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圖譜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圖譜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圖譜》是2019年4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譜類工具書,由蔣原主編。

該書採用大量豐富真實的圖片詳細介紹了從樣品製備、培養基選擇、消毒滅菌、各類微生物檢測技術、染色技術、顯微鏡使用到生化試驗鑑定等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全過程。依據中國國家標準(GB)、檢驗檢疫行業標準(SN)、ISO國際標準、美國FDA BAM等中國國內外標準,展示了常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形態學特徵、在各種分離培養基上的菌落特徵以及關鍵生化反應特徵圖譜。同時納入基於核酸、質譜和碳源利用的檢測鑑定分型新技術,為讀者提供了各種常見食源性細菌、病毒和真菌的檢測、鑑定和分型圖譜,是一本全面、直觀、實用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原色圖譜教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圖譜
  • 作者:蔣原
  • 題材:食品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檢定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19年4月1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地:北京
  • 頁數:258 頁
  • 字數:562千字
  • ISBN:9787030608543
  • 類別:圖譜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CIP核字號:2019049095
成書過程,編寫背景,編寫情況,出版工作,內容說明,書籍目錄,編寫人員,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從人類誕生至今,食品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與病原微生物作鬥爭,幾百年來微生物的變異和檢測技術的革新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的故事。當前因食源性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依然是全球食品安全的重要問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毒素等,極大地危害消費者的健康。近年來(截至2019年3月)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建立在免疫學基礎上的血清學技術的發展,湧現了許多新的快速精準鑑別和分型溯源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多年來中國幾代食品安全科技工作者,創造性地研究出大量的新的檢測技術和溯源新方法,為食品安全偵測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解決實驗技術人員在具體檢驗操作過程中對微生物在各類培養基上菌落形態、生化顯色反應特徵等把握不準,直觀印象不深等問題,該書提供了大量豐富真實的原色圖譜來幫助他們進行微生物鑑別。

編寫情況

該書的編寫有海關(原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多年從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驗的技術專家,也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多年從事動物、食品病原微生物研究與教學的專家,眾人一起參與此圖譜的編撰,相互學習交流。
北京陸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該書提供了大量的圖片,BIOLOG公司、BIOMERIEUX公司、蔡司公司、MOTIC公司、徠卡公司、浙江泰林生命科學有限公司、CHROMagar公司、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也提供了部分圖片。在整理書稿時,得到了陳興洲先生(攝影)和崔金璐女士(畫圖)的技術支持。

出版工作

2019年4月1日,《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圖譜》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工作人員及單位
責任編輯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封面設計
張析、韓書雲
杜子昂
肖興
東方人華

