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據症狀流行病學及免疫學的資計分析認為與人體溶血性
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與本病也有一定關係。
風濕性關節炎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第一致殘疾病,西醫也稱為無菌性炎症,對於這個疾病,現代醫院的機器檢查不出來,也沒有什麼有效的對治方法。
在中醫看來,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營衛之氣虛弱,風寒入侵所致。當人體營衛之氣虛弱時,對外邪風寒的抵抗力比較低,風寒很容易入侵人體。剛開始風寒只是在表皮肌膚,慢慢就滲入血脈,積聚在經絡中,當寒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生濕,風寒濕凝聚在關節部位,造成氣血流動不暢,關節活動受阻疼痛,就是風濕性關節炎,到後期風寒濕進入骨頭內,關節出現變型了,就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表現診斷
一臨床表現
風濕性關節炎起病較急受累關節以大關節為主開始侵及下肢關節者占85%膝和踝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肩肘和腕手和足的小關節少見關節病變呈多發性和遊走性關節局部炎症明顯表現有紅腫熱痛壓痛及活動受限持續時間不長常在數日內自行消退關節炎症消退後不留殘疾復發者少見
在關節炎急性期患者可伴發熱咽痛心慌血沉增快及C-反應蛋白增高等表鋇病情好轉後可恢復至正常
二診斷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發病前1-4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急性遊走性大關節炎常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肌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等。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價明顯升高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增多等
檢查
抗鏈O即抗鏈球菌溶血素O是人體被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血清中出現的一種抗體80%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杭鏈O增高常在1:800以上病情恢復後這種抗體可逐漸下降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除抗鏈O增高外實驗室檢查還可發現如下異常:
(1)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明顯上升高達80一90%有的出現核左移現象
(2)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應蛋白通常是各種炎症的指標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達90毫米/小時以上;C—反應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過後(約1—2月)漸漸恢復正常
(3)關節液檢查常為滲出液輕者白細胞計數可接近正常,重者可達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數為中性粒細胞細菌培養陰性
(4)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均為陰性
患者在發病初期有發熱和明顯的關節腫痛應強調臥床休息加強營養補充足夠的液體和多種維生素保持精神愉快要有充分的睡眠時間
阿司匹林對風濕性關節炎有迅速而神奇的療效劑量每次0.9一1.2克每日3次飯後服為了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可將藥片咬碎後咽下療程4—6周服藥過程中要定期查凝血酶元時間及轉氨酶有出血傾向可加用維生素K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選用扶他林25—50毫克每日3次或萘普生0.375克每日2次或其它非激素類抗炎藥
為了清除鏈球菌感染的影響發病初期主張並用青黴素80萬單位肌注每日2—3次療程10—14天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或乙醯螺旋黴素
皮質激素不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必要藥物只有在關節炎患者伴有心臟炎的證據時才考慮使用
風濕與類風濕雖然都是關節炎,也都有關節疼痛的症狀,但並不是同一種病,不能夠混為一談。
區別
1、病因不同風濕病多數應稱為風寒濕性關節痛,寒冷地區絕大部分是這類風濕病,不累及
心臟、不破壞骨質、絕大多數可治癒,從中醫角度看風濕病屬寒痹症;而類風濕和強直性脊柱炎屬熱痹症,即使有畏寒症狀也是真熱假寒或里熱外寒。有少數風濕熱病人系鏈球菌感染所致,而類風濕屬自身免疫病。
2、症狀、發病部位不同風濕性關節炎可侵犯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並且有發熱、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風濕性關節炎有兩個特點:一是關節紅,腫、熱、痛明顯,不能活動,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髖、踝等下肢大關節,肩、肘、腕關節,手足的小關節少見;二是疼痛遊走不定,一段時間是這個關節發作,一段時間是那個關節不適,但疼痛持續時間不長,幾天就可消退。
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雖然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多發生於20-40歲女性。早期症狀多為關節疼痛、腫脹、發僵、活動不便,時輕時重,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常遺留骨
關節強直畸形。雖然少數病人可有心血管疾病,但絕大多數病人無心臟病症狀,類風濕因子呈陽性.
