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鈺
中文名:韓鈺
代表作品:《劉巧兒》、《珍珠衫》、《花為媒》、《白蛇傳》
國籍:中國
民族:漢
藝術流派:評劇
職業:評劇表演藝術家
工作單位:北京日出藝術團
職務:團長兼藝術指導
個人簡歷
藝名:韓鈺
姓名:韓玉琴
性別:女
血型:AB
生辰:4月7日
星座:牡羊座
常演劇目
小姑賢-小姑子 小借年-小姑子、嫂子
擋馬-楊八姐 楊八姐遊春-楊九妹、楊排風
白蛇傳-青蛇 張羽煮海-梅香、牧童
拾玉鐲-孫玉姣 珍珠衫-王三巧
劉雲打母-李貴貞 邢燕子-淑華
南海長城-甜女 打狗勸夫-趙門桑氏(二奶奶)
劉巧兒-劉巧兒 花為媒-張無可、李月娥等劇目
藝術經歷
韓玉琴,出身於評劇世家,父親韓學英,在評劇團吹打拉彈,併兼作曲。師傅張其祥,曾是專為新鳳霞、李憶蘭創腔作曲的樂師。韓玉琴自幼泡在劇團,耳濡目染,愛上評劇,並在家父及一眾評劇演員的親傳下,很快嶄露頭角。
天道酬勤,出色的天賦加上多年的勤奮努力,使韓玉琴很快成為評劇界新一代的著名代表。韓老師基本功紮實,唱腔優美,得到了當時許多評劇家的讚揚與提攜。在激情澎湃的新中國建設時期,先後輾轉大半箇中國,進行評劇演出,深受民眾喜愛,贏得社會讚譽。1959年初在北京實驗評劇團
1961年到西安評劇團
1963年渾江評劇團
1963年北京朝陽評劇團
1964年調到北京農村文藝工作隊(北京文工團前身)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文藝界遭遇寒冬,大批的文藝人才被迫轉業。同年,被分配到宣武區服裝五廠做縫紉工人。
1978年,文藝界鬆動,北京的評劇開始復興,復出演出評劇《劉巧兒》40場,《花為媒》若干場。
1988年,因年齡的緣故及時代大潮的影響,下海經商。
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更加重視對傳統文藝的保護,而隨著資訊時代的狂飆急進,許多傳統文藝形式前景堪憂。韓玉琴看到現代評劇發展慘澹,心中不免萬分擔憂。從小耳濡目染,,一生獻藝人民,終究不忍割捨。於是,韓玉琴不遺餘力,聯合眾多優秀的老藝術家,在2010年成立了北京日出藝術團,並以花甲之年擔任團長及藝術指導。該團成立後,先後在北京及全國各地演出劇目《劉雲打母》、《珍珠衫》、《打狗勸夫》等幾十場,受到廣泛關注與讚譽。而新排的《鳳還巢》、《白蛇傳》,也將於2011年10月份左右舉行公演。
表演風格
韓玉琴嗓音寬亮甜美、音色圓潤飽滿,唱腔甘醇有味,表演功底深厚,灑脫自然,扮相俊俏秀麗,一招一式,駕輕就熟,並具大家風範,頗得評劇神韻,當之無愧為同時代評劇演出家中的翹楚。
評劇曾經是我國僅次於京劇的第二大劇種,但是同京劇一樣,由於後繼乏力,前景不容樂觀,到了需要振興、搶救、保護的地步。看到一生摯愛的評劇如今這般淒涼,韓玉琴甚為憂慮,因此不惜花甲之年,組建評劇團,為保護、宣傳、發展評劇作出自己的最大的努力。
評劇簡介
評劇是在我國有較大影響的地方劇種之一,是我國僅次於京劇的第二大
戲曲劇種。在
華北、東北及其他一些地區流行很廣。早在19世紀末,
河北唐山一帶的貧苦
農民於農閒時以唱蓮花落謀生,一八九零年前後就逐漸出現了專業的蓮花落
藝人。蓮花落即稱“落子”,是一種長期流行在民間的
說唱藝術,評劇就是在蓮花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後,東北民間
歌舞“蹦蹦”傳進關內,於是河北的蓮花落藝人便迅速地吸收了這種藝術,開始演唱如《王二小趕腳》、《王二姐思夫》、《楊二舍化緣》、《王大娘鋸大缸》、《丁香割肉》、《
安安送米》等一類劇目,深受當地的農民喜愛。這些藝人隨後又由農村進入到
工業城市唐山:唐山的工人,特別是
煤礦和鋼鐵工人成了這個
劇種早期的熱心觀眾及積極支持者。但是,它形成為較完整地
戲曲藝術則在
辛亥革命前後。當時
舞台上已有文明戲和
話劇演出,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劇作者,同時,進步的民主思想已傳播到了文藝圈子,這就促使評劇這個新興的劇種也產生了第一代的劇作家
成兆才等。成氏原系蓮花落藝人,他受到新的時代思潮的影響,在藝術上具有革新創造的精神,於是就以他的劇作把蓮花落演變成了蹦蹦戲,又從蹦蹦戲演進為評劇。其早期劇目有《
馬寡婦開店》《老媽開嗙》《
花為媒》《
賣油郎獨占花魁》等,這些都是評劇的奠基戲。這位劇作家對時代的變革相當敏感,他吸收
文明戲的表現手法,編演了一批很受
民眾歡迎的反映現實生活的
時裝戲,如《槍斃小老媽》《黑貓告狀》《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尤以一九一九年編寫的《