內容說明

該書內容包括從樣品製備、培養基選擇、消毒滅菌、各類微生物檢測技術、染色技術、顯微鏡使用到生化試驗鑑定等病原微生物檢測技術全過程。依據我國國家標準(GB)、檢驗檢疫行業標準(SN)、ISO國際標準、美國FDA BAM等中國國內外標準,展示了常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形態學特徵、在各種分離培養基上的菌落特徵以及關鍵生化反應特徵圖譜。同時納入基於核酸、質譜和碳源利用的檢測鑑定分型新技術,更有微生物與生活篇章體現微生物本身之美。為讀者提供了各種常見食源性細菌、病毒和真菌的檢測、鑑定和分型圖譜。全書共收錄微生物彩色圖片625幅,既能使廣大科技工作者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廬山真面目,又注重實際套用中採用技術方法的介紹,保證食品安全控制人員能夠及時準確的發現這類病原真兇。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顯微鏡基礎知識及其在形態學上的鑑別套用 1
第一節 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其套用 1
一、生物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套用 2
二、相差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套用 4
三、偏光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套用 5
四、螢光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套用 6
五、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套用 6
第二節 電子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套用 8
一、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套用 8
二、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套用 12
參考文獻 13
第二章 染色技術及其套用 15
一、亞甲藍染色法 15
二、革蘭氏染色法 15
三、瑞氏染色法 16
四、抗酸染色法 17
五、芽胞染色法 17
六、莢膜染色法 18
七、免疫螢光染色法 18
參考文獻 19
第三章 培養基的選擇及其套用 20
第一節 培養基簡介 20
第二節 培養基的營養與理化條件 22
一、碳源 22
二、氮源 22
三、生長因子 23
四、無機鹽 23
五、pH 23
六、氧化還原勢 24
第三節 培養基的分類 25
一、按培養基組成成分分類 25
二、按培養基物理狀態分類 26
三、按培養基用途分類 26
四、按培養基配製方法分類 30
第四節 培養基的套用及發展趨勢 31
參考文獻 35
第四章 生化試驗 36
第一節 碳水化合物代謝試驗 36
一、糖(醇、苷)類發酵試驗 36
二、O/F氧化發酵試驗 36
三、β-半乳糖苷酶試驗 37
四、甲基紅試驗 37
五、V-P試驗 38
六、七葉苷水解試驗 38
七、澱粉水解試驗 39
第二節 蛋白質和胺基酸代謝試驗 39
一、靛基質試驗 39
二、硫化氫試驗 39
三、尿素酶試驗 39
四、明膠液化試驗 39
五、胺基酸脫羧酶試驗 40
六、苯丙氨酸脫氨酶試驗 40
七、酪蛋白水解試驗 41
第三節 有機酸鹽和胺鹽利用試驗 41
一、丙二酸鹽、檸檬酸鹽和乙酸鹽利用試驗 41
二、馬尿酸鹽利用試驗 42
三、葡萄糖酸鹽利用試驗 42
第四節 呼吸酶類和其他酶類試驗 42
一、氰化鉀試驗 42
二、觸酶試驗 42
三、氧化酶試驗 43
四、硝酸鹽還原試驗 43
五、血漿凝固酶試驗 44
六、脫氧核糖核酸酶試驗 44
七、溶菌酶耐性試驗 45
八、卵磷脂酶試驗 45
九、膽汁溶菌試驗 45
十、鏈激酶試驗 46
第五節 其他試驗 47
一、血清凝集試驗 47
二、嗜鹽試驗 47
三、綠膿菌素測定試驗 47
四、細菌動力試驗 48
五、溶血試驗 48
六、克氏雙糖鐵或三糖鐵瓊脂培養基試驗 48
七、硫化氫-靛基質-動力試驗 49
八、CAMP試驗 49
參考文獻 50
第五章 基於核酸的致病菌快速檢測和分型方法 51
第一節 基於核酸的致病菌快速檢測分型方法簡介 51
一、PCR 51
二、環介導等溫擴增法 52
三、脈衝場凝膠電泳 53
四、多位點序列分型 54
第二節 基於核酸的常見食源性病原菌快速檢測和分型實例 55
一、沙門氏菌 55
二、金黃色葡萄球菌 56
三、副溶血性弧菌 59
四、單增李斯特氏菌 59
五、克羅諾桿菌屬 60
六、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 62
七、致瀉大腸埃希氏菌 62
八、產志賀毒素大腸埃希氏菌 63
九、空腸彎曲菌 67
十、蠟樣芽胞桿菌 67
參考文獻 68
第六章 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方法快速檢測致病菌 69
一、MALDI-TOF MS的原理 69
二、MALDI-TOF MS的樣品處理方法 69
三、常見致病菌的MALDI-TOF MS圖譜 70
參考文獻 76
第七章 碳源利用方法鑑定細菌和黴菌 77
一、碳源利用鑑定原理 77
二、碳源利用鑑定流程 77
三、常見致病真菌的代謝圖譜及顯微圖譜 78
