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琴

韓玉琴 女,天津市河北中學黨支部副書記,1938年11月生,中專畢業,1992年取得大專專業證書,專業年限30年。曾任黨務幹部,組織委員等職。該同志長期從事政治思想工作,具有較好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有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她撰寫的《分層次多渠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淺談德才兼備用人原則》論文獲市、局級二等獎;她總結的《雙渠道信息反饋教育法》在區局推廣。在她擔任黨務支部副書記工作期間,支部連續5次被評為先進黨支部、區局級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她也曾多次被評為市、區、局級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994年被評為高級政工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韓玉琴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1年
  • 職業:河南開封市工藝美術工業公司經理
工藝美術大師韓玉琴,演員韓玉琴,

工藝美術大師韓玉琴

韓玉琴 1951年出生,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現任河南開封市工藝美術工業公司經理,汴繡工藝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代表作品有《民間彩拼》等。

演員韓玉琴

著名評劇演員,出身評劇世家,現任北京日出藝術團團長兼藝術指導。對評劇藝術執著追求,基本功紮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了自己嚴謹規範、忠於傳統、清新流暢、自然灑脫的表演風格。
中文名:韓玉琴 代表作品:《劉巧兒》、《珍珠衫》、《花為媒》、《白蛇傳》
國籍:中國 民族:漢
藝術流派:評劇 職業:評劇表演藝術家
工作單位:北京日出藝術團 職務:團長兼藝術指導
目錄:
個人簡介
常演劇目
藝術經歷
表演風格
評劇簡介
評劇藝術風格
個人簡介
姓名:韓玉琴
藝名:韓鈺
性別:女
民族:漢
血型:AB
生辰:4月7日
星座:牡羊座
(演出劇照10張)
常演劇目:
小姑賢-小姑子
小借年-小姑子、嫂子
擋馬-楊八姐
楊八姐遊春-楊九妹、楊排風
白蛇傳-青蛇
張羽煮海-梅香、牧童
拾玉鐲-孫玉姣
珍珠衫-王三巧
劉雲打母-李貴貞
邢燕子-淑華
南海長城-甜女
打狗勸夫-趙門桑氏(二奶奶)
劉巧兒-劉巧兒
花為媒-張無可、李月娥等劇目
演出劇照(11張)
藝術經歷
韓玉琴,出身於評劇世家,父親韓學英,在評劇團吹打拉彈,併兼作曲。師傅張其祥,曾是專為新鳳霞李憶蘭創腔作曲的樂師。韓玉琴自幼泡在劇團,耳濡目染,愛上評劇,並在家父及一眾評劇演員的親傳下,很快嶄露頭角。
天道酬勤,出色的天賦加上多年的勤奮努力,使韓玉琴很快成為評劇界新一代的著名代表。韓老師基本功紮實,唱腔優美,得到了當時許多評劇家的讚揚與提攜。在激情澎湃的新中國建設時期,先後輾轉大半箇中國,進行評劇演出,深受民眾喜愛,贏得社會讚譽。
1959年初在北京實驗評劇團
1961年到西安評劇團
1963年渾江評劇團
1963年北京朝陽評劇團
1964年調到北京農村文藝工作隊(北京文工團前身)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文藝界遭遇寒冬,大批的文藝人才被迫轉業。同年,被分配到宣武區服裝五廠做縫紉工人。
1978年,文藝界鬆動,北京的評劇開始復興,復出演出評劇《劉巧兒》40場,《花為媒》若干場。
1988年,因年齡的緣故及時代大潮的影響,下海經商。
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更加重視對傳統文藝的保護,而隨著資訊時代的狂飆急進,許多傳統文藝形式前景堪憂。韓玉琴看到現代評劇發展慘澹,心中不免萬分擔憂。從小耳濡目染,,一生獻藝人民,終究不忍割捨。於是,韓玉琴不遺餘力,聯合眾多優秀的老藝術家,在2010年成立了北京日出藝術團,並以花甲之年擔任團長及藝術指導。該團成立後,先後在北京及全國各地演出劇目《劉雲打母》、《珍珠衫》、《打狗勸夫》等幾十場,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而新排的《鳳還巢》、《白蛇傳》,也將於2011年10月份左右舉行公演。
表演風格:
韓玉琴嗓音寬亮甜美、音色圓潤飽滿,唱腔甘醇有味,表演功底深厚,灑脫自然,扮相俊俏秀麗,一招一式,駕輕就熟,並具大家風範,頗得評劇神韻,當之無愧為同時代評劇演出家中的翹楚。
評劇曾經是我國僅次於京劇的第二大劇種,但是同京劇一樣,由於後繼乏力,前景不容樂觀,到了需要振興、搶救、保護的地步。看到一生摯愛的評劇如今這般淒涼,韓玉琴甚為憂慮,因此不惜花甲之年,組建評劇團,為保護、宣傳、發展評劇作出自己的最大的努力。
