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水文化:理論演變和實踐

中國風水文化:理論演變和實踐

《中國風水文化:理論演變和實踐》是2011年9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廷真, 孫魯健。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風水文化:理論演變和實踐
  • 作者:顏廷真, 孫魯健
  • ISBN:978-7-5613-5744-6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
  • 版本:第1版
作者,內容提要,前言,後記,目錄,

作者

顏廷真,1969年生,山東臨沭人,為復聖顏回第78代孫、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第38代孫。2002年在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現在商務印書館工作,任美國地理學家協會會員、中國·南充凌雲山風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古都學會理事、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理事、北京金社智海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顧問、北京美銘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命名顧問、東莞市泰和建築科技有限公司風水顧問及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受北大於希賢、武弘麟先生影響,致力於風水和預測文化研究。曾應邀到俄羅斯、澳大利亞、紐西蘭等考察地理風水,擔任過中國銀行分行與北京金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京滬等舉辦的家居風水講座巡講師,並命名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的朝花台、夕拾台和聽泉軒。
孫魯健,1971年生,山東青島人。臨沂師範學院藝術系畢業。現在臨沂市郵政局工作,任中國·南充凌雲山風水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金輪寶佛教傳播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青島金輪寶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風水顧問。對風水理論和預測文化有較深造詣,曾為許多企業、酒店等提供諮詢,其中對北京玫瑰園業主所作的裝修方案頗受歡迎。

內容提要

首先,在人類地理視野逐漸擴大和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發展的基礎上,論述了風水理論是如何從孕育走向成熟的。其次,以古代城市規劃、陵墓建設、園林建設、民居布局為例,解析了風水之美,並指出了風水文化為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的一部分。第三,解讀了目前城市規劃、旅遊規劃、房地產開發和家居與辦公場所中的風水文化,並以具體案例進行說明。