四、常見致病細菌的代謝圖譜 89
第八章 細菌的檢測 94
第一節 細菌總論 94
一、細菌的結構 94
二、細菌的基本形態 99
第二節 菌落總數 100
第三節 大腸菌群 102
一、最可能數法 102
二、平板法 103
第四節 沙門氏菌 105
一、形態學特徵 105
二、培養特徵 106
三、生化特性 111
第五節 志賀氏菌 114
一、形態學特徵 114
二、培養特徵 115
三、生化特性 116
第六節 致瀉大腸埃希氏菌 117
一、形態學特徵 118
二、培養特徵 118
三、生化特性 121
四、PCR確認 124
第七節 副溶血性弧菌 124
一、形態學特徵 125
二、培養特徵 125
三、生化特性 127
第八節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 129
一、形態學特徵 129
二、培養特徵 129
三、生化特性 130
第九節 空腸彎曲菌 132
一、形態學特徵 132
二、培養特徵 133
三、生化特性 136
第十節 金黃色葡萄球菌 138
一、形態學特徵 138
二、培養特徵 138
三、生化特性 140
第十一節 β型溶血性鏈球菌 141
一、形態學特徵 142
二、培養特徵 142
三、生化特性 143
第十二節 產氣莢膜梭菌 146
一、形態學特徵 146
二、培養特徵 146
三、生化特性 147
第十三節 蠟樣芽胞桿菌 149
一、形態學特徵 149
二、培養特徵 149
三、生化特性 151
第十四節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153
一、形態學特徵 154
二、培養特徵 154
三、生化特性 156
第十五節 雙歧桿菌 159
一、形態學特徵 159
二、培養特徵 160
第十六節 乳酸菌 160
一、形態學特徵 161
二、培養特徵 161
三、生化特性 163
第十七節 大腸埃希氏菌O157:H7/NM 164
一、形態學特徵 164
二、培養特徵 165
三、生化特性 166
第十八節 大腸埃希氏菌 166
一、形態學特徵 167
二、培養特徵 167
三、生化特性 170
第十九節 糞大腸菌群計數 172
第二十節 克羅諾桿菌屬(阪崎腸桿菌) 172
一、形態學特徵 172
二、培養特徵 173
三、生化特性 174
第二十一節 腸桿菌科 176
一、形態學特徵 177
二、培養特徵 177
三、生化特性 179
第二十二節 銅綠假單胞菌 179
一、形態學特徵 179
二、培養特徵 180
三、生化特性 182
第二十三節 腸球菌 183
一、形態學特徵 184
二、培養特徵 184
三、生化特性 187
第二十四節 氣單胞菌 189
一、形態學特徵 189
二、培養特徵 190
三、生化特性 193
第二十五節 豬鏈球菌 194
一、光鏡下照片 194
二、培養基下照片 195
第二十六節 結核分枝桿菌 195
一、光鏡下照片 195
二、培養基下照片 196
三、感染組織中的照片 197
四、生化反應 197
第二十七節 布魯氏菌 197
參考文獻 198
第九章 病毒的檢測 202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特徵 202
第二節 病毒的複製與生物合成 202
第三節 病毒的檢測 203
一、冠狀病毒 203
二、柯薩奇病毒 205
三、諾如病毒 205
四、A型肝炎病毒 207
五、輪狀病毒 208
六、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 209
七、寨卡病毒 209
參考文獻 210
第十章 真菌的檢測 211
第一節 真菌總論 211
一、黴菌的生物學特性 211
二、酵母菌的生物學特性 213
第二節 黴菌和酵母計數 214
第三節 真菌各論 216
一、黃麴黴 216
二、雜色麴黴 217
三、赭麴黴 218
四、炭黑麴黴 219
五、構巢麴黴 220
六、橘青黴 221
七、串珠鐮刀菌 223
八、釀酒酵母 223
參考文獻 225
第十一章 食源性病原菌的耐藥機制及藥敏試驗方法 226
第一節 食源性病原菌的主要耐藥機制和傳播機制 226
一、耐藥性的分類 226
二、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機制 226
第二節 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方法 230
一、紙片擴散法 230
二、最小抑菌濃度測定法 231
三、抗生素連續梯度法 232
四、快速藥敏檢測系統 233
五、分子生物學技術 233
參考文獻 234
第十二章 樣品及其製備 235
第一節 採樣 235
一、採樣原則 235
二、採樣方案的制訂 235
三、採樣的術語 236
四、抽採樣前的準備 236
五、採樣過程 241
六、樣品的標記 244
七、樣品的保存和運送 244
八、實驗室樣品接收 244
第二節 樣品製備 245
一、檢驗方法的選擇 245
二、樣品製備用試劑耗材 245
三、樣品製備注意事項 248
四、不同類型樣品的製備 248
第十三章 消毒與滅菌 251
第一節 概述 251
一、概念 251
二、消毒滅菌方法 251
第二節 消毒與滅菌技術的套用 252
一、培養基的消毒滅菌 252
二、微生物檢驗用器具的消毒滅菌 253
三、微生物檢驗環境的消毒 255
四、微生物檢驗員手部的清潔消毒 256
第三節 滅菌效果的監測 257
一、物理監測 257
二、化學監測 257
三、生物監測 258
參考文獻 258
第十四章 微生物與生活 259
跋 278

