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出處
清·文康《
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又問了問褚一官走了幾省,說了些那省的風土人情,論了些那省的山川形勝。”
詞語辨析
相關拓展
中國風土人情
漢族:重要節日有“春節”“
清明”“端午”“
中秋”“
除夕” “
重陽節”“
冬至”“
七夕”等。信仰儒、道、佛、祖先崇拜。葬禮古代為土葬,近代改為火葬。
白族:“
三月街”“本祖節”“火把節”等都較為隆重 服飾各地不同,男子一般頭纏白色或藍色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婦女都穿白色上衣,外套紅,黑,紫色絲絨領褂,下著白色或藍色寬褲,頭戴繡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掛以“三須”,“五須”等銀飾。元代前火葬,後改為
土葬。
哈尼族:“
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織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對襟上衣 和長褲,以黑布或
白布包頭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婦女服飾因地而異,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喜酸,辣食品。流行姑表優先婚配習俗。人死實行棺木土葬。 喜愛音樂,能歌善舞,喜隨身帶著樂器。
壯族:“
三月三”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太大區別,女子則五花八門,各有特色。多穿無領左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束花圍腰。節日有吃
五色飯,五色蛋的習俗。實行棺木
土葬,善歌舞。
傣族: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有“
關門節”“
開門節”“
潑水節” 潑水節為
傣歷新年,屆時舉行潑水,人死後一般實行土葬,少部分實行
水葬。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婦女著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歡酒和酸辣食品,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普遍愛好歌舞。民歌多由“
贊哈”演唱。舞蹈以“
孔雀舞”和“
象腳鼓舞”著名。
傣族村寨多臨江河建築,竹籬環繞,各戶自成院落。
乾欄式建築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
南傳上座部佛教。
苗族:“
花山節” 有姑舅表優先婚和轉房等習俗。實行棺木
土葬。
僳僳族:“
刀桿節”“
闊時節” 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掛箭包;婦女穿繡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紅白料珠,珊瑚,貝克等飾物 住房多為“千腳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人死後,親友要帶酒肉弔唁並繞屍歌舞,唱“尼莫”歌,實行土葬,在墳前懸掛弩弓,織麻布工具
隨葬品。
回族:節日主要有“
聖紀節”“
開齋節”“宰牲節” 信仰
伊斯蘭教,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
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內通婚。人去世後,要請阿訇站殯禮,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畢用白布裹屍,實行土葬,由阿訇率親友
出殯,妻不送葬。
拉祜族:主要節日“
擴塔節” 婦女服裝具有
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多穿黑布開岔很高的長袍,除衣領和開岔都鑲繡彩色花邊和銀泡,下穿筒裙或長褲。