前言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研究的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風水文化這個飽受爭議而且十分有趣的話題也受到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學院派學者的關注。於希賢、武弘麟、劉沛林、俞孔堅、虛生上人、李小波、陳喜波、顏廷真等北京大學學院派的學者肯定了風水文化的積極作用,從地理環境特徵和風水與地理環境決定論的異同等方面對風水文化作了地理學評價。天津大學的王其亨教授從建築規劃的角度,論證了風水文化在建築設計中的實用性。中南大學張功耀教授卻對此持極端反對的態度,認為風水與中醫一樣,是歷史遺留的毒瘤和垃圾。而日本學者渡邊欣雄則持中間態度,他從社會人類學的角度研究風水,認為風水就是風水,它既不是迷信,也不是科學。正是由於學者們對於風水的不同態度,造成了人們對風水認識的混亂,致使一部分黨性不強、意志薄弱的官員對風水的所謂“神秘性”認識不清,從而犯了嚴重錯誤,給國家造成了重大損失,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光輝形象。例如,原重慶市司法局局長文強竟然把自己走向深淵的原因歸結為風水不好,是因為在家中放了一塊正面書寫有“福兮禍兮”四字石碑和一個佛頭。因此,在現階段很有必要對風水進行系統的整理和研究。具體來說,本書是基於以下兩個目的探索風水發展的。
第一,揭示風水文化的神秘性,還原風水文化的真正面目。我認為風水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或是民俗文化,是儒釋道文化的結晶,甚至可以說它就是國學的一部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風水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結晶,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因為任何一種歷史積累形成的文化現象,都是反映了統治階級或者大多數民眾的利益,所以它的效用是因人而異的,對有的人來說具有積極作用,而對有的人來說就具有消極作用。近年來在我國興起的儒學也是具有兩面性的,著名人文地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胡兆量先生指出:“(儒家)文化積極面的核心是仁、學、勤。仁是倫理道德。封建社會形成的仁,有一層為等級制度服務的外殼。剔除消極的外殼,尊老愛幼,熱心公益,服務鄉梓,敬業社會,報效國家,是可取的。”因此,對風水文化持極端否定的態度是不可取的,綜觀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故宮、廣東開平碉樓等一大批古建築,就是用風水文化理論修建的。如果認為風水是邪惡的東西,是否應該把故宮等一大批歷史文化遺產拆除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眾所周知,東漢時盛行的讖緯學是極端迷信的。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充斥了妖妄怪誕內容的文化現象,還是包含了一些難能可貴的科學資料。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的《尚書緯·考靈曜》載:“地恆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也。”這是當時的讖緯理論,但“這不是發現了地球是一顆恆星,足以震驚世界的學問嗎?這位1900年前的無名科學家的發現是多么該受我們的尊敬啊!讖緯書中尚有這類好材料,可見只要肯到沙礫中搜尋自會揀到金子,決不該一筆抹殺” 。是啊,讖緯理論尚且如此,何況風水文化呢?
第二,倡導成立風水研究中的北大學派。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不但端正了民國初期北大的校風,繁榮了學術,而且也使改革開放後北大的風水研究走在前列。在2009年全球華人地理學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成立100周年紀念大會上,我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人文地理(的)學術研討會上做了《人文地理研究視角中的風水文化》的專題發言,提出了中國風水研究有“北大學派”之論的觀點。原以為要引起非議,結果會議十分包容。在主持人美國阿克隆大學馬潤朝教授做了簡單評論後,我的老師唐曉峰教授第一個提問:“顏廷真提出的風水研究很有意思,值得去研究,今天正好(李)小波也來了,但是你們一定要釐清風水中負面的東西,並且要知道運用什麼手段去認清。”我很詫異,原以為老師會批評,沒有想到他會提出如此中肯的評價。因為在北大求學時,知道唐老師一直反對把“風水”擴大化。此外,北京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周尚意教授也說:“小顏提出的北大學派很有意思。”
其實,風水研究中北大學派的提出是深受唐老師影響的。讀博期間,唐老師常常講述獨步歐美地理學界的伯克利學派,他從美國留學回來後一直想創立地理學的“北大學派”,《讀書》雜誌刊登一系列有關他對地理學的精闢見解——《地理學的人文關懷》,令學界耳目一新;他又繼承顧頡剛先生創辦《禹貢》的精神,開發了以書代刊的《九州》叢書,解讀中國大地。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究中國人文地理與風水的機緣,這或許真可能形成中國最本土的人文地理學派。感謝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一批睿智的學者和學生,無論面對多少的誤解和指責,他們依然懷著兼容並包、海納百川的胸懷,進行著自己獨立特行的研究和套用,逐步形成了一種風格。因此,我認為,風水“北大學派”是客觀存在的,他們對風水的研究方法和治學態度是嚴謹的、科學的。
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在談到西漢末年著名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古文經學開創者劉歆為王莽上台編造理論而篡改《左傳》時,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學術性的東西是皇帝所不需要的,一定要插入對於皇帝有利的東西方能借得政治上的力量。” 本書也想以此作為對風水文化理論研究的指導,從文化地理學的視角,在對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項目和陝西省重點圖書工程“中國地學通鑑”中關於“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研究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對風水理論的研究成果、舉辦的各種講座、為城市和旅遊規劃及地產公司提供的諮詢服務,論述風水的來龍去脈,剖析風水迷信產生的根源。本書涉及的主要成果有“中國古代城市規劃”(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項目和陝西省重點圖書工程,其中顏廷真主編的《城市卷》一書由陝西師大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景點命名研究”(朝花台、夕拾台、聽泉軒三個名稱被採用,《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地理學會官方網站等媒體曾報導)、“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景觀命名”(《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年第8期)、“人文地理研究視角中的風水文化”(2009年全球華人地理學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成立100周年紀念大會交流論文和學術報告,2009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風水規劃中的仿星學原則及其啟示”(中國古都學會2010年年會暨古都大同城市文化建設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2010年9月,大同市)、“略論西夏興慶府城規劃布局對中原風水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地域研究與開發》,2009年第2期)、“風水文化在現代城市規劃中作用”(2010年5月22日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講座)、“家居與地產風水”和“時來運轉,金色人生——黃金理財鑑賞”講座(2009年,中國銀行分行和北京金一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青島、瀋陽、上海等地舉辦的講座)、“尋找祖先的居所”(2009年8月24日,CCTV-10《百科探秘》欄目製作的專題片對凌雲山風水進行了介紹)、“閬中4A級升5A級的旅遊規劃項目競標”(2010年6月3日,受北京大學旅遊研究所和北京大地風景國際集團之邀,到四川閬中進行競標,本人利用傳統風水理論競標成功)、“風水區位在房地產開發中的意義”(2011年3月28日,應邀在北京大學為城市與環境學院師生作了學術報告)
由於風水文化包羅萬象,再加上日常繁雜的編輯工作,自己很難完全投入到書稿的寫作中,幸虧與孫魯健先生合作,才使此書得以問世。顏廷真制定了全書的寫作框架,撰寫了除第四章外的所有內容,並繪製了所有插圖。孫魯健在幫助整理錄音、發言稿的同時,撰寫了第四章。最後,由顏廷真負責全書的通稿和定稿。
本書共分九章。前五章論述了風水文化的發展過程,每章的結構分為四個部分,首先,介紹人們的地理視野;其次,論述天人合一觀念的發展和變化;第三,在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指導下,形成了不同的風水理論;第四,在各種風水理論的指導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規劃、陵墓建築和園林(古代旅遊)風格。後四章論述了當代風水文化的發展,並用具體案例分析了風水文化在城市規劃、旅遊規劃、房地產開發、家居辦公中的套用。
回想起來,12年前,在北大與師兄弟們暢談風水研究時,我們的理論和認知水平都還很初淺。與那個時候相比,現在雖有較大進步,但學術是無止境的,許多未解決的問題還需要我們繼續去思考,許多新出現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學術研究好比逆水行舟,學術研究上的一點點深入和進步都需要艱苦和不懈的努力,而學術上的這些點點滴滴的進步,最終會形成學術研究整體上的巨大飛躍。願我們的這本小書,能夠對中國風水文化研究的飛躍起到這樣的點滴作用。

