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熊軍

飛熊軍

飛熊軍是《三國演義》中董卓的私人精銳部隊,旗幟上繡有肋生雙翅的飛熊圖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將李傕等人統領。飛熊軍全部是由西涼軍中的精英和能人異士組成,如董卓軍中的胡車兒,據說其“力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飛熊軍裝備十分精良,擁有西涼鐵騎和經常與外族作戰的西涼將士,戰鬥力十分強。”(《三國演義》第九回:除暴凶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便命心腹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領飛熊軍三千守郿塢,自己即日排駕回京。...卻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董卓已死,呂布將至,便引了飛熊軍連夜奔涼州去了。”)。還曾在三國諜戰小說《三國諜影》中多次登場。曾在三國殺《陣面對決》中出現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飛熊軍
  • 外文名:Put the army
  • 出處:《三國演義》
  • 性質董卓的私人精銳部隊
  • 特點:旗幟上繡有肋生雙翅的飛熊圖案
  • 組成:由西涼軍的精銳組成
  • 首領:李傕
  • 登場作品:《三國諜影》
飛熊軍統帥李傕,飛熊衛,來源,

飛熊軍統帥李傕

李傕(jué)(?-198),涼州北地郡(郡治富平縣,今陝西省富平縣)人,漢末三國群雄之一 。東漢末年軍閥、權臣,曾擔任東漢大司馬開府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自稱是“飛將軍李廣之十世孫。性勇猛詭譎,有辯才。原本是董卓部下武將,陽人之戰後,董卓曾派李傕為說客出使反董聯軍的孫堅軍中,欲遊說孫堅和親結盟,但被孫堅拒絕。後李傕被董卓的女婿牛輔派遣至中牟與朱儁交戰,擊破朱儁後,進而至陳留潁川等地劫掠。在董卓被王允呂布刺殺之後,李傕成為西涼軍的頭號首領,聽從謀士賈詡奉國家以正天下”之策,與同黨郭汜張濟等人結盟攻進長安,在擊敗呂布殺了王允之後,控制司隸地區和涼州東部,挾持漢獻帝專政四年,短暫的掌握了東漢王朝,後來與郭汜反目,自相殘殺。後曹操謁者僕射裴茂率領關中諸將段煨等討伐李傕,夷其三族。《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李傕性喜巫道之術,迷信讖語“當塗高”,“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謳擊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厭勝之具,無所不為。又於朝廷省門外為董卓作神坐,數以牛羊祠之。”(《獻帝起居注》)。在正史中,侍中劉艾(《獻帝起居注》的作者)對李傕和郭汜的評價較高,認為其用兵作戰的能力在江東猛虎孫堅之上。當時孫堅擊敗胡軫、呂布,斬殺華雄之 後,董卓感慨說關東諸侯不堪一擊,只有孫堅很不好對付,而侍中劉艾卻不以為意。認為孫堅用兵不如李傕、郭汜。(“艾曰:堅用兵不如李傕、郭汜。”《後漢紀》 ;“艾曰:堅雖時見計,故自不如李傕、郭汜。”《山陽公載記》)。李傕曾擊敗名將朱儁,大破呂布,擊殺徐榮,擊敗馬騰韓遂的聯軍,可見當時也是一大猛將。在三國小說和影視作品中,李傕是董卓手下第二大猛將,如95集電視連續劇《三國》(2010年版)第3集:“曹操告訴十八路諸侯說:董卓麾下的猛將,第一是呂布,第二是李傕,第三郭汜,第四員才是這個華雄”。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李傕是董卓的心腹大將,統領董卓的私人精銳部隊“飛熊軍”,在攻打長安一戰中他用“彭越撓楚”之法擊敗呂布,攻占了長安,刻畫了他有智謀的一面。

飛熊衛

明代皇帝直轄親軍“上十二衛”之一。
朱元璋稱吳王時,罷廢諸翼統軍元帥,設十七衛親軍指揮使司:武德衛、龍驤衛、豹韜衛、飛熊衛、威武衛、廣武衛、興武衛、英武衛、鷹揚衛、驍騎衛、神武衛、雄武衛、鳳翔衛、天策衛、振武衛、宣武衛、羽林衛。

來源

飛熊:“飛熊”指賢人和隱士。 1.據《武王伐紂平話》:西伯侯夜夢飛熊一隻,來至殿下, 周公解夢謂必得賢人,後果得賢人姜尚,當時姜尚正在渭水之濱垂釣。後因以“飛熊”指君主得賢的徵兆。 明孫仁孺《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把先齊豪傑還援比,釣竿兒飛熊渭涯。” 2.指隱士見用。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今人稱隱士見用,多曰渭水飛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