮過度生長所致。食管肌環是因胚胎期的食管肌層形成過程中,中胚葉成分過度增生而造成食管狹窄。

臨床表現

上食管蹼患者進流食飲食一般無症狀,多數是在吃硬食時出現,主要表現為間歇性吞咽困難,食物滯留上胸部感。
中食管蹼多數無症狀,若5~11個月以上的嬰兒間歇性嘔吐或突發食管梗阻,應考慮到先天性中食管蹼。成年人發生中食管蹼的原因不明,表現為吞咽較硬的食物時發生間歇性咽下困難,有食物停滯在胸骨後的感覺。
下食管蹼的臨床特點與下食管環相似。間歇性吞咽困難是下食管環的主要症狀。匆忙進食時,患者有食團堵塞食管而不能咽下的感覺,此時患者試圖通過將食物吐出或飲水衝下食團等方法,藉以緩解症狀。如此若能奏效,患者將從中吸取教訓,為避免因匆忙進食導致咽下困難的疾苦,而在往後的進食過程中細嚼慢咽,數周乃至數月不再出現類似症狀。因下食管環可防止胃酸反流,患者也無燒心症狀,但當反覆擴張治療後,雖吞咽困難可消失,可抗反流屏障卻遭破壞,從而可出現反流性食管炎。下食管環患者均存在滑動性食管裂孔疝,此時也可出現反流症狀。食管梗阻為其併發症之一,如反覆發作,引起食管擴張,可導致自發性食管破裂。

檢查

如疑有上食管蹼需依靠X線檢查。在上食管側位前壁可發現偏心性、不足2毫米寬的蹼。必要時需進行內鏡下食管蹼的細胞刷或活檢,以除外炎症狹窄或癌。有時僅於X線檢查時發現一層薄(厚1~2毫米)的鋇劑充盈缺損,在蹼的上下方食管呈同等程度擴張。下食管蹼的X線特徵既不同於中食管蹼也不同於下食管環,蹼的近端(頭端)呈食管對稱性膨大,遠端(食管前庭區)呈現雙凹面。患者採取側臥位作Valsalva動作時攝片,可使下食管環上下的食管腔擴張,易於顯示食管環,從而定位、並測量環的直徑。它的特徵與下食管蹼相反,在環的近端呈雙凹面,遠端與胃相鄰。食管鏡檢時,先充氣把食管下段完全膨脹起來,食管才清晰可見,盲視下活檢以除外食管炎、食管癌等疾病。

併發症

食管梗阻為其併發症之一,如反覆發作,引起食管擴張,可導致食管自發性破裂。

治療

進食時細嚼慢咽,避免緊張、激動。Plummer-Vinson綜合徵首要措施是治療貧血,積極給予鐵劑治療。待血紅蛋白上升後,吞咽困難可消失。少數大而厚的食管蹼,單純補鐵吞咽困難時,可用內鏡電灼治療或用Hurst擴張器擴張。中食管蹼多無症狀,並且預後較好,常不需治療。一旦發生症狀可試用探條擴張或內鏡下取出食管嵌塞食團或內鏡下切除蹼。下食管蹼和食管環治療相同,一旦出現急性食管梗阻,緊急內鏡下取出或將食團推下,即可解除梗阻。必要時採用擴張療法常能奏效。如環形纖維環致輪狀狹窄,可外科切除。由於狹窄環可造成食管縮短繼而形成疝,在切除環時,還需修補食管裂孔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