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伽鳥(鳥綱動物)

頻伽鳥(鳥綱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頻伽鳥:鳥名。迦陵頻伽的省稱。此鳥鳴聲清脆悅耳。佛經謂常在極樂淨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頻伽鳥
  • 別稱:迦陵頻伽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鳥綱
  • 分布區域:於印度,雪山,山谷曠野
  • 梵語:kalavin%ka
  • 巴利語:karavi^ka
出處,詩詞,文獻,

出處

舊唐書·憲宗紀下》:“ 訶陵國 遣使獻 僧祗 僮及五色鸚鵡、頻伽並異香名寶。”《新唐書·南蠻傳下·訶陵》:“ 大曆 中, 訶陵 使者三至。 元和 八年,獻 僧祇 奴四、五色鸚鵡、頻伽鳥等。”亦省稱“ 頻伽 ”。 宋 楊萬里 《寒食雨中呈陸務觀》詩之十一:“忽有仙禽發奇響,頻伽來自 普陀山 。” 清 曹寅 《白杜鵑漫賦》詩之一:“頻伽隊里修長命,鸚鵡朝中感寄生。” 汪洋 《病中感事》:“倚仗狂吟天地窄, 白蓮峯 上聽頻伽。”
亦稱迦陵頻伽鳥。 迦陵頻伽梵語kalavin%ka,巴利語karavi^ka。又作歌羅頻伽鳥、羯邏頻迦鳥、迦蘭頻伽鳥、迦陵毗伽鳥。略稱迦陵頻鳥、迦婁賓鳥、迦陵鳥、羯毗鳥、鶡鵯鳥、羯脾鳥、頻伽鳥等。意譯作好聲鳥、美音鳥、妙聲鳥。此鳥產於印度,本出自雪山,山谷曠野亦多。其色黑似雀,羽毛甚美,喙部呈赤色,在卵殼中即能鳴,音聲清婉,和雅微妙,為天、人、緊那羅、一切鳥聲所不能及。在佛教經典中,常以其鳴聲譬喻佛菩薩之妙音。或謂此鳥即極樂淨土之鳥,在淨土曼荼羅中,作人頭鳥身形。
宋浮雕伽陵頻伽鳥紋磚宋浮雕伽陵頻伽鳥紋磚
出自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三八一、新華嚴經卷七十八、大智度論卷二十八、慧苑音義卷下、翻譯名義集卷六
摘要
【張水財碩士學位論文《佛教迦陵頻伽鳥之研究》中文摘要】
迦陵頻伽鳥曾是唐宋淨土變中常見之瑞鳥,迄今卻鮮為人知。本研究之目的是冀求對佛教內迦陵頻伽鳥之涵意、象徵,及其圖像之來源、流行於唐代之因素,與對後世之影響等,能有深入了解。
迦陵頻伽鳥之音譯名頗多,意譯名則有好聲鳥妙音鳥等,音聲美妙為其最大特色,只有佛音能勝之,故佛教經典中常以其妙音譬喻佛、菩薩說法議論之音。而其於卵中能鳴之特性,則常被用比喻菩提之功德勢力與智慧。此鳥在唐代佛教法界內之特性,可依其所在之世界分為兩類: (一)於娑婆世界者,為中瞋恚、多欲心性之眾生所轉世,其中生於“離險岸天”者,乃因生前曾受僱造作佛教工藝,故受天界享樂之果。(二)於極樂世界中者,則為彌陀所化作,專為彼界眾生說法。佛教藝術中其造型是上半身為人、下半身為鳥之相,目前於中國境內所發現之年代最早者,推定為東魏武定七年(549 A. D.)所作。以之與中、印兩地原有之人頭鳥神比較,發現其圖像乃轉化自印度緊那羅人頭鳥之形,而非源於中土。
至於其圖像何以能興起於盛唐成為“美音說法之鳥”的象徵?乃與西方淨土信仰興起、高僧注經影響、觀想法門需要、西方淨土變盛行、淨土宗傳法方式及樂舞禮佛文化等因素有關。總體言之,隨時代演進,迦陵頻伽鳥之美音等級從姚秦時之“勝余鳥”、東魏時之“勝一切音聲,唯除佛音”,終提升至隋代之“可譬佛聲”。而其圖像象徵意義則從東魏之鳥神王意函,晉升至明代時之“不異彌陀法身”,臻於法界最高品位。其影響所及,即唐後其圖像流傳至西夏、日本等國並大為風行,宋世以後,方才逐漸式微,趨於消失。

詩詞

宋楊萬里《寒食雨中呈陸務觀》之十一:“忽有仙禽發奇響,頻伽來自普陀山 。”
元嚴士貞《頻伽鳥》:“百鳥喧啾正倦聽,忽然聞此獨關情。聲隨魚板常三奏,節合簫韶應九成。窗外曉吟僧夢斷,岩前時客心清。禪林得女添奇玩,故向祇園久著名。”
清曹寅《白杜鵑漫賦》之一:“頻伽隊里修長命,鸚鵡朝中感寄生。”
汪洋《病中感事》:“倚仗狂吟天地窄,白蓮峰上聽頻伽。 ”

文獻

《舊唐書·憲宗紀下》:“訶陵國遣使獻僧祗僮及五色鸚鵡、頻伽鳥並異香名寶。”
《新唐書·南蠻傳下·訶陵》:“大曆中,訶陵使者三至。元和八年,獻僧祇奴四、五色鸚鵡、頻伽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