西雙版納有的婦女剔光頭髮,包黑色頭巾,戴大耳環,胸前佩掛“普巴”(大角牌)。男子裹黑頭巾,穿黑色無領大襟衫和長褲,外出時佩刀。 人死後根據性別,年齡和輩份放置屍體,實行火葬,部分地區採用
土葬,墓坑方位一般以丟雞蛋占卜選定。信奉
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佤族:主要節日“崩南尼” 人死後實行土葬。男子常用黑布或紅布包頭,身穿無領短衣,寬大短褲,赤足,身佩長刀,頸戴藤圈,有紋身習俗。婦女穿無領短衣,下著圍裙,小腿裹布,並在腰腿套足藤圈。遇到重大事情要
剽牛。
納西族:主要節日“
棒棒會”“螺馬會” 男子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婦女著右衽大襟寬袖上衣,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圍腰,下穿長褲,披羊皮披肩,用彩色絲線紡織7個精美圓形圖案,象徵“披星戴月”,表示勤勞之意。
瑤族:主要節日“盤王節” 婦女著無領大襟上衣,下著長褲,短裙或
百褶裙,最愛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繡上精美的圖案花紋,髮結細辮,圍以五彩細珠,佩戴銀制頭釵,頭針,耳環,頸圈,銀牌,手鐲等飾物。男子亦畜發盤髻,以青布或紅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外加坎肩,下著寬褲。男女青年社交自由,一般通過節日唱歌建立感情,徵得父母同意即可成親,男子成年後舉行民間製作的精美刺繡,桃花,蠟染,
瑤錦等手工藝品最負盛名,信仰多神。
藏族:節日多與宗教有關,主要節日“
藏曆年”
葬俗有
天葬,水葬,
土葬,火葬等多種,信仰藏傳佛教。每逢節日,都有民族歌舞和騎馬比賽。
景頗族:“
目腦節”是其傳統民族節日。男子喜穿黑色對襟圓領上衣,包頭巾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球,外出時常佩帶筒帕,長刀。婦女穿黑短上衣和棗紅色羊毛花筒裙,頸掛料珠項圈,或銀制圓片和海貝,花紋色彩鮮艷。還在腰,頸,腕,足戴有塗過紅,黑色油漆的藤圈,有錢的人,往往腰纏數十圈。
布朗族:主要節日“
關門節”“
開門節” 喜吃
酸筍,酸菜,酸肉之類食物。男子穿對襟短衣,下穿黑藍色肥腿長褲。有紋身習俗,在四肢,胸,腹部都刺染有各種花紋。 人死即速葬,按年齡輩分大小,分高,中,低三台疊葬在一起。
普米族:主要節日“大過年”
蘭坪,寧蒗等地
普米族過年要為十三歲兒童舉行“穿褲子(裙子)”成年禮儀式。
怒族:“新年節” 男女均穿用麻布織的衣服,成年男子穿長衣短褲,喜佩
腰刀,肩背弩弓及獸皮箭包。
瀘水,
福貢的
怒族婦女喜穿右大襟上衣,下著長裙,喜在衣裙上加許多花邊,在頭和胸部佩帶珊瑚,瑪瑙,貝殼,料珠等飾品,喜戴銅耳環。
貢山怒族婦女則只佩胸飾。怒族人民製作的怒毯,怒斯(怒碗),轉扇,花挎包,
弩箭和陶器等手工藝品,譽滿
怒江流域和
瀾滄江流域。
阿昌族: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出窪”,“
燒白柴”,“
潑水節” 民族傳統節日“窩樂節” 男子喜藍白或黑色上衣,下穿黑色褲子。已婚婦女一般穿長褲,盤辮於頂。喜食酸味,婦女有嚼煙和蘆子的習慣,俗以齒黑為美。
德昂族:節日有“進窪”,“出窪”,“
做擺”和“燒白柴”等 男子著黑布圓領大面襟上衣,纏黑色或白色包頭,有文身習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動植物圖案或
傣文經咒。少年喜戴大耳墜和銀項圈。婦女穿開禁短衣,纏包頭,戴銀飾及彩色玻璃珠,束腰箍,紮裹腿,下身穿繡有彩色線條的筒裙(不同顏色線條表示族內不同支系)。
基諾族:“特弁開” 男子穿白色無領對襟棉布上衣,衣背後多繡衣圓形彩色光芒圖案,下著寬大白褲。婦女上穿對襟無領圓褂,其上鑲有七色紋樣圖形,短褂外罩一件貼身衣兜,均刺繡著精美的圓形銀飾花樣;下穿黑白相間的短裙,頭戴披風式尖頂白帽。 很尊敬長老,老年婦女地位很高。每個村寨有一個“卓巴”(寨父),一個“卓生”(寨母)管理村社內部事務。
蒙古族:傳統節日是“那達慕大會” 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繡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
布依族:“