後記

在本書即將由香港三聯書店和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之際,回顧十餘年來與風水文化研究的情結,我沒有釋去重負之後的輕鬆感。
1999年,我來到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當時研究中心有兩位博士生導師,一位是我的導師韓光輝老師,另一位就是著名的風水理論家於希賢老師。儘管於老師是我博士論文指導小組的成員,但因當時風水還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因而只能通過研讀於老師撰寫的文章來領略風水文化之美。同時,也研讀了我的師兄劉沛林教授的碩士論文《中國傳統村落意象研究》,這篇論文由上海三聯書店以《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的書名在1995年出版,目前已印刷近20次,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外,俞孔堅老師的《理想景觀探源——風水的文化意義》也給我很多啟發。
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是《清代以來西遼河流域人地關係的演變過程》,是圍繞當時崔之久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北方歷史時期人地關係相互作用機制”(項目號:49831008)選定的。關於清代以來西遼河流域人地關係的研究為以後風水文化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為風水文化的研究對象也是人地關係。在撰寫博士論文的艱苦歲月里,我遇到了改變我人生研究方向的另外一位導師——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的武弘麟老師。武老師是一位聰靈、內斂、謙遜、深邃、幽默而且頗具親和力的學者,他當時說過的話我直到畢業後才得以領悟。關於我博士畢業後對風水的研究,武老師不但提供了理論指導,還給我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機會,使我能夠走遍大江南北,以體驗祖國的風水之美。更重要的是,惜墨如金的武老師還在百忙之中為本書寫序,使我倍感榮幸,在此對武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此外,還要感謝衡陽師範學院院長、教授劉沛林師兄,沛林兄是中國人文地理學領域對人居環境、旅遊規劃中的風水意象研究頗有成就的學者,他能為本書寫序推薦,也使其大為增色。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現代出版的發源地和當代中國出版界的領頭羊,我博士畢業後就在這家單位工作。商務印書館為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她不但提高了我的地理學素養,也使我在編輯工作中認識了很多中國當代最優秀的地理學家,並與他們形成了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其中,有中國地理學會秘書長張國友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陸大道院士、李秀彬研究員、樊傑研究員、金鳳君研究員、陳田研究員、劉衛東研究員、戴爾阜研究員等,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蔡運龍教授、柴彥威教授,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顧朝林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周尚意教授,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甄峰教授,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的保繼剛教授、閻小培教授、薛德升教授、曹小曙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朱竑教授,四川師範大學旅遊與城鄉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規劃師李小波教授,《地理研究》的高松凡研究員,《地理學報》的何書金研究員,《地理科學》的佟連軍教授,《人文地理》的李九全教授,等等。儘管我與他們中的一些人從未談及風水問題,但他們對當代地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觀點,使我受益匪淺。因為審閱和編輯他們的書稿,與他們交談或聆聽他們的談話都是一種學習。例如,李秀彬研究員和高松凡研究員對風水持否定態度,但他們的看法對我認識風水中的消極成分很有幫助;在我與佟連軍教授的交談中,了解到他在做旅遊規劃時也考慮到風水的作用;我與顧朝林教授從未論及風水問題,但在2008年7月與他一起到哈爾濱出差時,經他介紹認識了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局長俞濱洋博士,俞博士贈送給我很多關於哈爾濱城市規劃的資料,本書關於哈爾濱城市規劃的研究就源於此;我在編輯保繼剛教授主編的《旅遊研究進展》叢書時,其中的案例使我很受啟發。此外,浙江財經學院城鄉規劃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祁黃雄教授、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的肖愛玲教授、廣東省東莞市城建規劃局的楊景勝高級工程師等人為本書提供了很多資料。在此,對這些學者的無私幫助,表示最衷心的謝意!
北京物資學院陳喜波副教授、北京金社智海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金社先生、四川師範大學旅遊與城鄉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規劃師李小波教授就有關章節的修改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國際知名地理學家、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的薛鳳旋教授和許志樺博士,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的曹小曙教授,《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雜誌社的主編朱曉榮先生,《青年文摘》雜誌社的主編李釗平博士為本書積極聯繫出版社,使其得以在香港和內地同時出版。特別令我深受鼓舞的是,薛鳳旋教授為獎掖後學,除了為本書在香港聯繫出版和提供資助外,還提出了修改意見,並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本書寫序推薦。香港三聯書店的陸明天老師在本書出版中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勞動,他的悉心審閱和仔細編校給本書增色不少。在此對他們表示最真摯的謝意。
此外,因風水文化博大精深,作者只是掛一漏萬地從人文地理學的視角進行了研究,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所以懇請學術同仁與海內外朋友不吝賜教。

