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分布於中國遼寧、北京、河北、山東、河南、廣東等地,殼斗大,球形,外生刺,堅果2~3個,生於殼斗中。著名品種有良鄉板栗,產於北京郊房山良鄉,果小,約5克,味甜,十月中旬成熟;遷西明栗,又名“紅皮”、“紅毛”,產於河北遷西、興隆,果中大,7~9.5克,皮紅褐,鮮亮,味甜,九月中旬成熟;萊陽紅光栗,產于山東萊陽莊頭一帶,果中大,皮深褐色,有亮光,品質好,味甜面,九月上旬成熟;另有錐栗,亦稱珍珠栗,分布於長江流域和江南各地,殼頭內包藏一卵形的堅果,味同板栗。另有同名歌手在本詞條也進行了闡述。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堅實,供建築和制器具用;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葉子可餵柞蠶。
栗樹長得很高,樹葉像櫟樹葉,四月里開青黃色的花,每枝至少有四五個,苞的顏色有青、黃、紅三種。子生時殼黃,熟時殼變紫,殼內有膜襄住,到九月降霜時才熟。只有芭自己裂開掉出來的子才能久藏,否則容易腐壞。
基本介紹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 (會意。甲骨文象結了果實的栗樹形。本義:木名。果實也稱栗,可食)
- 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堅實,供建築和制器具用;樹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葉子可餵柞蠶 [Chinese chestnut;hairy chestnut]
栗,栗木也。——《說文》
樹之榛栗。——《詩·鄘風·定之方中》
練主用栗。——《公羊傳·文公二年》
哀公同社於 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 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論語》 - 又如:栗主(用栗木做成的神牌位);栗跗(栗花)
- 任一種栗屬的喬木或灌木結的可食的甜味堅果 (chestnut)
果至於梨栗棗之類。——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 又如:栗黃(即栗子。因其肉色鮮黃而得名);栗爆(栗子在火爐中烘煨而爆裂);栗犢(小牛。因小牛初生時角如栗而得名)
- 姓
- 谷實飽滿 [plump-eared]
實堅實好、實穎實栗。——《詩·大雅·民勞》
凡苗自函活以至穎栗,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天工開物》 - 又如:栗理(堅實有文理);栗然(堅實密緻貌);栗密(謹嚴、縝密);栗溫(質地密緻而潤澤)
- 莊敬、嚴肅 [respectful]
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書·舜典》 - 又如:栗斯(謹慎恭敬的樣子)
- 又如:戰慄(發抖);慄慄(戒懼的樣子;眾多的樣子);栗縮(因恐懼而顫慄畏縮);栗斯(看人的臉色)
- 又如:慄慄可懼(形容很害怕);不寒而慄
- 憂傷 [worry]
將乍往而未半,怵悼栗而慫兢。——《文選·張衡·西京賦》 - 通“裂”。分開 [separate;divide]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詩·豳風·東山》
- 又如:慄冽(寒冷的樣子);栗烈(凜冽。形容嚴寒)
常用詞組
古籍解釋
又堅木也。《公羊傳·文二年》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又謹敬也。《書·舜典》寬而栗。
又堅也。《禮·聘儀》縝密以栗。
又威嚴也。《司馬法》位欲嚴,政欲栗。
又百穀實不秕謂之栗。《詩·大雅》實穎實栗。
又栗烈,風寒也。《詩·豳風》二之日栗烈。
又蹙也,謂越等。《儀禮·燕禮》栗階不過二等。
又表道樹曰行栗。《左傳·襄九年》魏絳斬行栗。
又觱栗。《明皇雜錄》本龜茲國樂,亦曰悲栗。
又菱曰水栗。《武陵記》兩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謂之水栗。
又《方言》秦俗以批發為栗。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栗縣屬沛郡。
又姓。《風俗通》燕將栗腹。
又《集韻》《正韻》𠀤力櫱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工人居乾之道,葘栗不迆,則弓不發。
又葉力櫱切,音勒。《蘇軾·中秋月詩》喚酒與婦飮,念我問兒說。豈知衰病後,空盞對梨栗。○按《說文》收𠧪部,今倂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