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疾病鑑別,疾病治療,復位治療,疾病預後,
發病原因
急性前脫位:在正常情況下,大開口末,髁突和關節盤從關節窩向前滑動,止於關節結節之下方或稍前方。如果有咀嚼肌紊亂或關節結構異常的患者,當大開口末,例如打哈欠、唱歌、咬大塊食物、嘔吐等時,翼外肌繼續收縮把髁突過度地向前拉過關節結節;同時閉口肌群發生反射性攣縮,就使髁突脫位於關節結節之前上方,而不能自行復回原位。有學者指出,關節結節過高或關節結節前斜面過陡是前脫位的解剖因素。另外,關節部或下頜骨部,尤其在張口狀態下,頦部受到外力,或在使用開口器、全麻經口腔插管使用直接喉鏡時,濫用暴力等均可使關節脫位。
復發性脫位:發生在急性前脫位後,如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可並發雙板區及盤附著撕裂等慢性滑膜炎和關節囊炎,或並發關節囊及韌帶組織鬆弛而造成復發性關節脫位;其次,由於長期翼外肌功能亢進,髁突運動過度,使關節諸韌帶、附著及關節囊鬆弛,也可造成復發性脫位;老年人、慢性長期消耗性疾病、肌張力失常及韌帶鬆弛也常常發生頑固性、復發性脫位。
陳舊性脫位:發生關節脫位後數周尚未復位者稱為陳舊性復位。
臨床表現
雙側急性前脫位症狀:
1.下頜運動異常,患者呈開口狀,不能閉口,唾液外流,語言不清,咀嚼和吞咽均有困難;
2.下頜前伸,兩頰變平,因此臉型也相應變長;
3.因髁突脫位,耳屏前方觸診有凹陷,在顴弓下可觸到脫位的髁突。
單側急性前脫位的症狀與雙側急性前脫位類同,只是以上症狀顯示在患側,頦部中線及下前牙中線偏向健側,健側後牙反合。
輔助檢查
X線片:可見髁突脫位於關節結節前上方。
疾病鑑別
疾病治療
顳下頜關節急性脫位後,應及時復位,否則在脫位周圍逐漸形成有纖維組織增生後,則難以復位。復位後應限制下頜運動,固定下頜20天左右,限制開口運動,開口度不宜超過1cm。
陳舊性關節脫位治療手法復位較困難,以手術復位為主。
復位治療
手法復位的操作方法:病員低位端坐頭靠椅背或牆壁,下頜牙的咬合面應低於術者兩臂下垂時的肘關節,術者站於前方雙手拇指(可包以紗布)向後分別放在兩側下頜磨牙的咬合面上,其餘手指握住下頜體部。復位時囑患者放鬆肌肉,術者兩拇指逐漸用力將下頜骨體後端向下加壓,余指將頦部稍向上抬。當髁突下降至低於關節結節平面時順勢將下頜骨向後推動,髁突即可滑回關節凹面復位。復位後立即用頭頜繃帶固定限制張口活動兩周左右。復位前應注意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有時可按摩顳肌及咬肌或用2%利多卡因作顳下三叉神經或關節周圍封閉以助復位。陳舊性脫位必要時需在全麻下復位,甚至手術切開復位。
疾病預後
本病的預後隨病變的分類、程度、器質性改變情況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