目錄

序一…………………………………………薛鳳旋
序二…………………………………………武弘麟
序三…………………………………………劉沛林
前言
第一章 先秦時期風水理論的孕育和萌芽
一、先秦人的地理視野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和形成
三、史前風水圍合理念的形成
四、天文學上的成就和四象的形成
五、《周易》對風水的啟示
六、陰陽五行說的形成和騶衍學說
七、吉祥紅色、河圖、洛書和天干地支
八、“禮制”布局對城建和尖角煞的影響
九、周代吳城和仿生學布局原則
十、周代越城和仿星學布局原則
十一、陵墓的起源與風水
第二章 秦漢時期風水理論的雛形
一、秦漢人的地理視野
二、宇宙論天人合一思想的提出
三、秦始皇施政中的風水思想
四、秦始皇踐行中的風水思想
五、西漢長安斗城的仿星學布局和渭陵的風水意象
六、仿星學四靈選址模式的形成
七、張良廟的形局和石獅子
八、秦漢時期的風水理論和風水家
九、風水文化中神秘色彩的出現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風水理論的鞏固與傳播
一、魏晉南北朝人的地理視野
二、意識形態中的玄學、佛教和道教與風水
三、風水宗師管輅和郭璞的傳奇故事
四、風水文化在黃河流域的鞏固與發展
五、風水文化在南方的傳播
六、山水詩畫、園林中的風水意境與古代旅遊
第四章 唐宋時期風水理論的形成
一、唐宋人的地理視野
二、人性論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
三、形勢派和理氣派在唐朝分野的雛形
四、《催官篇》是形勢派和理氣派分野的標誌
五、唐宋時期都城規劃中的風水文化
六、唐宋時期陵墓規劃中的風水文化
七、園林風水與旅遊開發
第五章 元明清時期風水理論的成熟
一、元明清人的地理視野
二、人性論天人合一思想的發展
三、風水理論的成熟和發展
四、北京城和曹雪芹故居中的風水文化
五、明清陵墓建設中的風水文化
六、園林風水與旅遊開發
第六章 近現代城市規劃中的風水文化
一、當代風水文化發展的三個階段
二、風水理論的與時俱進
三、近現代城市規劃中的風水文化
四、現代北京城市規劃
五、近現代上海城市規劃
六、近現代哈爾濱城市規劃
第七章 現代旅遊規劃中的風水文化
一、現代旅遊規劃與風水文化的關係
二、四川凌雲山文化生態旅遊區的規劃
三、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規劃
四、四川閬中旅遊規劃
第八章 房地產開發中的風水文化
一、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與風水
二、北京遠洋山水——住宅地產中的風水意象
三、北京石景山萬達廣場——商業地產中的風水意象
四、西安曲江新區地產——旅遊地產中的風水意象
第九章 家居和辦公室中的風水文化
一、命運和氣場
二、樓層的選擇
三、家居風水
四、辦公室風水
附錄一 現代常用辭彙或短語中的風水文化
附錄二 動植物在風水文化中意義
附錄三 中國·南充凌雲山風水文化研究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