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論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文明古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風水術的影響,無處不深深地打上了風水操作的烙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水論
  • 分類:民俗
  • 出處:中國
  • 舉例:龍脈
龍脈,龍穴,

龍脈

建築之前要先找到一座依靠的山脈,只有背後有高大雄峰作為屏障,才會堅固而為萬世不拔之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山脈就為龍脈。
中國傳統風水的詞語有很多,例如:堪輿、覓龍、察砂等,龍脈也是一個風水詞語,它實際上指的是山脈,包括山脈的走向和起伏變化,把山脈稱之為龍脈,但不是所有的山脈都可以稱為龍脈,只有外形上連綿起伏,並且其中有生氣貫通、有始有終、有根有源、有支有派的山脈。
《風水全書》云:“龍者何?山之脈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
龍脈潛伏於地下就好比宇宙間的元氣注入人的身體那樣,有起有伏,而外在的山和水就像人的經脈。山雖然是靜止不動的,但一高一低,綿延不斷,像是氣在其中運行;水蜿蜒曲折,隨山而行,就像是把山裡的氣給帶了出來。
按中國傳統風水思想,定龍脈是建築的首要原則,即建築之前要先尋找龍脈,道理如建壙墓之前先尋山一樣。而龍脈不是隨意可尋的,定龍脈要望勢、察跡、辨形、觀色,即要求山脈具有深度、廣度,有縈繞之氣。在定龍脈的法則中,最重要的是望勢,所謂望勢即要求龍脈來脈悠遠,認脈歸宗,生氣連貫,氣勢磅礴,這是定龍脈的根本。那就是說龍脈必須悠遠,要有根本,具有深度,才會顯出氣勢,而無根、無宗、無源的山脈是不可以作為龍脈的,所以定龍脈要認脈歸宗。而這“根”、“宗”、“源”又指的是什麼呢?它實際上是在說龍脈就是山脈的發源之地,龍脈源頭越遠,則越有氣勢。又因山即是氣,那么山大,則氣大。天下龍脈發源於崑崙山才是最有氣勢的龍脈。
在中國人的世界觀中,崑崙山被認為是天下的祖山,這是因為崑崙山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大山,上通天,下通地,山上百神集結;還有是因為它是地理上實質存在的山,是萬河之源、萬山之宗。所以古人認為天下諸山皆發脈於崑崙山。最早的史籍記載莫過於屈原的《楚辭·橘頌》:“憑崑崙以瞰霧露兮,隱岷山以清江。”是說:岷山、清江源於崑崙山。
《風水經》云:“ 山之髮根脈從崑崙,崑崙之脈,枝幹分明,秉之若五氣,合諸五形,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相配,合乎德刑,四時合序,日月合明,相生相剋,禍福悠分,存亡之道,究諸甲庚,天星凶吉,囊括虛盈。”含義是:崑崙山是天下的祖山,所有的山脈皆發脈於此,枝幹分明,秉五氣,合五形,天氣從這裡下降,地氣從這裡上升,陰陽相配,四時合序,日月合明,相生相剋,崑崙山濃縮了宇宙的一切生髮之道。崑崙山是天下的祖山,從早期戰國時代的屈原一直到清代,都從沒有改變過。崑崙山是宇宙間最高大的山,氣勢雄偉壯觀,風水認為它上載天上五氣,並且陰陽在此交會,又具備五形,所以由此發端出五支山脈,其中三支向東南進入中國,分為北乾、中乾和南乾,這三大幹就是中國歷代視為龍脈走向的山脈。“天下之山三大幹,北乾起自崑崙闐顏至白登西,一枝為壺口、太岳,南析城,歷恆山、鐘燕山,轉天壽,盡於碣石、海堧。”從《天下輿圖總考》可以得知北乾龍起源於崑崙山,終止於天壽山,所以天壽山為龍脈萬里而來的聚結之處。北京城就位於北乾龍之上,而天壽山是北乾龍的正結,即北京城的龍脈鎮山(玄武山)。

