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原文,譯文,注釋,作者,出處,
原文
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解屬文。柔之深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與弟觀同生,少孤貧,傍無師友,兄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朓嘗宿衛,還過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 (《梁書江革傳》)
譯文
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很早就顯出他的才華和天賦,六歲時就會寫文章。江柔之非常賞識他,說:“這個孩子一定會振興我的家族。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孿生弟弟江觀一起相依為命,讀書也沒有老師朋友指點,兄弟兩人就互相勉勵,讀書精力始終沒感到疲倦。十六歲時母親也去世了,他因為孝順而聞名。服喪完畢後,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來到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被評為優秀等次。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官員)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蓆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於是就脫下自己身上的棉衣,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臥具才離開。
注釋
革:人名,江革
屬文:寫文章
柔之:江革的父親江柔之
深:十分,很
艱:去世
賞器:讚賞,賞識
興;振興
俱:一起去
父艱:父親去世
弟觀:江革的弟弟江觀
同生:孿生兄弟
少:年少的時候
傍無師友:讀書沒有老師和朋友指點
興:振興
俱:都
聞:聞名
過:經過,拜訪
耽:入迷
弊:破舊
著:穿
訓勖:督促,勉勵
宿衛:值夜班
欽重:敬重
襦:短襖
服闋:服孝期滿
齊:南朝齊
作者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世居吳興(今浙江湖州)。他隨父姚察在陳朝滅亡後到隋朝做官,遷至北方,故兩《唐書》中《姚思廉傳》稱其為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縣)人。
祖父姚僧垣“少好文史”,還“醫術高妙,為當世所推”①。曾多次治癒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疑難病症,得到賞賜頗多。名聲也越來越大,以至於邊地和外域都前來求醫。僧垣“每得供賜,皆回給察兄弟”②。姚察、姚最兄弟就是靠這種較充裕的收入,遊歷求學,購聚圖書,見聞日益廣博。
姚察十三歲時就顯露出才華,“於宣猷堂聽講論難,為儒者所稱”③。姚察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保持終生,即使在當了陳朝吏部尚書以後,仍大力尋求天下圖書,遇到沒見過的書即馬上抄錄下來。他聚書多達萬餘卷,並都閱讀過①,為梁、陳、隋之際公認的著名學者。隋平陳以後,隋文帝楊堅也以能得到姚察而高興,他對臣下說:“聞姚察學行當今無比,我平陳唯得此一人。”②姚察的著作很豐富,有《漢書訓纂》30卷,《說林》10卷,《西聘》、《玉璽》、《建康三鐘》等記各1卷,還有《文集》20卷,並行於世。此外,還有未撰成的梁、陳二史。
這樣的家學傳統,對姚思廉有良好影響,少年時就喜好史學,不僅聰穎,而且勤奮學習,除了讀書,再沒有其他嗜好,甚至從不過問家人的生計狀況。