評劇簡介
評劇是在我國有較大影響的地方劇種之一,是我國僅次於京劇的第二大戲曲劇種。在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流行很廣。早在19世紀末,河北唐山一帶的貧苦農民於農閒時以唱蓮花落謀生,一八九零年前後就逐漸出現了專業的蓮花落藝人。蓮花落即稱“落子”,是一種長期流行在民間的說唱藝術,評劇就是在蓮花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後,東北民間歌舞“蹦蹦”傳進關內,於是河北的蓮花落藝人便迅速地吸收了這種藝術,開始演唱如《王二小趕腳》、《王二姐思夫》、《楊二舍化緣》、《王大娘鋸大缸》、《丁香割肉》、《安安送米》等一類劇目,深受當地的農民喜愛。這些藝人隨後又由農村進入到工業城市唐山:唐山的工人,特別是煤礦和鋼鐵工人成了這個劇種早期的熱心觀眾及積極支持者。但是,它形成為較完整地戲曲藝術則在辛亥革命前後。當時舞台上已有文明戲話劇演出,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劇作者,同時,進步的民主思想已傳播到了文藝圈子,這就促使評劇這個新興的劇種也產生了第一代的劇作家成兆才等。成氏原系蓮花落藝人,他受到新的時代思潮的影響,在藝術上具有革新創造的精神,於是就以他的劇作把蓮花落演變成了蹦蹦戲,又從蹦蹦戲演進為評劇。其早期劇目有《馬寡婦開店》《老媽開嗙》《花為媒》《賣油郎獨占花魁》等,這些都是評劇的奠基戲。這位劇作家對時代的變革相當敏感,他吸收文明戲的表現手法,編演了一批很受民眾歡迎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時裝戲,如《槍斃小老媽》《黑貓告狀》《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尤以一九一九年編寫的《楊三姐告狀》最為著名,久演不衰,成為評劇的代表劇目之一。
成兆才等人把蓮花落演變成“唐山落子”時,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樂器,他們給這個新劇種命名為“京東第一平腔梆子戲”,簡稱“平劇”,演唱時用本嗓。當時的代表性演員月明珠金開芳等。辛亥革命後,北京改稱北平京劇也隨之稱為平劇。以成兆才為首的“平劇”此時已經發展到了天津等地,和由京劇改稱的平劇成對歭之勢。於是就定名為“評劇”,寓“評古論今”之意。
評劇在現代戲的創作演出方面,影響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鳳霞演出的《劉巧兒》《祥林嫂》《小二黑結婚》《藝海深仇》,東北韓少雲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歡迎。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評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評劇有東路、西路之分,而以東路評劇為主。
評劇藝術特點
評劇的藝術特點是:以唱工見長,吐字清楚,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訴,表演生活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它的形式活潑、自由,最善於表現當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鄉村都有大量觀眾。
評劇唱腔是板腔體,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種板式。解放後,評劇音樂,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顯著成就,特別是改變了男角唱腔過於貧乏的弊病,男聲唱腔有了新的創造。其表演藝術雖吸收了梆子、京劇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現京劇化的傾向,但仍保持著民間活潑、自由、生活氣息濃郁的特點。
善於表觀現實生活是評劇的一個傳統。辛亥革命後,成兆才依據當地的時事新聞創作和改編了《楊三姐告狀》《黑貓告狀》《槍斃駱龍》《槍斃駱虎》等,基本上奠定了評劇以演現代劇目為主的特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評劇進入了新的繁榮發展時期,演出了一批受民眾歡迎的現代戲,如小白玉霜和韓少雲主演的《小女婿》、新鳳霞主演的《劉巧兒》、《祥林嫂》、《小二黑結婚》以及《金沙江畔》、《奪印》、《野火春風斗古城》;改革開放以後又出現《山里人家》《疙瘩屯》《黑頭與四大名旦》《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優秀現代劇目。
韓玉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