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其中“萬宜”是中國香港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海峽名,現為水庫。
發展過程
2018年11月17日6時許,一個
熱帶擾動在
楚克島東偏南方向的
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2W。當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11月19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MEDIUM”。當日15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認定為
低壓區。當日19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
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當日21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11月20日3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正式編號34W。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
烈風警報(GW)。當日21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1828,並將其命名為萬宜。稍後中央氣象台亦將其認定為熱帶風暴。此後,“萬宜”穩定地向西偏北方向移動,橫過西北太平洋並逐漸加強。
11月21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當日20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1月22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一級颱風。當日8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此後,“萬宜”改向西北轉北偏西方向移動,向
琉球群島東南洋面靠近。當日20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颱風。
11月23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當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颱風。
11月24日8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此後,“萬宜”移速明顯減慢,開始在原地迴旋打轉。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
11月25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升格為二級颱風,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颱風。當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此後,“萬宜”再次改向西偏北轉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11月26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當日8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此後,“萬宜”改向北偏西轉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繼續減弱。當日11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日20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11月27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當日23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最後警報(FW)。
11月28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定其已轉化為
溫帶氣旋。當日14時許,日本氣象廳亦認定其已轉化為溫帶氣旋。
在事後發布的最佳路徑中,日本氣象廳認定其在11月27日8時曾短暫從熱帶低氣壓加強為熱帶風暴,而11月27日14時又減弱為熱帶低氣壓,11月30日20時自西向東跨過
國際日期變更線進入中北太平洋,巔峰風速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