龍穴

確定了建築氣上通天,有了充沛的元氣後,就要把元氣納入一個天地陰陽交匯的中心點——即風水所言之穴中。這股元氣所藏之地,實際上就是山脈所棲止之處,就是從萬里而來的山脈潛入地下之處,山脈被當作了龍脈,那么山脈所潛之處自然就是龍穴了。元氣被留在建築之中心處,建築則生氣永駐。
穴是天地、山川、陰陽交匯之處,萬物化生
氣是風水思想中的核心命題,氣所凝結之處便是穴,明朝繆希雍《葬經翼》定名為:“夫山止氣聚,名之曰穴。”是說山脈止住之地,就是氣的凝聚之處即穴,而山能通氣,是指山止之處則氣聚成穴。氣聚之處為穴的說法,最早源於託名為漢代青烏子所著的《青烏先生葬經》[7]中所提出的“穴暖而生萬物”之說:“
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
內氣萌生,言穴暖而生萬物;外氣成形,言山川融結而成形象也。生氣萌於內,形象成於外,實相乘也。”青烏子所說的“穴”,有兩層含義:一是內氣萌生之處,所說的內氣也就是生氣,有了生氣,穴才會溫暖,才能生成萬物,這是穴的本質;二是外氣成形,所謂“外氣成形”,就是說山川的走向和起伏,為氣所凝結,山川是穴的“外氣”,只有內外相乘,風水才能自成。“內氣是本,外氣是形”,所以外氣在定穴位的時候顯得十分重要,所謂“龍以脈為主,穴以向為貴”,是在講外在的山川走向,是構成主從、朝揖、拱衛秩序的主要因素,它決定著穴位的尊貴。
古人常常在水的環繞處求穴,是因為穴是為了藏住生氣的,而生氣有時隨山脈而潛伏於地下,有時又會隨水脈而流動於地表,若遇到風吹,則生氣會有盪散之患。尋找穴,就是尋找生氣,穴是為了給人用的,無論是死去的人,還是活著的人,所以只有在吉祥地理中才可以把生氣留住,吉祥的地理必須要有完備的山川,左右環抱如城廓,人們才能夠修造陵墓或建築城市,讓穴中的生氣永遠為人所用。北京城就建在三座城垣相套的形式中,即宮殿、皇城、內城,宮殿位於全城的中心,它被皇城、內城高大的城垣團團圍住,因為穴就在宮殿內,高大的城垣,一層又一層,穴藏在其中,再也不會盪散了。
穴位是陰陽融凝即孕育生命之處,是陰陽二氣相交會的一個場所。陰陽二氣原出自太極即一元混沌的氣體中,古人認為,萬物的萌生,完全得之於陰陽二氣的產生。有了陰陽二氣,才有了天地,有了天地,才有了四季,才化生萬物。其公式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交通”、“陰陽交會”產生了生氣,而所容納生氣之處就是穴。
明白了穴為何物後,再來探尋建築的穴位藏在何處。在此根據上面,總結穴具備的條件如下:(一)山水環抱;(二)城廓環抱;(三)天地交通;(四)陰陽交會;(五)深藏不露。
作為人工建造,它所含有的意思就是山所終止的地方變成了龍脈,水所凝結的地方就成了穴,使它具備了使山脈在此處凝結、使水在此處融會的功能,這樣就符合北有山,前有水的山水環抱的條件,就可以使生氣永遠留在建築之中。
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還不能找到建築的穴位所在地,最重要的是建築的穴位必須符合“天地交通”、“陰陽交會”、“深藏不露”的條件。符合龍穴深藏的原則,龍穴必須藏在最隱秘之處,才能達到不被風吹,不被雨淋的目的。
中國風水建築,是在有山有水的優美環境中求得與自然的平衡,蘊含了豐富辯證思維的天才智慧,把事物演變發展的有機整體觀念,運用於建築法則中,在嚴格遵循古代禮制的條件下,進行創作,所以中國古代建築所呈現出的是平衡、和諧的靜態之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