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栗

風栗

風栗為板栗落葉喬木,高15-20m。樹皮暗灰色,不規則深裂,枝條灰褐色,有縱溝,皮上有許多黃灰色的圓形皮孔。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風栗
  • 別稱:板栗
  • :植物界
  • :喬本科
  • 性味:甘;微鹹;性平
  • 歸經脾經腎經
  • 功能:益氣健脾;補腎強筋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食用價值,外觀辨別,

形態特徵

冬芽短,闊卵形,被茸毛。單葉互生,葉丙長0.5-2cm,被細絨毛或近無毛;葉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18cm,寬5.5-7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側不相等,葉緣有鋸齒,齒端具芒狀尖頭,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羽狀側脈10-17對,中脈上有毛;下面淡綠色,有白色絨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生於新枝下部的葉腋,長9-20cm,被絨毛,淡黃褐色,雄花著生於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無梗,常生於雄花序下部,外有殼斗狀總,2-3(-5)朵生於總苞內,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殼斗邊刺直徑4-6.5cm,密被緊貼星狀柔毛,刺密生,每殼斗有2-3堅果,成熟時裂為4瓣;堅果直徑1.5-3cm,深褐色,頂端被絨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廣東人稱其為風栗,農曆十月時的栗子掛在通風的地方吹幾天,風乾以後特別美味,風栗由此得名。
板栗板栗

分布範圍

除青海、寧夏、新疆、海南等少數省區外廣布南北各地。

主要價值

藥用

科屬分類:殼斗科
性味:甘;微鹹;性平。
歸經:脾經腎經
功能:益氣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消腫,止血
主治:脾虛泄瀉;反胃嘔吐;腳膝酸軟;筋骨折傷腫痛;瘰癧;吐血;衄血;便血。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外用:搗敷。
中醫認為風栗具養胃健脾、補腎強筋功效,適用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等症,“腎主骨,腰為腎之府”,栗為腎之果,能益腎,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譽。

食用價值

1、含蛋白質、脂肪、胺基酸及鐵、鎂、磷、銅等元素。
2、含蛋白質5。7%,脂肪2。0%,碳水化合物62%,灰分1。3%,澱粉25%及維生素B、脂肪酶等。
3、每100克生栗子維生素的含量可高達40~60毫克,熟栗子維生素的含量約25毫克。栗子另含有鈣、磷、鐵、鉀等無機鹽及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等多種成分。
殼斗科喬本植物栗的種子。又稱板栗、栗果。分布於中國華東、中南、西南和河北、山西、遼寧、陝西、甘肅等地。秋季採收成熟果實,除去栗殼,薄衣(內果皮)備用。
[性能]味甘、鹹,性溫。能補腎強腰,益脾胃,止瀉。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澱粉、糖類、維生素B1、脂肪酶等成分。富含維生素、胡蘿蔔素、胺基酸及鐵、鈣等微量元素。
[用途]用於腎氣虛虧,腰腳無力;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便溏腹瀉;久瀉不止或便血。長期食用可達到養胃、健脾、補腎、養顏等保健功效。
[用法]生食或熟食,“而火煨油炒,勝於煮蒸。”
[注意]生食不易消化,熟食、多食會滯氣滿中

外觀辨別

種仁呈半球形或扁圓形,先端短尖,直徑2-3cm。外表面黃白色,
光滑,有時具淺縱溝紋。
質實稍重,碎斷後內部富粉質。氣微,味微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