楊三姐告狀》最為著名,久演不衰,成為評劇的代表劇目之一。
成兆才等人把蓮花落演變成“唐山落子”時,吸收了
河北梆子的全套樂器,他們給這個新劇種命名為“京東第一平腔梆子戲”,簡稱“平劇”,演唱時用
本嗓。當時的代表性
演員有月明珠、金開芳等。辛亥革命後,
北京改稱
北平,
京劇也隨之稱為平劇。以成兆才為首的“平劇”此時已經發展到了
天津等地,和由京劇改稱的平劇成對歭之勢。於是就定名為“評劇”,寓“評古論今”之意。
評劇有東路、西路之分,而以東路評劇為主。
評劇藝術特點
評劇的藝術特點是:以唱工見長,吐字清楚,
唱詞淺顯易懂,演唱明白如訴,表演生活
氣息濃厚,有親切的民間味道。它的形式活潑、自由,最善於表現當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鄉村都有大量觀眾。
評劇唱腔是板腔體,有
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種
板式。解放後,評劇音樂,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顯著
成就,特別是改變了男角唱腔過於貧乏的弊病,男聲唱腔有了新的創造。其表演藝術雖吸收了梆子、京劇的身段、
程式,一度出現京劇化的傾向,但仍保持著民間活潑、自由、生活氣息濃郁的特點。
善於表觀現實生活是評劇的一個傳統。辛亥革命後,成兆才依據當地的時事新聞創作和改編了《楊三姐告狀》《黑貓告狀》《槍斃駱龍》《槍斃駱虎》等,基本上奠定了評劇以演現代劇目為主的特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評劇進入了新的繁榮發展時期,演出了一批受民眾歡迎的現代戲,如小白玉霜和韓少雲主演的《小女婿》、新鳳霞主演的《劉巧兒》、《祥林嫂》、《小二黑結婚》以及《
金沙江畔》、《
奪印》、《
野火春風斗古城》;改革開放以後又出現《山里人家》《疙瘩屯》《黑頭與四大名旦》《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優秀現代劇目。
大型神話評劇新編《白蛇傳》傾情上演
致敬評劇《白蛇傳》,緬懷大師李憶蘭——大型神話評劇新編《白蛇傳》傾情上演
2012年3月24日,為紀念評劇大師李憶蘭逝世二十周年,北京日出藝術團在德雲社上演大型神話評劇新編《白蛇傳》,演出獲得廣泛好評,多家媒體跟蹤報導,中央電視台戲劇頻道也專程對此做了採訪與播放(中央電視台11頻道,4月18日)。
大型神話評劇《白蛇傳》在50年代曾由評劇表演藝術家李憶蘭主演,並奪得國家多項大獎,獲得專家和廣大觀眾一致好評。《白蛇傳》不僅是評劇大師李憶蘭女士的名作,也是奠定近世以來評劇在曲藝界地位的主要劇目之一。
北京日出藝術團是由評劇藝術家韓鈺(韓玉琴)女士為振興評劇藝術,挖掘評劇人才而主要由個人出資發起成立的。自成立以來,藝術團得到了評劇屆老一代藝術家的關照,同時也得到了曲藝界同行的尊重與支持,在北京文藝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韓鈺(韓玉琴)老師出身評劇世家,自小從藝,才華卓越,其時,正值評劇藝術空前鼎盛,新鳳霞、李憶蘭、趙麗蓉等表演藝術家烘雲托月,將評劇藝術推向高峰。韓老師耳濡目染,深得家學的同時又兼學眾長,尤其對評劇大師李憶蘭女士深懷崇敬,所學最多。改革開放後,韓老師經歷了不平凡的人生起伏,但無論是砥礪艱難,還是平步青雲,都從未改變她對評劇深深的熱愛。
此番排演《白蛇傳》,一為緬懷藝術大師李憶蘭,一為致敬評劇經典劇目《白蛇傳》,此二者在韓老師心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自2011年3月,韓老師與眾多藝術家從劇本整理,到唱腔設計,從演員選取,到數番排演,歷經漫長而艱苦的一年時間,終於實現夢想,完成夙願。
2012年3月24日,新編《白蛇傳》在德雲社三里屯劇場傾情上演,藝術家們在兩個半小時的大戲中為觀眾貢獻了卓越的才藝和精彩的演出。韓老師以66歲“高齡”扮演白娘子,並貫穿全場,戲中韓老師唱腔、走板不差毫釐,文戲、武戲一人擔當,一字一句,一招一式,無不體現出紮實的功力和綽約的風采,雖數度趕場,卻不失雍容,精彩的演藝贏得了票友的好評和觀眾的讚美。
詳細介紹:大型神話評劇《白蛇傳》
演出單位:北京日出藝術團
主演:韓鈺、閆榮、任玉花、王斌、王文博、陳國天、陳國春、張昊、馬超
唱腔設計:張其祥
音樂設計:韓學英
劇本整理:韓鈺
導演:王宗偉
藝術總監:裴偉茹
司鼓:史德才
板胡:張茂生
二胡:王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