六月六” 男女穿對襟短衣或長衫,頭纏草藍色或白色方格頭巾。婦女穿右大襟上衣,下著長褲,外套蠟染百褶長裙。 善歌舞,在社交場合和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常常用歌表達自己的感情。
獨龍族:“卡雀哇” 一般穿紅黑白直條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男子下穿短褲,習慣用麻布一塊從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袒露左肩有臂,女子多在腰間系染色的細藤圈作裝飾。過去有紋面習俗。男子衣著均較簡樸,不戴帽。婦女多披髮,跣足。
水族:“客端節” 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黑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色圓領右襟寬袖短衣,下著長褲,結布圍腰,穿繡花青布鞋。 善於紡織,染布,崇尚黑色和
藏青色。 在節慶期間,喜跳
銅鼓舞和
蘆笙舞,做
五色飯宴客,男女喜飲白酒,甜酒。
滿族:有祭天,祭祖風俗,孝敬長輩,重視禮節規矩。
歐洲風土人情
歐洲國家有著西方人關於數字、顏色、花卉及動物的許多共同忌諱。西方人普遍忌諱"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於基督教傳說;西方許多國家都把黑色作為葬禮的表示;在國際交際場合,忌用菊花、
杜鵑花、
石竹花、黃色的花獻給客人,已成為慣例;另外,在中國分別被認為吉祥、喜慶、長壽的
大象、
孔雀、
仙鶴等動物圖案在一些西方國家也被列於急用之列,被分別視為蠢笨(英國)、淫婦(英、法國)的代稱。
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歐洲各國都擁有許多各自的特點。如招手一類友好的手勢,在希臘卻意味著"下地獄",希臘人表示告別,是把手背向對方招手。因此記住下述關於歐洲國家各自民族文化習俗特點的提示,對於跨過文化經貿活動的展開將是非常有益的。
比利時人愛把做生意和娛樂結合在一起,喜歡招待別人,也喜歡被別人招待,注重外表,注重生意夥伴的頭銜。
匈牙利人比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許擺放禽類製作的菜餚,認為那樣的話,幸運會隨禽類飛走。
丹麥人喜歡桑那浴和飲酒,且酒較昂貴。商務活動中倘若招待一場桑那浴或多帶幾瓶
蘇格蘭威士忌酒,便可增加談資合作為最佳饋贈。
挪威人講究守時及與人談話保持一定距離,拜訪或出席家宴,要準備花或糖果送給女主人。出外郊遊不要驚嚇
河鳥(挪威國鳥),普遍視紅色為流行色。
德國人,有一種名副其實的講究效率的聲譽。德國談判者的個人關係是很嚴肅的。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裡,這被認為是無理的表現)。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
希臘人愛睡午睡,為亞熱帶氣候所致。說"午安"可包括深更半夜,最後分別才道"晚安"。希臘人做生意方法比較傳統,討價還價到處可見。
奧地利人不喜歡在新年期間食用蝦類。因為蝦會倒著行走,象徵不吉利,若吃了蝦,新的一年生意就難以進取。
西班牙人強調個人信譽,寧願受點損失也不願公開承認失誤。如果你認為他們在協定中無意受到了損失而幫助他們,那么便永久地贏得了他們的友誼和信任。
法國人給人印象是最愛國的,即使英語講得再好也會要求用法語進行談判,且毫不讓步。對穿戴極為講究,在會談時儘可能穿最好的服裝。
愛爾蘭人忌用紅、白、藍色組合(英國國旗色),是由於政治、歷史原因所致。另外愛爾蘭的法律禁止愛爾蘭人離婚。
義大利人比德國人少一些刻板,比法國人多一些熱情。但在處理商務時通常不動感情,做出決策較慢,並不是為了同幕僚商量,而是不願倉促表態。
荷蘭人曾是歐洲最傳統的民族,愛清潔、講秩序,做生意時希望你在到達荷蘭前
就事先約定。性格坦率,開誠布公。
葡萄牙人很像希臘人,隨和,喜歡社交。儘管天氣熱也穿著西裝,和他們談判時,應上衣整潔,並在工作和社交場合戴上領帶。
英國人凡事都
循規蹈矩。他們的汽車行駛方向和歐洲其他國家正好相反。基於將英語作為母語的自負,除了英語外,英國人不會講其他語言。英國人在除夕這一天,家裡必須瓶中有酒,櫥中有肉。他們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