護理
(一)風濕病情志護理
由於風濕病的病程長,病情反覆大,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變化更為複雜,如疾病急性發作,或病情加重,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時,就感到悲觀失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有的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又產生了急於示愈、心情急躁、要求醫療效果過高的情緒等等精神狀態,都嚴重影響了治病的療效,此時雖有"靈丹妙藥"也難奏效,所以對風濕病人的護理道德要做好情志護理。具體做法如下:
1)指導和幫助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病人心理上的壓力;
2)爭取親屬積極配合,使能達到預期療效。
(二)風濕病生活護理
1、一般護理:風濕病患者最怕
風冷、潮濕、因此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通風、乾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輕暖乾燥,經常洗曬,尤其是對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
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鐘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臥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
2、飲食護理:
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
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
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藥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
魚肉、雞、鴨均有營養,不可偏食。
3)注意飲食宜忌。
預防風濕病的必要措施
1. 增強體質,加強抗病能力:平日應加強鍛鍊,提高耐寒能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2. 及時治療鏈球菌感染:常見的鏈球菌感染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中耳炎、鼻竇炎、皮膚丹毒或膿皰疹,還有猩紅熱等。一旦發生這些疾病,要及時應有有效
抗生素(一般應有青黴素即可)治療,療程約7~10天。
3. 長期藥物預防:對於反覆發生或遷延不愈的鏈球菌感染患兒,以及初次發病的風濕病患兒,可套用長效青黴素注射液每月肌注20萬單位,或每兩周肌注60萬單位。前者為了預防風濕病的發生,後者為了防止風濕病的復發,都有一定效果。
清除慢性病灶:如有慢性扁桃體炎、齲齒、慢性鼻竇炎等,應及早清除,如做扁桃體摘除術、修補或拔除齲齒等。對於已經得了風濕病的孩子,應在無疾病活動性時實施手術。
康復良機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季節。患者在夏季應在下列方面多加注意。
堅持治療常規治療外還應在醫生指導下,套用具有健脾、化濕、通絡作用的中藥,如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味地黃丸、參附湯等,以改善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症狀。同時,可以祛除濕邪,益氣養血,明顯增強患者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促進
淋巴細胞轉化及形成活性花環。
調理起居原則有二:一是護陽以固根本,二是祛邪不留後患。具體來說,就是要避免大汗淋漓、過於辛勞和性情急躁等。
貪涼患者應儘可能避開空調或讓電扇直吹,還要避免淋雨或住過於潮濕的地方,不要穿潮濕的衣服、鞋或襪子,也不要飲用冷飲。
進行日光浴。日光浴能除濕止寒僻,舒經絡。在日光浴數日後,如發現皮膚紅腫、全身不適、失眠、食欲不振時,應中止日光浴。
適量運動。最好每天堅持做體操、練氣功、打太極拳或散步,每次維持30分鐘。
預防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鼻竇炎或是齲齒等感染性疾病可以使類風濕關節炎復發或加重,所以,患者應預防感染。
飲食宜忌飲食要定時、適量,選擇高蛋白、中脂肪、富含維生素、低糖、低鹽和少刺激性的食物。
能緩解症狀的食物可用茯苓、薏仁等中藥煮粥利濕,以車前草煎湯代茶以除燥熱。苦瓜、苦菜、馬齒莧、絲瓜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關節局部發熱、疼痛。薏仁、豆腐、芹菜、山藥、扁豆等能健脾利濕,可緩解關節腫脹。香菇、黑木耳等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胡蘿蔔及多種新鮮蔬菜、水果都對患者康復有益。
能加重症狀的食物高脂肪食物,海產品,過酸、過鹹的食品和酒等刺激性食物,可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酮體、嘌呤類及致敏性物質,從而刺激關節,加重局部炎症。
不吸菸,避免被動吸菸。
冬季下身只穿透風不保暖的絲襪,寒濕侵襲體內,久而久之淤化變成另一種像異物一樣留於經絡、肌肉、關節筋脈之間,引起氣血閉阻,運行不暢,發生痛疼、酸麻、沉重、伸屈不利等症狀。”
該病是風濕病當中最常見的一種,發病率在16.8%左右,女性多見。引起風濕寒性關節痛的原因很多,比如久居寒濕之地或高寒野外作業、野外宿營等;不能適應氣溫的變化而感受風濕寒邪;女性產後、月經期間沒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等
得這種病的病人去醫院查血沉一般都正常,X光片拍攝也往往不會顯示有問題。但是膝關節附近會出現酸楚、麻木、疼痛甚至劇痛等症狀,活動受限;遇天氣變化,降溫時病情加重;保暖護膝後舒服。如果在風濕寒性關節痛的早期進行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但如果拖延病情,等到該病演化為骨性關節炎,則變成了退行性疾病而不可逆了。正常人一般到了六七十歲會出現骨性關節炎,而膝關節長期受涼導致風濕寒性關節痛的女性,往往到了40多歲就會染上骨性關節炎。
一方面女性冬季要雙腿保暖,儘量穿上衛生褲;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游泳等不會導致關節負重的運動進行鍛鍊,而游泳前,一定要記得做好熱身運動,以免關節受涼,長期著涼還會容易引發周圍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