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日期變更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International date line)是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的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日期變更線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Date Line
  • 別稱:國際日期變更線
  • 標誌:太平洋中的180°經線上
  • 設定時間:1884年
  • 作用:避免全球計時混亂
產生背景,提出的理論,位置更變,標準系統確立,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除了繞太陽公轉外,每天還自轉一周。因此,地球被太陽光照射的半個球面形成白晝,而背著太陽光的另外半個球面便是黑夜,它們之間的過渡帶是清晨和黃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轉著,地球上的晨、晝、昏、夜也不斷地從東向西移動,循環往復地在各地出現。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陽位置作為確定“一天”的標準,把自己所在地方相應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條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也叫國際日界線,這樣就有許多條“日期變更線”,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規定一條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對照的“日期變更線”。隨著標準時計時的區時系統的確立,東西十二區重疊,計時相同但日期不同,為避免混亂,公認180°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因為是以“格林尼治時間”為標準的日期變更線。這條“日期變更線”就叫“國際日期變更線”。
這條穿過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開了一些島嶼和地區,這是為了使它們不致分成兩個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幾個曲折的曲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拐彎大致是:第一處在俄羅斯東部即白令海峽,第二處在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阿留申群島,第三處在南太平洋,向東突出,讓斐濟群島等屬於東十二區(即東西十二區的西部)。(左圖是第一處拐彎,右圖是第三處)
國際日期變更線北部拐彎國際日期變更線北部拐彎
國際日期變更線南部拐彎國際日期變更線南部拐彎

產生背景

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亂,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了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這條變更線位於太平洋中的180°經線上,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因此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International date line )。為避免在一個國家中同時存在著兩種日期,實際日界線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折線。它北起北極,通過白令海峽、太平洋,直到南極。這樣,日界線就不再穿過任何國家。這條線上的子夜,即地方時間零點,為日期的分界時間。按照規定,凡越過這條變更線時,日期都要發生變化:從東向西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加一天,從西向東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減去一天。 又叫“人為日界線”。

提出的理論

地球每天自西向東旋轉黎明正午、黃昏和子夜,(從地球南極點來看,也是自西向東,順時針旋轉)依次周而復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環出現。地球上新的一天究竟應該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呢?關於這個問題,歷史上曾有不少爭論,也產生過不少的誤會和麻煩。據說,19世紀在俄國伊爾庫茨克附近一個小鎮上有個郵政官於9月1日早上7點鐘給芝加哥郵局拍了一份電報,可回電卻說“8月31日9時28分收到來電……”這讓人簡直莫名其妙,9月里拍的電報,怎么會在8月里收到的呢?類似這樣的誤會那時幾乎天天發生。混亂的原因在於地方時的運用。因此,迫切需要規範建立日期變更制度,實現以方便各地方人民生活的地方時計時,避免帶來的全球計時混亂。

位置更變

1995年1月1日,太平洋中部島國吉里巴斯當局修訂國際日期變更線到其水域東邊界限,令劃在UTC-11時區的鳳凰群島(Phoenix Islands)和UTC-10時區的萊恩群島(Line Islands)分別改用UTC+13和UTC+14時間,即比夏威夷時間早一整天,以消除與首都塔拉瓦慢22小時至23小時的不便。
2011年12月29日,薩摩亞托克勞把時區從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調整到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變動的結果使兩國失去12月30日(星期五),直接從12月29日(星期四)進入12月31日(星期六)。變更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與澳大利亞,紐西蘭和亞洲的經濟交流,與這些地區時間同步。當地居民自12月31日零時起展開慶祝活動,迎接“提早”到來的新年。西薩摩亞的酒店顧客毋須繳付12月30日房租,惟當天工資仍鬚髮出。但此舉擾亂居民生活,西薩摩亞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以後須在星期日進行禮拜,而非星期六。薩摩亞群島在1892年7月4日前設定於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與西太平洋地區同步。在執行日光節約時間期間,西薩摩亞時間更較協調世界時快14小時,但由於美屬薩摩亞卻未有跟隨,此舉將導致薩摩亞群島出現一整日時差。

標準系統確立

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範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 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範圍內的所有地點,每一時區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線來計量時間,即採用它的中央子午線的地方平時,叫做標準時。
“標準時計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
國際日期變更線國際日期變更線
規定了以標準時計時的區時系統,還存在一個問題:假如你由西向東週遊世界,每跨越一個時區,就會把你的表向前撥一個小時加上你旅行消耗的時間,這樣當你跨越24個時區回到原地後,你的表比身邊的人快了24個小時;相反,當你由東向西週遊世界一圈後,你的表就比別人慢24個小時。(例如儒勒·凡爾納先生的小說環遊世界八十天,福格先生因從西向東週遊世界,時間快了24小時,差點沒拿到兩萬英鎊的賭金) 為了避免這種“日期錯亂”現象,必須解決日期變更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