編寫人員

編委會
職務
姓名
主編
蔣原






參編人員
(按姓名拼音排序)
蔡寶亮
陳國強
陳祥
陳興洲
陳穎
陳雨欣
崔金璐
戴建君
丁家波
顧敏
顧萬軍
郭德華
郭暘
韓偉
何艷玲
何宇平
黃新新
連雪
劉永傑
婁亞婷
盧雁
呂敬章
呂蓉
馬維興
孟霞
寧雪
彭大新
任建鸞
邵景東
申進玲
石火英
石建華
湯芳
陶磊
汪琦
王磊
王麗平
王娉
王瑞強
王祥喜
王贏
王玉珏
王玉燕
夏芃芃
肖震
謝小珏
許鎮堅
薛峰
薛俊欣
楊捷琳
袁辰剛
曾德新
曾靜
趙晗
趙麗娜
趙麗青
朱國強
朱雅君
祝長青
鄒黎明


各章參編人員(按姓名拼音排序)
章節
人員
第一章 顯微鏡基礎知識及其在形態學上的鑑別套用
石火英、朱雅君
第二章 染色技術及其套用
劉永傑
第三章 培養基的選擇及其套用
何艷玲、王磊
第四章 生化試驗
陳興洲、韓偉、呂敬章、申進玲、許鎮堅、趙麗娜
第五章 基於核酸的致病菌快速檢測和分型方法
陳穎、申進玲、王娉、薛峰
第六章 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方法快速檢測致病菌
汪琦、曾靜
第七章 碳源利用方法鑑定細菌和黴菌
王瑞強、鄒黎明
第八章 細菌的檢測
蔡寶亮、陳國強、陳祥、陳興洲、崔金璐、戴建君、丁家波、顧敏、顧萬軍、郭德華、郭暘、韓偉、何宇平、連雪、劉永傑、呂敬章、呂蓉、馬維興、孟霞、寧雪、彭大新、任建鸞、邵景東、申進玲、湯芳、陶磊、王贏、夏芃芃、肖震、謝小珏、許鎮堅、袁辰剛、曾德新、趙晗、趙麗娜、趙麗青、朱國強、祝長青
第九章 病毒的檢測
崔金璐、黃新新、王祥喜、王玉燕
第十章 真菌的檢測
崔金璐、薛俊欣
第十一章 食源性病原菌的耐藥機制及藥敏試驗方法
王麗平
第十二章 樣品及其製備
陳雨欣、石建華、楊捷琳
第十三章 消毒與滅菌
盧雁、呂敬章
第十四章 微生物與生活
陳興洲、韓偉、婁亞婷、申進玲、王玉珏、薛俊欣、趙麗娜

作者簡介

蔣原,獸醫學博士,研究員,上海海關副關長。主要從事食源性病原微生物、轉基因產品檢測、獸藥動力學和食品中非法添加及殘留物快速檢測等方面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